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城没了,平湖很受伤

发布时间:2025-08-16 23:02  浏览量:1

终于,华南城还是没撑住。

最后以负债609亿港元,清盘了!

继恒大后,又一家国内资产规模最大的房企被清的案例,多少让人感叹大环境的忧郁。

曾经坐稳“平湖奇迹”名号如今没了,会让平湖的业主们受伤吗?不一定的。

短期内可能有,但长期来看真不一定。

0 1

不得不说,当年华南城“商贸先行,地产托底”的模式,还是很完美的。

以极低格拿地(平湖当时的工业用地价不足20万元/亩),通过“批发+展会+物流”的组合吸引商家入户。

待人气足了,再开发住宅、公寓、商配,然后靠地产销售回笼。

而且这种模式,还不断在全国各地复刻... ...

从09年上市,市值一度狂飙,到2013年销售额突破150亿元。

彼时的平湖华南城,俨然就是一个“超级大盘”,8个交易广场、3个物流园、2个住宅区,还有学校、医院、商场,常住人口超过5万。

图自网络

然而,随着电商的崛起。

华南城的核心竞争力——线下聚合效应,被冲垮了。转型也失败了,其关键就是它的“地产依赖症”。

调查显示:多年来华南城的利润结构严重失衡,商贸运营收入(租金、管理费)占比不足15%,85%的收入来自房地产销售。

拿地只为卖房,卖房赚钱只为拿地盖房。

似乎觉得只要房子卖得好,其它的可以慢慢来。

所谓成败皆萧何。当房地产好日子过去了,自身商业模式闭环又崩坏,此时的窟窿即便是特建发也不可能接连用钱填平。

图自网络

0 2

昔日华南城的崛起,确实为平湖片区加上了一些产业筹码。

甚至在上行时期,不少销售还觉得地铁开通后,房价会迎来更高的冲刺。

如今,清盘已成事实,短期内对平湖多少会有点小波动,但不会太多也不会持续太久。

因为,华南城的衰退迹象早就有了。

要人流没人流,要生意没生意,要形象没形象,甚至说那么大面积的棚户区已经严重影响了平湖的形象。

此外,就是它提供的房产也不多,都是小产权房,不过那波买了商铺的,亏是肯定会的。

图自网络

不破不立,与其垂死挣扎,不如凤凰涅槃。

长期眼光看待,华南城清盘对平湖的重生反而是件好事。

可以引入一些更有力的开发商,当然了也可以入驻一些大型知名商超,比方奥乐齐超市、山姆、万象旗下商业等。

当下龙岗的开市客还在选址中,正好这里也有这么一大块地... ...

要知道,平湖本身的刚需属性是很强的,再增添多一些生活配套,怎样都能盘活一下片区的居住价值。

就地理位置来看,平湖距离市区其实不远,开车去坂田也就十几公里,罗湖福田也是二十多公里而已。

且不说地铁10号线,甚至还有预计明年11月开通的深惠城际。

图自网络

0 3

平湖之于坂田、福田、罗湖这些区域,有点像光明之于南山。


是预算不多的刚需客户,理想上车片区或跳板。

当下平湖有5个新盘在售,分别是远洋城启家园、金光华凤凰九里、合正新悦、岗闳瀚林汇、融湖中心城。


融湖中心城的综合品质较好,预算350多万起能买个最小3房外,但其它四个楼盘入手门槛则在200多万。

其中,远洋城热度较高,卖得也比较好。

远洋城79-89平3房,总价230-370万;

凤凰九里67-73平2-3房,总价220-245万;

合正新悦78-97平2-3房,总价250-320万;

瀚林汇80-90平2-3房,总价210-267万;

融湖中心城,最小的82平3房355万起。

除了价格外,这些楼盘离各自的学校很近,大致上是南科大附属、龙城高级、平湖中心、平湖实验等。

水平属中等偏上,以刚需定位来看,还是很不错的。

在地铁方面,合正新悦和融湖中心城大概在1公里范围内,其它的基本都要2公里以上。

虽然有17号线二期规划,但这属于遥远的五期规划了。

如果是在坂田或者福田、罗湖上班,预算200万左右,就图个上学方便,也不太依赖地铁的客户。

远洋城、金光华凤凰九里、岗闳瀚林汇这几个盘都可以了解。

其中,远洋城总价低,户型多样,适合追求性价比的购房者。

核心需求是地铁的,合正新悦也是不错的选择,此外这盘的户型面积较大,也适合人口较多的家庭。

又或者选择价格稍高些的融湖中心城(现在卖最后的第五期),最小的82平3房350万起,价格稍微高点。

不过比起400多万只能上车个小三房的龙华,还是很有优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