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有意思 | 从滩涂到繁华!沈家门这条路太传奇!
发布时间:2025-08-16 15:24 浏览量:1
本期舟山有意思
跟着小布走进沈家门兴建路
一起见证这里
四十余载的沧桑巨变
👇👇👇
兴建路位于普陀老城区的西部,东起伏虎路,西至墩头与东海中路相接,长2160米,宽15米。两侧原是普陀区的工业基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后,陆续建起了住宅区,工业企业也逐渐迁移。
1980年的兴建路和舟山水产食品厂 叶文清/摄
旧时的沈家门渔港区域只有传统的手工食品、手工造船和渔需品作坊。民国初期,沈家门始办现代工业,但到解放前夕,也只有船舶修理、粮食加工、水产品加工、发电和印刷等10余家小型企业。
其时,沈家门渔港的建成区为半升洞到伏虎山一带,伏虎山以西只有小蒲湾、大蒲湾、墩头、天打岩、茶湾等村落。当时的兴建路一带仅有墩头一个自然村坐落在墩头塘西段的北侧,墩头塘以北区域大多为农田和湿地,以南区域是大片的滩涂。
1953年,兴建路东端开建舟山鱼粉厂(舟山水产食品厂的前身)和舟山船厂,从此吹响了兴建路南侧临港企业建设的号角。
兴建路一角
创业大军风餐露宿、昼夜奋战,短短数年时间在一片荒芜的滩涂上建起了数个大机器生产的大型企业。此后,经过不断的改造、升级与扩建,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形成了一个东西走向的长带状临港工业区,普陀县的工业中心。
1975年,沈家门中学从东大街迁址兴建路中段。1981年,以普陀交通局为址,建成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候船室面积1600平方米,可靠泊160吨级客船的墩头客运站,开通了沈家门到上海和普陀山的海上航线。兴建路从此车来人往,人气爆棚。
兴建路一角
兴建路原为建于清代的墩头海塘塘基。墩头塘,建于清代。光绪《定海厅志》记载:“墩头塘,东至伏虎山,西至天打岩,计长七百八十三丈,旁有小碶。”
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在墩头海塘的南面涂地上陆续兴建了舟山水产食品厂、舟山船厂、舟山柴油机厂、普陀水产品综合加工厂和普陀电机一厂等大型企业,海塘改建为砂石公路。
1981年起拆除路北侧的老建筑,填平路边河道,路面拓宽至15米,并浇筑了沥青或混凝土路面。因当时路侧的企业关系着普陀的国民经济命脉,遂取经济发展兴旺发达之意,于1982年命名为兴建路。那个时候,每逢上下班时间,兴建路上滚滚向前的自行车大军是沿路的一道风景。
兴建路上的企业里,旧时以
舟山水产食品厂、舟山船厂、舟山柴油机厂
三家规模最大、员工最多
↓ ↓ ↓
早先沈家门有一个段子,说是只要这三家企业和平阳浦的舟山海洋渔业公司年终发福利用品,那么几乎所有的沈家门人都可以分享到这些福利。大型企业对城镇就业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旧时的国有企业也“兼办社会”,员工不仅有劳保、医疗,单位好的还有住房可以分。这三大国有企业在兴建路一带都兴建了家属楼区和较为完善的生活设施。舟山柴油机厂还办起了电影院,沈家门西部地带的老百姓不用跑远路就可以看上电影。
改革开放后,兴建路上的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不断发展,商海沉浮,命运各异。原普陀电机一厂曾经分流出普陀自行车厂,组装生产“玉兔”牌自行车,后来又转产“桃花”牌电风扇,再又变成普陀铸造厂而逐渐被市场所淘汰。但更多的企业则通过机制创新,在海洋经济发展中抓住了机遇,在改革中实现了凤凰涅槃的跨越式发展。其中,舟山船厂发展成为浙江扬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舟山水产食品厂更名为海力生集团。
中国舟山国际水产城
每天清晨,兴建路最热闹的地方莫过于创办于1989年的舟山国际水产城。经过20多年的努力,舟山国际水产城从占地750平方米到35万平方米,从渔民鱼贩间简单的地摊交易到国内外客商云集的筑巢经营,从单一的鲜品交易到集活、鲜、冻、干水产品交易于一市,融购物、旅游、尝鲜于一体,产供销一条龙,全方位经营,多功能服务的浙江省最大水产品交易市场。2015年9月,提升改造后的舟山国际水产城重新启用,彻底改变了水产城脏乱和腥臭的形象,展现了一个现代化的“城中城”,当年交易量达65万吨,交易金额约100亿元。
中国舟山国际水产城一角
兴建路上
人流最大的地方
是地处墩头的沈家门客运码头
↓ ↓ ↓
1981年1月建成的沈家门客运站初期仅开通上海-沈家门-普陀山航线,后来逐步增加沈家门至福州马尾、乍浦、南通等航线,但因客流量小,这些航线不稳定,时断时通。
1999年9月17日,普陀民间客运站由滨港路二号码头合并到沈家门客运站,从此人流急增。
2013年,总投资1.16亿元的客运站改造项目竣工。改建完成后的客运中心具备客运、办公、停车、酒店等功能,总建筑面积16905平方米,年运送旅客300万人次,成为浙江省最大的岛际民间客运站。
四十多年的兴建路
见证了老国企在改革开放中
也见证了城郊环境的变化
和房地产业的发展
↓ ↓ ↓
陆续新建的滨海新境、扬帆花苑、金洋花园、东海豪庭和兴建名竹园等环境优美的新型住宅小区,让昔日杂乱的工业区变成了热闹、漂亮的新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