东阳女性故事 || 葛燕芳——荒滩绘锦绣的“头雁”领航人

发布时间:2025-08-16 11:19  浏览量:2

葛燕芳——白溪江共享田园巾帼共富工坊负责人,同时还是部级“头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她以共享田园为笔,在白溪江畔书写农文旅融合共富经。通过定向吸纳农村妇女劳动力,她带领200余名妇女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增收,捧起“金饭碗”。

2021年,在政府对白溪江畔连片千亩农田的基础建设进行完善后,葛燕芳敏锐捕捉到这一发展机遇,果断注资500万元,将2450亩田园打造成集农业、文化、旅游于一体的综合体。这里南接白溪江生态廊道,北邻红树林影视基地,东倚吴良古村落,自然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山水林田湖村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让田园不再仅仅是种植庄稼的土地,更成为传文化的课堂和吸引游客的打卡点,这正是葛燕芳一直秉持的运营理念。

跨界融合唤醒田野活力

“对我而言,涉足农文旅领域是一次全新的探索和挑战。”刚接手白溪江共享田园项目时,葛燕芳面临许多难题。“企业管理出身的我,连农作物的播种季节都分不清。”她坦率地说道。除了自身缺乏农业知识,开放式园区设施损坏率高、农业技术薄弱等问题也接踵而至。

面对这一系列挑战,葛燕芳积极探寻解决之道:她与浙大新农村发展研究院、金华农科院携手组建技术团队;聘请当地经验丰富的老农指导农事时节;创新采用与周边农户合作承包的模式,既保障了作物品质,又降低了管护成本;突破性打造四季农旅IP——春季体验挖土豆、钓龙虾,夏季赏荷花、采莲蓬,秋季参与割稻谷、烤红薯,冬季卖年货、办集市,让田园在不同季节都独具魅力。

经过两年多的不懈努力,白溪江共享田园周末游客量突破5000人次,年游客量达到30万人次,总游客量累计超70万人次,吸引52个影视剧组前来取景拍摄。

如今,白溪江共享田园已开发出许多研学配套课程,承接东阳市多所小学的研学活动。“每年我们都会依据需求推出新的研学课程,让孩子们感受并爱上这片原汁原味的田园,这是我们课程开发的动力所在。”这一切,都让这片田园在农文旅融合的发展道路上持续焕发出勃勃生机。

夏从共享田园到共富引擎

白溪江共享田园的发展,有力地带动了周边乡村的共富。“共享灶台就是我们的共富引擎。”葛燕芳指着后石村的土灶区介绍道。村民陈巧园在这里经营一家农家乐,旅游旺季时日均能接待十余桌游客,“野菜、土鸡成了抢手货,供不应求。同时,我们还收购邻家的蔬菜禽蛋,大家一起增收”。不仅如此,工坊还专门设立了免费场地,供妇女们展销传统美食与手作,逐渐形成了一条颇具特色的产业链。

目前,工坊已直接创造100余个就业岗位,累计培训妇女超过千人次。吴良村村民吴新群就从传统农民转型成为“田园造型师”,他笑着说道:“过去只求庄稼快点成熟收获,现在可不一样了,我反倒希望麦浪花期再长一些,好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拍照打卡。”

以柔韧之姿绽乡村华彩

面对十月即将重启的升级项目,葛燕芳勾勒出一幅崭新的蓝图:“我们要打造欧式窑炉面包工坊、吊炉体验区、咖啡营地,把这里打造成城郊微度假的理想目的地。”而她心中,还有着更为宏大的愿景。

“女性创业,要善用柔韧之力。”葛燕芳总结道,“政策扶持、手艺传承、农旅融合,这些都是助力我们飞翔的翅膀。”暮色笼罩下的白溪江畔,金黄的油菜花海随风起伏,仿佛在应和她的信念:当万千妇女在乡土中找到绽放的舞台,乡村振兴便拥有了最坚实、最蓬勃的根系。

从一片普通农田摇身一变成为“网红打卡点”,从单打独斗,到带领周围村民走上共富之路,葛燕芳运用“三生三园”的辩证法,将农耕文明淬炼成共富密钥。在她手中,锄头与鼠标共舞,稻浪与数据同频——这是一位新时代“头雁”对这片土地最诚挚、最深情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