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湖北男子出逃10年,但是法网恢恢,被捕后他才知道后悔
发布时间:2025-08-15 08:11 浏览量:2
张成,你跑得了一时,跑不了一世!"
警车的警报声在山谷中回荡,张成双手被铐在身后,脸色苍白如纸。十年了,他以为自己可以永远隐藏在这个偏僻的山村里,却没想到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我知道错了,我真的知道错了!"张成的声音颤抖着,眼泪顺着脸颊滑落。
村民们围观着这一幕,议论纷纷。谁能想到,这个在村里老实种地十年的"王大山",竟然是个逃犯?
"现在知道后悔,已经晚了。"办案民警冷冷地说道。
01
1998年,张成刚满25岁,是湖北省黄冈市一家国有企业的会计。那时的他意气风发,刚刚结婚不久,妻子温柔贤惠,小日子过得还算安稳。
张成从小就聪明,数学天赋很好,大学学的是会计专业。毕业后顺利进入这家企业工作,凭借着过硬的专业技能和踏实的工作态度,很快就得到了领导的认可。
"小张,你这个月的账目做得很不错,一分钱都对得上。"财务科长老刘经常这样夸奖他。
张成总是憨厚地笑笑:"这是我应该做的,刘科长。"
那时的张成,对未来充满了憧憬。他和妻子李萍计划着买房子,要孩子,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李萍在一家纺织厂上班,夫妻俩的收入虽然不高,但足够维持基本的生活。每天下班后,两人会一起去菜市场买菜,然后回家做饭,日子虽然平淡,却很踏实。
"张成,你说我们什么时候能买上房子?"李萍依偎在张成怀里,眼中满是期待。
"快了,再过几年,我们一定能有自己的房子。"张成轻抚着妻子的头发,信心满满地说。
那时的张成从来没想过,自己会走上犯罪的道路。他一直认为自己是个本分的人,踏踏实实工作,清清白白做人,这就是他的人生信条。
工作中,张成负责管理公司的资金流水。每一笔进账出账,他都要仔细核对,确保分毫不差。同事们都说他是个认真负责的好会计,连厂长都对他赞不绝口。
"像小张这样的员工,就是我们企业的宝贵财富。"厂长在全厂大会上公开表扬过张成。
张成听了心里美滋滋的,更加努力地工作。他觉得自己选对了路,这辈子就要在这个岗位上干下去,为企业做贡献,为家庭创造更好的生活。
然而,命运却在1999年给了张成当头一棒。
02
1999年春天,李萍被查出患了白血病。
医生的诊断书像一道晴天霹雳,彻底击垮了这个小家庭的平静生活。张成拿着那份诊断书,手抖得厉害,上面的字仿佛在跳舞。
"医生,您再看看,是不是搞错了?"张成不敢相信,前几天还活蹦乱跳的妻子,怎么突然就得了这么严重的病。
"检查结果很明确,建议尽快住院治疗。"医生的表情很严肃,"这种病需要长期化疗,费用会比较高。"
比较高?张成心里一沉。他询问了具体的治疗费用,当医生说出那个数字时,他感觉天都要塌了——至少需要二十万元。
二十万,对于月工资只有八百块的张成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即使他们夫妻俩不吃不喝,也要二十年才能攒够这笔钱。
"张成,咱们别治了,太花钱了。"李萍躺在病床上,脸色苍白如纸,"我不想拖累你。"
"说什么胡话!"张成握住妻子的手,"就算砸锅卖铁,我也要治好你的病。"
为了给妻子治病,张成开始四处借钱。他跑遍了所有的亲戚朋友,甚至跪在丈母娘面前哭着求情。
"萍萍是您的女儿,求您救救她吧!"张成的膝盖重重地跪在地上。
丈母娘也是心疼女儿,但家里实在没有那么多钱。"我们家也就几千块钱,都给你了。"
几千块钱对于二十万的治疗费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张成东拼西凑,也只筹到了三万多块钱。
看着病床上日渐消瘦的妻子,张成的内心承受着巨大的煎熬。每天晚上,他都会在医院的走廊里默默流泪,感到深深的无力感。
"老天爷,求求您救救我妻子吧,我什么都愿意做。"张成对着夜空祈祷,眼中满含绝望。
就在这时,一个可怕的想法在张成的脑海中萌芽了。作为公司的会计,他每天都要接触大笔的资金。如果他动用公司的钱,先给妻子治病,等以后再想办法还上,应该没人发现吧?
这个想法一旦产生,就像毒草一样在张成心中疯狂生长。他开始留意公司账户上的资金流动,盘算着如何才能神不知鬼不觉地挪用一部分钱。
良心与现实在张成内心激烈地斗争着。一边是道德的底线,一边是妻子的生命。经过几个不眠之夜的煎熬,张成终于下定了决心。
03
2000年的一个深夜,张成独自来到办公室。
他的手在颤抖,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月光透过窗户洒在办公桌上,显得格外阴森。
张成打开保险柜,拿出了公司的财务资料。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开始了自己人生中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犯罪行为。
公司正在进行一个大项目的资金周转,账面上有一笔五十万的流动资金。张成利用自己的职务便利,将其中的二十万转到了一个临时账户上。
整个过程中,张成的心跳得像打鼓一样。他不断地告诉自己,这只是暂时的借用,等妻子病好了,他一定会想办法把钱还回来。
"对不起,我真的没有办法了。"张成对着账本喃喃自语,眼泪滴在了数字上。
第二天一早,张成就带着这笔钱去了医院。当他把钱交给医生时,李萍终于可以接受正规的治疗了。
"张成,你哪来的这么多钱?"李萍虚弱地问。
"我借的,你别担心,安心治病就行。"张成强装镇静,内心却承受着巨大的煎熬。
在李萍接受治疗的那段时间里,张成每天都生活在极度的恐惧中。他担心公司会发现资金的异常,更害怕自己的犯罪行为被揭发。
为了掩盖事实,张成开始篡改账目,伪造各种单据。他利用自己对财务流程的熟悉,精心设计了一套掩盖方案。
然而,纸包不住火。三个月后,公司进行年度审计时,张成挪用公款的事情终于败露了。
"张成,这笔钱你怎么解释?"审计人员指着账目上的漏洞,严厉地质问。
张成面如死灰,双腿发软。他知道自己完了,一切都完了。
"我...我是为了给妻子治病,我想着以后再还的。"张成结结巴巴地说。
"给妻子治病就可以挪用公款?你知道这是犯罪吗?"审计人员的话如当头棒喝。
消息很快传到了厂领导那里。张成被立即停职,等待处理。所有人都用异样的眼光看着他,昔日的好评和赞誉瞬间烟消云散。
"我从来没想到,张成会做出这种事情。"刘科长摇着头,满脸的不可置信。
张成知道,等待自己的将是法律的制裁。挪用公款二十万,按照当时的法律,至少要判十年有期徒刑。
就在公司准备报警的前一天晚上,张成做了一个影响自己后半生的决定——逃跑。
04
2000年8月的一个雨夜,张成悄悄离开了黄冈。
他没有和任何人告别,包括正在住院的妻子李萍。临走前,他在妻子的床头柜上放了一封信,信中写道:"萍萍,对不起,我不能陪你了。好好活下去,忘了我吧。"
张成带着仅有的三千块钱,踏上了逃亡的路途。他不敢坐火车,不敢坐汽车,只能徒步翻山越岭。
雨水打湿了他的衣服,泥泞的山路让他跌跌撞撞。但他不敢停下来,因为他知道,警察很快就会追上来。
"我这是在做什么?我怎么就成了逃犯?"张成在雨中奔跑着,内心充满了懊悔和恐惧。
经过三天三夜的跋涉,张成终于走出了湖北省境内。他躲在一个废弃的工厂里,浑身湿透,饥饿难耐。
这时的张成才真正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了一个无家可归的逃犯。他再也回不到从前的生活了,再也见不到心爱的妻子了。
"我怎么就走到了这一步?"张成抱着头痛哭,但眼泪改变不了任何事情。
在流浪的过程中,张成听说了一个偏远的山村——位于四川省大凉山深处的瓦洛村。那里交通不便,很少有外人进出,是个绝佳的藏身之地。
张成决定前往瓦洛村。一路上,他靠着打零工维生,吃了无数的苦头。有时候一天只能吃一顿饭,有时候只能睡在桥洞里。
从一个体面的会计,沦落到流浪汉,这种巨大的落差让张成几度想要自杀。但是一想到病床上的李萍,他又坚持了下来。
"也许她已经死了,也许她还活着。但无论如何,我都要活下去。"张成暗暗发誓。
经过两个多月的长途跋涉,张成终于到达了瓦洛村。这个坐落在大山深处的小村庄,成了他后来十年的栖身之地。
村里的老书记是个善良的人,看到张成衣衫褴褛的样子,主动提供了帮助。"小伙子,你是从哪里来的?"
"我叫王大山,从湖北来的。"张成给自己编造了一个新的身份,"家里遭了灾,出来打工的。"
老书记没有多问,只是安排张成住在村里的一间空房子里。"既然来了,就安心住下吧。山里人不容易,要互相帮助。"
张成感激地点点头,眼中含着泪水。他没想到,在自己最绝望的时候,竟然还能遇到这样的好心人。
05
在瓦洛村的十年里,张成以"王大山"的身份生活着。
他学会了种地、养牲畜,渐渐融入了这个朴实的山村。村民们都很喜欢这个勤劳踏实的外来人,从来没人怀疑过他的真实身份。
"大山,你这人真不错,干活卖力,人也老实。"村民们经常这样夸奖他。
张成总是憨厚地笑笑,但内心深处却始终承受着巨大的煎熬。每个夜深人静的时候,他都会想起远方的妻子李萍,不知道她现在怎么样了。
十年来,张成不敢打一个电话,不敢写一封信,更不敢回家看看。他就像一个幽灵一样,活在这个与世隔绝的山村里。
随着时间的推移,张成的心理负担越来越重。他经常做噩梦,梦见警察来抓他,梦见妻子责怪他。有时候半夜惊醒,全身都是冷汗。
"我这样的生活,还有什么意义?"张成经常这样问自己。
2010年,张成在山村里遇到了一个叫小花的姑娘。小花是村里的教师,长得清秀可人,性格温柔善良。她似乎对这个神秘的"王大山"很有好感。
"大山哥,你一个人过了这么多年,不孤单吗?"小花关切地问。
张成看着眼前这个美丽的姑娘,心中涌起一阵暖流。但他知道,自己没有资格享受这份感情。
"我...我有过妻子的。"张成低着头说。
"那她现在在哪里?"小花好奇地问。
"她...可能已经不在了。"张成的声音哽咽了。
小花以为张成的妻子已经去世了,更加同情和关心他。她经常给张成送饭,陪他聊天,试图温暖这个孤独的男人。
面对小花的关爱,张成内心矛盾极了。他既渴望这份温暖,又害怕连累这个善良的姑娘。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时候,村里终于通了电视。张成看到电视里播放的新闻,忍不住关注起了家乡的消息。
在一档法制节目中,他看到了自己的通缉令。十年过去了,警方仍然在追查他的下落。节目中,办案民警说:"无论逃到哪里,我们都不会放弃追捕。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张成的手紧紧握着遥控器,心跳得如擂鼓一般。他知道,自己永远无法真正逃脱法律的制裁。
就在这时,电视屏幕上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那是李萍!她正在接受记者采访,谈论着对丈夫的思念。
"十年了,我一直在等他回来。不管他犯了什么错,他都是我的丈夫。"李萍的头发已经花白,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
张成瞪大了眼睛,手开始剧烈颤抖。他以为李萍早就死了,没想到她竟然还活着!而且,她竟然还在等他!
电视画面继续播放着,记者问李萍:"如果你丈夫现在回来投案自首,你会原谅他吗?"
李萍擦了擦眼泪,坚定地说:"我会的。人都会犯错,知错能改就好。我只希望他能平安回来,我们一起承担后果。"
张成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放声大哭起来。十年的逃亡生活,十年的内疚和煎熬,在这一刻全部爆发出来。
村民们听到哭声,纷纷赶来查看情况。"大山,你怎么了?"老书记关切地问。
张成看着这些善良的村民,再想想远方等待着自己的妻子,心中做出了一个决定。当他缓缓抬起头,眼中闪烁着从未有过的坚定光芒时,在场的所有人都能感觉到,这个男人即将做出一个改变一切的决定...
06
"我要回去自首。"张成的声音颤抖着,但眼神却异常坚定。
村民们面面相觑,不明白"王大山"在说什么。老书记走上前来,拍了拍张成的肩膀:"大山,你在说什么胡话?"
张成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决定说出埋藏在心中十年的真相。"我不叫王大山,我的真名是张成。十年前,我为了给妻子治病,挪用了公司二十万公款,然后逃跑了。"
这番话如同晴天霹雳,震惊了在场的所有人。村民们从来没想到,这个和他们朝夕相处十年的老实人,竟然是个逃犯。
"这...这不可能!"小花脸色苍白,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话。
"是真的。"张成苦涩地笑了笑,"十年来,我每天都生活在痛苦中。今天看到电视,才知道我妻子还活着,还在等我回去。我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老书记沉默了很久,然后缓缓地说:"大山...不,张成,无论你是什么人,这十年来你都是我们村的一分子。你为人善良,勤劳踏实,这是我们都看在眼里的。"
"可是我犯了法,我是逃犯。"张成低着头,充满了愧疚。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老书记语重心长地说,"重要的是知错能改。你现在愿意回去承担责任,说明你还是个好人。"
小花眼中含着泪水,走到张成面前:"大山哥,不,张成哥,我支持你的决定。一个男人,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张成感激地看了看这些善良的村民,心中涌起一阵暖流。即使知道了他的真实身份,这些朴实的山里人依然没有歧视他,反而给了他支持和理解。
第二天,张成就开始准备离开的事情。他要把这十年在山村里的一切都安排好,然后回湖北自首。
"我在这里欠了大家很多恩情,这辈子都还不清了。"张成对老书记说,"等我服完刑出来,一定要回来看望大家。"
老书记笑了笑:"山里人不讲究这些。你能知错就改,就是对我们最好的回报。"
张成将自己这些年攒下的一点钱全部捐给了村里的学校,还把自己开垦的那块地无偿送给了一户困难的人家。
在离开的前一天晚上,全村的人都来为张成送行。他们没有因为张成的逃犯身份而疏远他,反而更加关心和理解他。
"张成,到了外面要照顾好自己。"村民们纷纷叮嘱。
"无论发生什么,你都是我们瓦洛村的人。"老书记握着张成的手,眼中含着泪水。
小花走到张成面前,递给他一个小包裹:"这是我给你准备的干粮,路上饿了就吃。"
张成接过包裹,心中五味杂陈。"小花,对不起,我..."
"不要说对不起。"小花打断了他的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我只希望你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07
2010年9月,张成踏上了回乡的路。
这一次,他不再是逃亡,而是主动回去承担责任。十年的逃亡生活已经让他明白,逃避永远解决不了问题,只会让痛苦延续得更久。
回到湖北后,张成直接来到了黄冈市公安局。他走进大厅,对值班民警说:"我是张成,我要自首。"
值班民警一开始还没反应过来,查阅了资料后才发现,这个张成竟然是十年前的通缉犯。
"你就是那个挪用公款潜逃的张成?"办案民警难以置信地看着眼前这个男人。
十年的山村生活,让张成变得更加憔悴和苍老。他的头发已经花白,脸上布满了风霜的痕迹,完全不是十年前那个意气风发的青年了。
"是的,我就是张成。"他平静地说,"我回来自首,愿意承担一切法律后果。"
办案民警立即通知了当年负责此案的老同事。很快,张成就被正式拘留了。
消息传得很快,李萍很快就知道了丈夫自首的消息。十年了,她终于又见到了朝思暮想的丈夫。
在看守所的会见室里,夫妻二人隔着玻璃相对而坐。两个人都已经不是十年前的模样了,岁月在他们脸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萍萍,对不起,让你等了这么久。"张成的声音哽咽了,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
李萍也在哭,但她努力让自己看起来坚强一些。"你终于回来了,我还以为这辈子再也见不到你了。"
"你的病...好了吗?"张成小心翼翼地问。
李萍点了点头:"早就好了。当年用你留下的钱治好了,后来国家的医保政策也越来越好。我一直相信你会回来的,所以我必须好好活着。"
听到妻子的话,张成心中五味杂陈。他为了给妻子治病而犯罪,结果妻子的病治好了,他却成了逃犯。这种巨大的讽刺让他更加后悔当初的选择。
"如果当时我没有挪用公款,而是选择其他办法,也许就不会有今天的结果。"张成懊悔地说。
"事情已经发生了,后悔也没用。"李萍安慰着丈夫,"重要的是你回来了,我们要一起面对接下来的困难。"
律师告诉张成,由于他主动自首,而且这十年来没有再犯其他罪行,可以酌情减轻处罚。但是,挪用公款的事实是客观存在的,他仍然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我愿意承担一切后果。"张成对法官说,"十年的逃亡生活让我明白,逃避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我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弥补当年犯下的错误。"
法庭上,张成详细讲述了当年犯罪的经过,以及这十年来的心路历程。他的忏悔是真诚的,对自己的行为也有了深刻的认识。
"当年我只想着救妻子,却忘了这样做是违法的。十年来,我每天都生活在恐惧和愧疚中。现在我明白了,任何困难都应该通过合法的途径解决,而不是铤而走险。"
最终,法院判处张成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这个判决相对来说是比较轻的,主要是考虑到他主动自首,以及犯罪的动机。
08
走出法院的那一刻,张成感受到了久违的自由。虽然还要接受五年的缓刑监督,但他终于可以光明正大地生活了。
李萍在法院门口等着他,两人紧紧拥抱在一起。十年的分离,让这个拥抱显得格外珍贵。
"以后我们要好好生活。"李萍在张成耳边轻声说道。
张成点了点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我会用余生来弥补这十年的错误。"
回到家中,张成发现一切都变了。原来的房子已经卖掉了,李萍现在租住在一个小单间里。家具很简陋,但收拾得很干净。
"这些年你过得很苦吧?"张成心疼地看着妻子。
"只要心里有希望,就不觉得苦。"李萍笑了笑,"现在你回来了,我们的好日子就要开始了。"
张成决定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虽然有犯罪记录,找工作不容易,但他没有放弃。他先是在一家小餐馆里当服务员,虽然工资不高,但他干得很认真。
"这个员工态度很好,手脚也勤快。"餐馆老板对张成很满意。
渐渐地,张成凭借自己的专业技能,找到了一份会计助理的工作。虽然工资不如从前,但他很珍惜这个机会。
"我一定会好好工作,绝不再犯任何错误。"张成暗暗发誓。
工作之余,张成还会想起瓦洛村的那些村民。他给老书记写了信,告诉他们自己的近况。
"感谢大家这十年来的照顾,我永远不会忘记瓦洛村的恩情。"张成在信中写道。
很快,张成就收到了老书记的回信。"听说你重新开始生活了,我们都很高兴。记住,无论何时,瓦洛村的大门都为你敞开。"
小花也在信中写道:"张成哥,祝你和嫂子幸福美满。虽然我们不能在一起,但我为你感到高兴。"
读着这些朴实的话语,张成的眼中再次湿润了。这些善良的人们,给了他重新做人的勇气和力量。
三年后,张成的缓刑期满了。他不仅没有再犯任何错误,还积极参加社区服务,帮助其他有困难的人。
"张成同志表现很好,完全符合缓刑考验的要求。"社区干部在评价报告中这样写道。
现在的张成,已经是一家小公司的财务主管了。虽然工资不算很高,但足够维持一个小康之家的生活。更重要的是,他重新赢得了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我用了十三年的时间,才真正明白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担当。"张成经常这样对李萍说。
李萍总是笑着回答:"只要我们在一起,什么困难都不怕。"
2015年春天,张成和李萍终于迎来了他们的孩子。虽然两人都已经四十多岁了,但这个孩子的到来,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无限的希望和快乐。
"我要把这个孩子培养成一个正直的人,绝不能让他重蹈我的覆辙。"张成看着襁褓中的婴儿,眼中满是慈爱。
如今,张成已经五十岁了。他经常会想起那段逃亡的岁月,想起瓦洛村的山山水水,想起那些善良的村民。那十年的经历,虽然痛苦,但也让他学会了什么是真正的人生。
每年春节,张成都会回瓦洛村看望那些村民。他带着妻子和孩子,像回娘家一样回到那个偏僻的山村。
"大山回来了!"村民们总是热情地欢迎他们一家人。
"我永远是瓦洛村的一分子。"张成由衷地说。
现在的张成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但逃避永远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勇敢地面对现实,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才能真正获得内心的平静和幸福。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但更重要的是,只有诚实面对自己,才能获得真正的救赎。"张成经常用这句话来警醒自己,也用这句话来教育自己的孩子。
夕阳西下,张成一家三口走在回家的路上。他们的身影在阳光下拉得很长,但步伐却很坚实。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他们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