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董明珠点醒、许老板带飞,东莞富豪要上市了
发布时间:2025-08-16 23:41 浏览量:1
2015年初,在中国家居建材首届行业高峰论坛上,马可波罗瓷砖董事长黄建平向董明珠“汇报”公司两年的成果:
我到现在还不能做到一百亿。
董明珠安慰他说,“不能看这个简单的数字”。
时间再往前拨两年,即在2013年两会时,黄建平看到瓷砖行业至今没有诞生一家百亿企业,于是,向董明珠请教:“如何做到一百个亿?”
董明珠听到之后,很惊讶地反问:“任何一个消费者装修,买瓷砖的钱一定多过空调,你请教如何做到100亿,我没有兴趣,你有没有想过如何做到1000亿。”
董明珠这个反问,并给了黄建平一个方向,“用技术挑战自己,用技术服务世界”,把他点醒了——修炼内功、大胆创新。
2013年至2015年,整个家居、建材行业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欧派、索菲亚从衣柜转做全屋定制,海尔、美的也延伸到智能马桶、智能门锁。
悬在建材家居头上的还有一把利剑:国务院发布《绿色建材行动方案》,加快瓷砖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发展绿色建材。马可波罗、东鹏陶瓷有足够的觉悟,迅速布局低吸水率瓷砖、水性涂料等环保产品。
马可波罗提出了“不可替代性才是核心竞争力”。所谓核心竞争力,不只是技术革新,完成从贴牌到自主创新,实现业务从依赖工程渠道转型到C端市场,更多的还有资本运作。
冲100亿、1000亿,纯靠卖瓷砖远远不够。
2017年,陶瓷行业迎来大变局,环保风暴席卷全行业,特别是北方陶企一年里有半年以上处于停产状态。另一边,原材料、煤炭、纸箱多个方面采购价格暴涨,综合生产成本同比增加30%。
陶瓷品牌纷纷逐鹿资本市场,蒙娜丽莎率先登陆深交所,欧神诺以被收购方式、从新三板转到了主板。黄建平通过协议转让、定增和要约收购方式,斥资8个亿拿下四通股份控制权,拿下第一家上市公司。
起初,黄建平想借助四通股份实现马可波罗的曲线上市,但业务协同性不足,后面不了了之。
恰逢马可波罗搭上了一辆财富快车的,与商业巨鳄深度合作:
一个传奇人物——许家印
2017年,马可波罗控股股东唯美集团成为了恒大集团在瓷砖行业唯一的年度战略合作伙伴。当时,马可波罗跟恒大合作已有10年,完成从单一瓷片合作到瓷砖全品类覆盖。
黄建平用一句话总结了和恒大的合作:
稳居第一,遥遥领先
背靠恒大集团,马可波罗业绩实现飙升,收入一度超过10个亿、占到总收入12.6%。
而一个许老板,养活了大批家居、建材的老板,其他还包括东方雨虹李卫国、江山吴水根、皮阿诺马礼斌、三棵树洪杰、金螳螂朱兴良、文科园林李从文......与恒大有深度合作的供应商超过80家。
正应了那句话:一人得道鸡犬飞升。
但在2021年,恒大爆雷之后,一大批供应商也纷纷跟着跌落神坛。
黄建平两家公司马可波罗、四通股份距离100亿营收目标,仅差了9个亿。如果恒大晚2年爆雷,黄建平、马可波罗就是不一样的存在。
可惜没有如果。2021年之后,马可波罗收入断崖式下跌,其中,2019-2023年,来源于恒大集团收入占比12.62%、8.98%、4.42%、4.08%、4.49%;房地产客户整体占比从2021年的35%急剧下跌至2024年的22%。
只剩下中海、保利等头部房企保持合作。
这个时候,黄建平做了两个重要决定:
1、转头瞄准资本市场,开始推动马可波罗上市,同时回收105位员工代持股份、吸纳整合广东稳德陶瓷、唯美工业园、美国马可波罗重要资产;
2、寻找下一个恒大集团,布局“千城千店”计划,与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等深度捆绑;
其中,第一项被人诟病涉及到合规、重大关联交易,耗资达到了17.87亿元;同时,将涉及恒大欠款的应收账款“以债抵债”的方式,打包转移到黄建平另一家公司名下,使得马可波罗业绩更加好看了。
目的或也简单:高额分红。
赶在马可波罗IPO前夕,公司引入员工持股平台,增资约2亿元,黄建平家族成员成为最大受益人,比如其子黄家祺、姐妹配偶林育成、亲属詹达清等持股8.37%。
有数据预测,若成功上市,这部分股权收益达到160%。
还是那一句话:一人得道鸡犬飞升。
另一边,2022年以来,马可波罗连续三年进行分红,累计派息金额约8.23亿元,其中,黄建平拿走了超过40%。
于是,为了成功推动马可波罗上市,也修改了募资用途,承诺70%用于绿色智能制造,主动缩减产能和扩张规模。将以240亿元估值过会,对应2024年的市盈率为18倍,远高于东鹏控股的9.2倍、蒙娜丽莎的12.5倍。
如今,马可波罗上市进程终于走到了最后一步——注册生效。
往好的一点想,马可波罗已经有所收敛,原本募资超过40亿元,当前募资缩减为23.76亿元,减少募资的部分主要是:补充流动资金。
换成大白话,就是:先别收割得太狠,不是一个长期主义行为,要让它慢慢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