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国雇佣军都打输了,普京一句确保必须乌克兰安全:到底代表什么
发布时间:2025-08-16 17:30 浏览量:2
乌克兰东部的炮声从未停歇。全球关注的目光再次聚集在这片焦灼的土地上。根据联合国安全理事会8月最新公布的数据,乌克兰境内的外籍武装人员已累计超过1.3万人,涉及72个国家。国际危机组织、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等权威机构的最新报告显示,乌克兰战争已深刻改变了欧洲乃至全球的地缘安全格局。
而在阿拉斯加的美俄新一轮会谈结束后,普京一句“乌克兰安全必须得到保障,俄罗斯会为此努力”掀起轩然大波。72国雇佣军被击溃,俄罗斯强势推进,西方援助见顶,乌克兰前景扑朔迷离。
俄乌战争已持续三年。8月,乌克兰军队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根据乌克兰武装部队副主管科斯季扬廷·米列夫斯基的数据,乌克兰吸引了来自72个国家的雇佣兵和志愿者,哥伦比亚、巴西等拉美国家占据相当比例。俄国防部统计,2022年以来,乌克兰境内外籍作战人员死亡超过6000人。
雇佣兵的涌入一度被视为扭转战局的希望。然而,在顿涅茨克、红军城等前线区域,俄军凭借无人机、大口径火炮和战场情报系统的优势,逐步蚕食乌方防线。
红军城的失守尤其具有标志性意义,该地原本是乌克兰军工产业焦点,煤矿产量占全国军工用煤近三分之一。俄军通过合围、定点打击、切断补给,将乌军逐步逼退,最终夺下该地。
乌克兰武器库存已近枯竭。公开数据显示,乌军可用坦克数量不足200辆,大量装甲车辆和弹药在撤退中遗弃。征兵局势愈发严峻,乌官方多次承认征兵点遭袭,国内征兵困难,年轻人参军积极性持续低迷。
欧盟与北约的军事援助曾是乌克兰的生命线。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在2025年7月的布鲁塞尔会议上坦言,欧盟武器库存已经“极度吃紧”,部分成员国弹药储备降至冷战结束以来最低水平。英国国防部也正式宣布,放弃3万军队进驻乌克兰城市的行动计划。
美方则更趋谨慎。美政府多次重申,不会直接派遣美军进入乌克兰作战,军事援助以武器和训练为主,资金由北约分担。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6月报告指出,长期高强度消耗已使美欧军事援助模式难以为继,美欧分歧开始上升。
随着西方援助逐步萎缩,乌克兰试图依靠自主研发和国际采购弥补,但面对俄军强大的工业和后勤体系,乌方压力倍增。防务分析师指出,乌克兰在无人机、反炮兵雷达等领域虽有突破,但整体技术与资源差距难以弥补。
8月,普京签署命令,俄罗斯不再遵守《中导条约》单方面限制,宣布准备部署射程500-5500公里的中程导弹。自2019年美国退出该条约起,俄美在核军控领域的互信持续下滑。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发布的《全球安全报告2025》警告,欧洲正处于冷战后最危险的核安全真空期。
俄军此举引发欧洲多国强烈反应。德国总理舒尔茨公开表示,欧洲“不能容忍新一轮中程导弹竞赛”。法国、波兰等国迅速提升本土防空、反导等级。金融市场对地缘风险高度敏感,欧元区股指在相关消息发布后短线下跌。
中导条约的终结,意味着俄美两国可在欧洲部署更多先进导弹系统。专家普遍认为,这将极大拉高乌克兰及其邻国的战略风险,使乌战局更趋复杂和危险。
5月,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的新一轮俄乌谈判,双方分歧全面暴露。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坚持五项核心诉求:停火前不谈领土、维持对俄制裁、要求巨额战争赔偿、乌克兰必须加入北约、归还所有战俘和被带走的儿童。俄罗斯则明确拒绝,重申乌克兰必须“非军事化和中立化”。
普京在阿拉斯加会谈期间再次提出,“乌克兰安全必须得到保障,俄罗斯会为此努力”。这句话引发全球媒体热议。路透社分析认为,普京此举意在对西方释放“软硬兼施”的信号:俄罗斯愿意参与乌克兰和平重建,但前提是乌克兰不能成为北约前沿。
俄方主张,乌克兰应效仿白俄罗斯模式,建立亲俄政府,允许俄军驻军,并由俄方直接掌控情报和安全系统。普京在公开讲话中强调,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有“共同的历史和精神纽带”,乌克兰的安全与独立,只有在与俄罗斯结盟的框架下才能实现。
普京的表态并非简单的外交辞令。事实上,俄罗斯对乌克兰安全“保障”的要求,实质上包括三层含义:第一,乌克兰必须彻底放弃加入北约和欧盟的意图;第二,西方所有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必须终止;第三,乌克兰的防务和外交政策需与俄罗斯深度绑定。
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安全承诺”实则是一种地缘战略锁定。俄方认为,乌克兰一旦成为北约成员,将直接威胁莫斯科安全底线。2025年多份军事情报披露,俄军已在白俄罗斯西部和克里米亚南部布置新型导弹系统,强化对乌克兰的“威慑包围圈”。
西方军事专家普遍认为,普京抛出的“安全承诺”表面上是妥协,实则是对乌克兰主权的深度干预。北约高级官员警告,这种模式一旦成型,将导致整个东欧的安全格局大幅倒退,甚至重演冷战时期的阵营对抗。
乌克兰正处于战略抉择的十字路口。俄军的持续推进,西方援助的衰减,国内征兵困境和经济压力,让乌克兰的国家战略空间不断收缩。8月,乌克兰全国失业率攀升至18%,工业产能下降超过20%,国内政治分歧加剧。
多国分析机构预测,乌克兰若向俄罗斯妥协,短期内或可获得有限的安全缓冲,但长期来看,国家独立和主权将被大幅削弱。反之,若坚持西方路线,极有可能面临更猛烈的军事压力和更深的社会动荡。
参考资料:
上观新闻:2025-08-16 09:01:普京:与特朗普相见恨晚,乌克兰的安全必须得到保障
- 上一篇:今夜强降水再袭伴强对流 谨防次生灾害
- 下一篇:别在谈养老院色变,未来养老可能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