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流攻坚铸忠诚|洪水浊浪中,他们用坚守与忠诚把身影刻在堤坝上
发布时间:2025-08-16 22:05 浏览量:2
当前正处在“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树牢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全面压实政治责任,落实落细各项防汛措施,盯紧守牢薄弱环节和重点部位,科学调配救援力量和救灾物资,确保发生突发紧急情况后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处置,全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当洪魔咆哮着冲破堤坝,当家园在浊浪中摇摇欲坠,总有一抹橄榄绿逆向而行。他们是父母的孩子,是妻子的丈夫,是孩子的父亲,但此刻,他们只有一个名字——抗洪抢险一线的武警官兵。他们都是一群平凡的人,却有着不同常人的钢铁般毅志,诉说着军人的阳刚、坚韧,以青春和热血谱写着一篇篇无悔乐章。今天,我们走进这些在洪水中闪耀的身影,读懂什么是“最美的逆行”。
“20公里外的家”抗洪勇士张良
距离家仅20公里,中队长张良却14天未踏入家门一步。在土默特右旗抗洪战场上,他带领官兵日夜加固堤坝、填装沙袋,站在宿营地就能望见自家的红屋顶,却始终未向上级提过一句回家请求。任务紧急时,他甚至在父母冒雨到营地探望时,仅匆匆告别便带队奔赴险段。父亲默默送来几麻袋西瓜慰劳官兵,母亲含泪叮嘱:“先顾大家,再顾小家”——这句朴素的家训,成了张良咬牙坚持的动力。牙龈肿痛到难以进食,他仍嘶吼着“水位不退,我不退”的口号冲锋在前。从装填沙袋到带头跳入急流堵管涌,他用行动诠释了“近在咫尺的守望”:那20公里,是军人对使命的丈量;那抹红色屋顶,是藏在心底最柔软的牵挂。
“多面能手”刘士强
在抗洪抢险的战场上,班长刘士强以“全能战士”的姿态冲锋在前。刚结束无人机比武、反制演示等多项高强度任务的他,未及休整便火速投入抢险。他既是驾驶员、无人机操作员,又是侦察车技术骨干,身兼数职却标准不减。堤坝上,他身先士卒,以党员模范作用鼓舞士气;视频传输保障中,凭借精湛技术,为指挥部决策提供关键支撑,屡次完成总指视频会议保障任务,彰显军人素养与忠诚担当。
新婚别离赴战场鲍宏阳
新婚燕尔的鲍宏阳,在妻子千里迢迢来队探亲的第一天,就毅然奔赴抗洪前线。来不及道别,他扛起摄像机冲进险境:在泥泞堤坝上奔跑记录官兵堵溃口的英勇身姿,在颠簸冲锋舟上冒险拍摄救援画面。白天冲锋在一线,夜晚挑灯赶稿,他的镜头让全国观众看到了“最美逆行”——2篇央视报道、10篇军地媒体刊发,用影像传递着抗洪精神。当新婚妻子在电视上看到丈夫拍摄的画面时,她读懂了军人的选择:不是不爱,而是大爱无言;不是不想团聚,而是使命在肩。鲍宏阳用镜头和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军人的家国情怀。
“铁血班长”冯中行
在肆虐的洪峰面前,入伍12年的老兵冯中行用血肉之躯筑起最坚固的防线。他带头跳入湍急水流,在未知危险中为战友探路;徒手伸进浑浊的洪水,掏通堵塞的排水口;更在危急时刻,用身体为战友筑起“人肉防护墙”。迷彩服被洪水浸透,双手被杂物划伤,他却始终冲锋在前,高喊着"看我的、跟我上"的战斗口号。
忠孝抉择显担当刘长涛
在抗洪抢险最吃劲的时刻,大队主官刘长涛接到爷爷去世的噩耗。面对忠孝两难,这位铁血军人强忍悲痛,在电话中听到妻子“家里有我”的承诺后,毅然选择继续坚守。他抹去泪水,主动请缨最危险的任务:“最难的任务交给我!”带领官兵连续奋战三天三夜,成功处置多处管涌险情。妻子的一句“没有大家就没有小家”,道出了军人家庭的无私大爱;而他“舍小家为大家”的选择,则彰显了新时代革命军人的使命担当。在个人悲痛与家国大义面前,刘长涛用行动诠释了“人民至上”的铮铮誓言。
保障先锋徐达
刚任职一周的徐达面对抗洪任务临危受命,带领14名战士连夜成立党员突击队。他昼夜奔波在救灾一线,既当“运输队长”确保物资及时送达,又当“水电工长”保障营地正常运转。当战友们轮休时,他仍在检修电路、协调供水。而此刻,他出生两个月的孩子还未感受过父亲的拥抱,分娩的妻子独自承担家庭重担。“对家人有愧,但对群众无愧”——这位铁血军人用行动诠释大爱,在抗洪战场书写了舍小家为大家的动人篇章。
“镜头战士”张桓
宣传骨干张桓用镜头铸就另一道防线。日夜穿梭于泥泞险境,他精准捕捉救援瞬间与温情场景,白天奋战一线,夜间挑灯赶稿。主动对接媒体平台,确保报道时效与感染力,以笔和镜头凝聚抗洪正能量,为救灾行动注入强大舆论力量,生动诠释了新时代宣传工作者的使命与坚韧。
白衣战士曹天佑
阑尾炎手术后的曹天佑拔掉输液管就奔赴抗洪一线。这位文职医生身兼数职:白天背着药箱巡诊送药,紧急时自费为官兵购置急需药品;夜晚站岗执勤,搬运物资。在洪峰最危急时刻,他换上救生衣与战士并肩扛沙袋,用行动诠释“文职也是战斗员”的誓言。“白大褂是我的战袍,救生衣是我的铠甲”——从手术台到抗洪堤,从治病救人到扛沙固坝,曹天佑用双倍付出践行着“人民军医”的初心使命。当战友劝他休息时,他说:“战士们在流血流汗,我这点病痛算什么!”
铁血卫勤兵王国涛
王国涛是卫生员,更是战斗员。在抗洪战场上,他肩背药箱巡诊130余人,成功抢救中暑战士;转身又扛起沙袋,连续10余天奋战在堤坝最险处。作为支队自救互救教练员,他既当驾驶员安全运送物资,又当卫生员守护战友健康。从八一军营开放日的示范教学,到抗洪一线的双线作战,他始终冲锋在前。“药箱是我的武器,救援是我的责任”——这位“全能战士”用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卫勤兵“能救善战”的硬核担当。当战友们说“有王班长在就安心”时,他总回答:“党员就该是冲锋在前的旗帜!”
洪水终将退去,但这些在风雨中挺立的身影,早已刻进我们的记忆。他们不是天生的英雄,只是选择了在危难时挺身而出;他们不求被铭记,却用每一次冲锋、每一次坚守,让“人民至上”的誓言掷地有声。致敬所有抗洪一线的武警官兵——你们任务中攻坚的汗水与洪水中奋战的泥水,终将浇灌出平安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