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中年高配这三字——“不在乎”

发布时间:2025-08-16 15:34  浏览量:2

月光煮茶---是一种生活方式,无关功名利禄和钩心斗角,关乎生命本体的自我关照。

来人间一趟,难满百岁之长。访清欢,这里正在试图接通“烟火人间的有趣灵魂”和“山水自然的天地大道”...

心无挂碍 来去自由

凌晨3:00,张姐在朋友圈发了条动态:“为了老公一句‘你做的菜越来越难吃’,翻来覆去睡不着。”

底下很快点赞的人里,有半夜改方案的白领,有哄完孩子的宝妈,有刚收拾完烤串摊子的商人,也有打游戏结束的年轻人。

原来我们都一样,总被芝麻大的事绊住脚步,让别人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跺脚、一个多样的动作,在心里掀起层层波澜。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 “心无挂碍,无有恐怖”。可我们偏要在心上系满了牵绊。

其实人生最该修的本事,不是学者的博古通今,不是“社牛”的八面玲珑,而是学会 三个字“不在乎”—— 这不是冷漠,而是清醒;不是逃避,而是通透。

01

太在乎的人,都在“负重前行”

小区门口的李叔,退休后总爱跟老伙计们比孙子成绩。

上次家长会,邻居王婶随口提了句 “我家小宝考了全班第一”,李叔当场脸就阴沉了。

回家逼孙子刷题到深夜,自己也翻来覆去烙饼似得睡不着,没过多久就犯了高血压。

《金刚经》里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我们太容易把别人的评价、世俗的标准,当成人生的度量衡,量得自己没有价值感了。

孩子成绩不如人,焦虑;老公工资比同学低,自卑;朋友圈点赞少了,失落。

就像《小舍得》里的田雨岚,为了让儿子赢在起跑线,逼他学奥数、考证书,把自己熬成了黄脸婆,最后亲子关系都降到冰点了。

她以为抓住的是面子,其实是把全家人拖进了欲望的泥潭,很难脱身,而不自知。

在乎越多,捆绑得越紧。 你把别人的“看法”当标尺,就成了他人情绪的奴隶;你把“世俗定义出来的成功”当信仰,就成了欲望的囚徒。你在乎什么,什么就把你的心“拿住”,也就没了自由

2

不在乎,是看清“生活本质”后的通透

去年冬天,楼下开了家花店,老板娘总笑眯眯的。

有次我问她:“有人嫌你家花贵,你不生气吗?” 她指了指窗外:“你看那太阳,有人嫌它晒,有人盼它暖,它不还是照样升起来吗?”

不在乎,不是没心没肺,而是看清了生活本质后的清醒。 就像老板娘知道,再鲜美的花也有人不爱;就像苏轼颠沛流离后明白,人生起落本是常态。

你被人夸时,不飘,因为知道赞美如花香,闻闻就好,不必装进口袋;被人骂时,不恼,因为明白诋毁如尘埃,拍拍就行,犯不着脏了心。你不去招惹谁,也很少踏足他人因果,自然也没人骂你。

3

修 “不在乎”,要过三关

第一关:诱惑关

朋友阿琳曾是个 “剁手党”,看到网红推荐就忍不住下单,衣柜里的衣服都快堆成小山了,还没收手的意思。

直到有一天她整理旧物,发现三年前买的名牌衣服还没穿过几回就“束之高阁”了,她突然就警醒了。

现在的她,购物前会在心里问自己三个问题:“现在需要吗?常用吗?家里没有可以替代的吗?”

真正的不在乎,是给欲望泼一瓢冷水,守住本心。 就像陶渊明面对官场诱惑,一句 “不为五斗米折腰”就归隐田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让一朵菊花绽放出千古佳话。

第二关:怨恨关

小区保洁阿姨有个习惯,每天扫完地,会带块小抹布,把楼道扶手擦得干干净净。

有人笑着说她傻,有人背后议论她 “想讨好业主”。她也听见过,但只是笑笑:“多花些力气,业主开心,我也舒服,也少不了什么,还锻炼了身体。”

不纠缠怨恨,是给自己的心拓展空间,打扫卫生。 就像林则徐说的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你把心修成大海,就容得下急流暗礁,海鸥翔集;你把心缩小成一个小池塘,时间长了,水都臭了。

第三关:得失关

后街的老周,炒股亏了七八万,一夜愁白头。后来去爬了趟泰山,站在玉皇顶往下看,突然想通了:“那些钱,就当是买了张门票,让我看清啥叫身外之物。”

现在的他,每天步行上班,周末陪孙子逛公园,满面红光的,比以前好多了。

得失本是寻常事,就像花开花落,云卷云舒。花谢花飞,云来云去,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

4

最高级的活法:做回本来的自己

杨绛先生晚年时,拒绝所有采访,只在面积不大的老屋里看书、写作、晒太阳。

有人不解,说:“您名气这么大,为啥不出来讲讲课啥的?” 她温和地说:“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这才是 “不在乎” 的真谛 —— 不是要成为不食人间烟火的高人,而是在红尘里守住自我本真。

你可以爱钱,但别被钱奴役;你可以在乎感情,但别为情所困;你可以追求成功,但别把自己弄丢。

就像天地,春来草自青,秋至叶飘零,从不在乎谁来赞美,谁来非议。它们只是如实地活着,顺应自然,安度四季。

5

写在最后

人生不过三万天,之后就会化为尘埃,湮灭于尘土。

你在意的眼前事,三年后再看,大多不值一提;你在乎的人,十年后再想,很多已成过客。

修 “不在乎”,不是消极避世,而是真正的热爱生活,只是不被生活中的尘埃污染本心。

修得一个“心无挂碍”,不在乎任何人、任何事、任何关系,如此,你的心就不会被束缚住,然后“自由自在”也就呈现出来了。

您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