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讲“道”和“德”,啥关系?

发布时间:2025-08-16 13:33  浏览量:1

老子在《道德经》第14章中讲过道的呈现是“恍惚”,但其实没给出具体内容。在本期第21章的论道中,老子就明确提出了人应该抓住恍惚中的哪些关键要素,才能开始走在明晰的道路上。这就是本章阐释的核心。

《老子》【第21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译文】

大德的模样,唯有顺从道而变化。

道作为事物,就是似有似无。如此恍恍惚惚,其中却有形象;如此惚惚恍恍,其中却有实物。遥远深邃啊,其中却有一个精神存在;这个精神非常真切,是可以得到验证的。

从今到古,它的名字永远不会消失,可以用来视察万物的初始。我怎么晓得万物的形状呢?就是由道而知。

通过学习本章有如下三大领悟,用以指导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01

“道”是根本,“德”是实践

本章是老子论道中第一次出现“德”这个字,至此,老子对《道德经》中的“道”和“德”都做出了观点阐述。

“德”,是指具体事物的规律和本性。它既指先天的“德”,也就是万物产生之后必然具备的本性与本能。也指后天的“德”:“道”是客观存在的,人们学习它的目的就是为了得道,然而不可能掌握所有的“道”,那么个体掌握的那一部分就叫“德”。于是王弼在《老子道德经注》中进一步诠释:德者,得也。……何以得德?由乎道也。

所以,“道”是整体、客观的,“德”是部分、个人的。但二者的内容又是一致的,“孔德之容,惟道是从”,《老子》第21章便明确讲到。

老子认为:有大德的人,始终归一是“道”“道”是根本,“德”是实践以及修炼获得的程度。所以,“孔德之容,惟道是从”,这八个字正是老子《道德经》的核心宗旨。

因此,无论“道”还是“德”,归根结底都是实践,在事上去磨。只有“道”上去修的时候,一个人所获得的“德”,才会顺“道”而有“德”。

“道”终究要呈现在万事万物中,道成为物质的时候,是恍惚的,就像生命的最初,就是混沌的状态,也就是老子所说的“道法自然”。

整体来看,老子在《道德经》中讲的最核心内容就是“天道”,天是本来存在的规律,映射到人的时候,就是“人道”。但如果只从人道、天道来讲,又摸不到法门,于是老子就给出了“自然之道”,介于天道与人道之间。

老子认为,天体的所有规律呈现,在自然之中都有映射。比如节气的转换。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九个节气,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意思就是要在这个节气,忙忙叨叨中把谷类的作物赶紧种了,否则错过了,不遵循这个规律,就很难收成。

02

在“恍惚”中修德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这句话的意思是,“道”作为事物,似有似无,在晃晃悠悠中,又实际隐含了某种形象,实物也就慢慢产生了,遥远深邃中却有一个精神存在,这个精神又是可以得到验证,令人信服的。

在此,老子用了四个字,先有“象”,后有“物”,再有“精”,最后是“信”,如此阐述了“道”与“德”的关联。

这里所说的“精”就是本质之意,决定本质的是规律。也就是说,有些人德行高,是因为他有一种精气神。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所有的人都会与外部的他人相互交流,就一定会呈现出在别人眼中的形象,那么,有精气神的人,就一定是让人信服的,老子认为这样的人才是有大德之人。

所以,有象、有物,有精,有信,核心意思就是在恍恍惚惚中,是人修德的最好机会,有精气神、有验证,值得人信服,即为孔德之容。从现在到过去,这样的“德”永远不会消失,是能够被我们所感知的。

所以,老子在本章给出了第二个法门,从德行上去理解道,从德行上去修道

03

在德行中“得”道:以德据道

德者,得也。所以,老子在本章中给出了第二个法门 ,就是要从德行上去修,也就是“以德据道”。我们不能简单理解为道德,而是高于通常讲的道。

其实,老子认为的“道”与“德”,就如同硬币的正反面,一面是道,一面为德。两个一体两面,不可分割。因为抽象的“道”难以理解,形象化到“德”上就更容易让人感知。

京东的创始人刘强东,就是一个走在“道”上的有大德的人。当初创业时,家电行业的零售商赚钱高于品牌商几倍,品牌商一年净利润不到2%,零售商可以做到6%-6.5%,线下实体零售商可以做到20%。刘强东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启了创业。

刘强东认为在这20%的利润中,他可以赚钱,但他不是赚这么多,而是控制到10%,剩下的让利给那些品牌商,保证他们能够赚到10%的净利润。

为此,他提出了“三毛五”理论,意思是自己只赚3.5个点,这3.5个点还包含了为员工交五险一金,去年的数据显示,京东支出五险一金就高达160亿元。而同行业的其他零售商,更多采用外包形式,减少这部分支出。

所以,刘强东是走在大“道”上的人,其企业京东集团也是健康的成长状态。近期刘强东内部讲话透露,京东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低成本,也是京东能够站到今天没有死掉的原因。京东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能够把成本控制在10%的五家知名零售品牌之一。

一个人能真正做大德、有利于社会的事,就能够把握更高的“道”,进而会有更多人追随。

所以,以德据道,是第二个法门。那么“德”究竟是什么?老子在第51章阐述: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综上所述,本章老子论述的核心就是,“道”并非不可知,它反映在社会人生就是德,因此,有形有物,有精有信,德随着道而变化。正是因为把握了“道”的逻辑,以及“德”的四个现象,所以可以据此追溯万物的初始。也就是老子说“依此以阅众甫”。

欢迎大家走进线下,加入“商业觉醒学社 ·读书汇”,听李志宏教授领读首部经典《老子》,分享你的观点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