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问答(92)生话中如何应用“无用大用”智慧?

发布时间:2025-08-16 18:08  浏览量:3

董延喜: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家长和老师总是把分数、名次看成“有用”,而把品德、人格、素质教育视为“无用”;把上好抓分的应试课看做“有用”,把音乐、美术、体育等非考试科目看做“无用”;他们不知道这个“有”是离不开“无”的,正如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这句临终前的大胆叩问:我国的应试教育制度,分数被公认为“最有用”,但“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

道德传家,传的是如何做人,也属于“无”的范畴,看不见,摸不着,但做不好人,是什么事也做不好的。建议各位同修要学着做点无用的事:无用,才能给自己的心灵安一个家;无用,才能活出自我、活出本我、活出真我;无用,才能让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百毒不侵;无用,才能以平和心态迎来人生新境界。(摘自董延喜著《道德经传家版》)

【作者简介】董延喜,资深媒体人,道学传者。新闻从业五十七年,发表作品万余篇,有三篇被选入大学教材;三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老子文化的通俗化解读和接地气传播;创办《中国道学论坛》等道网传媒,拥有会员粉丝超百万;创作《道德经传家版》,成为深受百姓欢迎的大众读本;研发“生活道学”系列讲座,被列为国家图书馆公开课;为国内外作了大量道文化产业创意策划,使得一大批道文化景观得以恢复重建;在全国各地讲授老子文化800余场,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