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趣盈渥 神机自得 读中国工笔画学会原会长林凡作品(成功美术馆)

发布时间:2025-08-17 02:36  浏览量:1

成功美术馆馆藏林凡先生作品《古塞秋思》

潘天寿先生对学生常说的一句话是:“中国画,是以中国哲学为基础的。”;徐复观先生也有着近乎相同的观点:“中国画,是以玄学为基础的。”;林凡先生认为:“艺术家必须是思想家,有自己的美学观念。”;坚持用文化学、社会学来衡量书画艺术水准,刚刚仙逝的姜澄清先生有言:“文化的确认必须做文化的理解。”在书画圈子五光十色,沧海横流,八仙过海的当代语境下,回顾一下这些老古董,有着清心明目的功效。

林凡先生年近九轶,在中国美术教育史上留有两个深深的脚印。其一,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的创建者之一;其二,中国工笔画学会的缔造者和首任会长。同时,他也是四个国字级别协(学)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楹联学会的“四栖”会员。这样的多面手,在当代书画家里不敢说绝无仅有,也堪称“吉光片羽,金玉珠贝;凤毛麟角,弥足珍贵。”能拜读他的工笔画真迹大饱眼福,是三生有幸的事。兰州成功美术馆日前收藏的横式六尺整张《古塞秋思》,是林凡先生2010年创作的精品佳构,翻拣阅读先生的近百张热带雨林画作,笔者认为此画是出类拔萃的,非但有哲学、玄学思想深藏其中,更在画面构图、用墨、着色上深谙“造境入神,迥得天意。”的美学归旨。拙眼看花,有三点心得,兹分列简述如下:

其一为:内美静中参。宾虹先生有诗云:“江山本如画,内美静中参,人巧夺天工,剪裁青出蓝。”说的是“天”和“人”的关系;诗中画、画中诗是绘画理想的寄托,一幅好画传递的是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思想境界,这就是内美。《古塞秋思》视角平实,写景深邃。将热带雨林蒙上了一层理想浪漫主义的色彩,并在意象造型、梦幻水墨与文人绘画之间寻找着契合点,达到繁与简的和谐,境与景的统一,润与苍的兼顾,用一系列高超的技法及艺术表现手段,来表达对大自然的挚爱。画面近景是一潭秋水,平静无波,十几块石头如老僧入定,石边秋草摇曳生姿;中景榕树盘根错节,苔藓红果相映成趣,生生不息,站在榕树枝丫上两只鹭鸶雪白的流线造型,引人注目;远处两道飞泉从无边无垠时明时暗恍恍惚惚的榕林,如蛇挂树,蜿蜒而来,让人顿生“林深不知处,只在此山中。”的浮想联翩。清旷精微里,隐隐约约飘忽着历史时空的浩然清气,流露着冷静达观的空明和悠远深邃的气质。这幅小格局 、低角度、窄视野的作品,偏偏让读者涌起一种难以名状的心绪以说不清道不明的路径,飞向五脏六腑,通泰四肢百骸……

其二为:开众妙之门。“质干在乎自然,华藻在乎人事。”(玄经语)优秀的艺术品都是自然与艺术家的联姻,被笔墨娓娓道来,天然妥贴,澡思绮合。“华土对黑白的倾重,而且这种偏好不完全是出于视觉的物理效果,很‘玄’。重黑及重线,为书画之两大支柱。”这话是姜澄清先生说的;引用于此源于《古塞秋思》画面历经三矾九染而形成的厚重黑色线条,可看作是画家情感的纸上密码,可以用“玄之又玄”来理解。“玄”既有搓线、编草绳的本来意味,又有变化无穷,难以言传的引申意。那一遍又一遍皴搽上去的黑线,远观透气空旷,近看淋漓繁茂;意境深远、明丽可人、元气十足。柯文辉先生说:“元气并不是抽象的东西,它是画家思想境界、学力、技法、生活积累,信念、信心等等方面条件升华而成的。讲到气,知识分子强调养浩然之气。体现在画上的气,即有节气、气质、气度、生活气息还有书卷气和情绪等各种因素。”《古塞秋思》所创造的热带雨林成了我们向往的精神家园,使观者一次次的品味咀嚼,在自然天籁的氛围里,抵达理想的彼岸。沁人心脾的诗意流淌于读者的天府灵枢,艺术超今越古的感染力,如妙音绕梁三日而不绝。

其三为:幽雅得天机。《古塞秋思》有天人合一的幽静之气,笔墨语言表现出来的清幽深幽和动静相参,能令观众发幽思。林凡先生博学多才,饱览古籍,崇尚用艺术发掘思想的深度与广度,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每一幅作品都是他智慧的结晶,心血的凝炼,思考的波澜。只有静心看画,反复与线神游,同墨共舞,才能体会画者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思想。“雅”是一种品格,无论中外文化都标举为难得而重要的素质,而中国传统文化尤其视“雅”为第一评价要素,这是艺术民族性的坚守。“神游六法外,元气超象外。”的文人画,被誉为庄子的独生子,自有其道理。《古塞秋思》“笔无妄下,下必有由。”理法兼备,笔恣墨肆,选材、构图、物象、敷色、构勒种种都有独树一帜的深入,尽善尽美的精绝,清雅静逸扑面而来,画家谦谦君子文静自守,翩翩风度恬淡不争、蔼然素养温雅不历的气息也从纸上习习吹来;一位老者羽扇纶巾的“道骨仙风”自然不与俗同。“天机”一词出自庄子,言天地造化的奥秘,是人人追求的智慧高峰。《古塞秋思》的构图从中国哲学的源头“太极图”这一“含三为一”的人类瑰宝中寻根溯源,探赜索隐。上部黑蒙蒙的榕林,密密匝匝的枝干盘根错节,既看不透也看不清,在似与不似间一股远歌而来的生命蓬勃之力由清泉带出;下部秋水如明镜,等待笔写墨濡,石板若砚,树枝如管,垂须若毫,鹭鸶似手,均是明净无尘,与上部的厚重构成太极两仪;右侧中部苔藓与左侧红果遥相呼应,右上大泉与左侧小泉携手而立,青绿植物枝叶点缀其间,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三极合一,就成了周敦熙的“立人极”。画面副题行草书:“秋风秋雨引秋泉”和落款写在画面体量最大的石头上,以及两枚名章的钤盖,都有点苔的意味;左侧闲章也是两方,上章朱文略小位于红果旁边隐含七星伴月之势,下方大印为白文:“林凡玉影长年”是清音有余的豹尾之响。一般山水画都是一股泉水回环激流奔腾而下,本画两眼山泉逶迤飞动入潭,却没有一点违和的感觉,一是因为林凡先生喜欢楹联,二是构图美学思想的天机自得。

林凡先生这幅《古塞秋思》不敢说是旷世之作,其余韵芬芳悠远绵长的气格也是学术价值无法估量,气丰韵逸超古迈今;可以“玉堂卧对郭熙画,发兴已在深林间。”(苏轼句)。

——原文《天趣盈渥 神机自得 ——林凡〈古塞秋思〉赏读》,2018年12月发表于成功书画家网

(文/成功美术馆书画艺术评论员 金石开)

画家简介:林凡,(1930—2025)生于湖南益阳,字翊宇,又名滌盦。中国人民解放军美术系创始人,中国工笔画学会主要创办人之一,继潘絜兹之后的第二任会长。中国工笔画学会名誉会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美术创作院副院长、人民大学林凡工作室导师。南开大学兼职教授、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东方艺术讲座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毕生从事书画创作和艺术设计,诗文书画兼工,当代公认“三绝”艺术家。出版有《林凡艺术》《林凡集林》三卷十本等个人作品集三十余种,画作过千帧,书法近万件,诗文千余,发表艺术论文百余篇。在国内、外举办个人画展20余次。作品《微雨引飞泉》获全国工笔画展一等奖,《谷音》获全国工笔山水画一等奖。《流光》《春喧》《送饭》等三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作品《罗浮溪》被深圳五洲宾馆收藏悬挂,《春喧》悬挂于天安门迎宾厅,《乾坤万里醉寒香》悬挂于国防部大楼,《柳荫》悬挂于国务院总理办公厅,为中国航天员中心题额,作品《李白月下独酌》被杨利伟带上太空,成为唯一遨游太空的艺术品。《罗浮行》等数十件作品被国内外艺术馆及收藏家收藏等。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荣获者。2022年7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真予不夺——林凡艺术展”大型个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