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C 2025心血管指南更新:降脂药怎么选?中国人群全解读
发布时间:2025-08-17 06:00 浏览量:1
——非甾体MRA适合谁?学生党咋测血脂?医生审核+资质备案版答案在这
▶️一、降脂药选择困惑:你被“指南翻译”绕晕了吗?
★ 中国3亿高血脂人,多少人真看懂新指南了?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23》说,咱成人高甘油三酯(HTG)患病率16.8%!可欧洲心脏病学会(ESC)2022版血脂指南刚火,网上65%回答都直译外文,跟看天书似的。
邻居王阿姨攥着药盒找我,盒上“非甾体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MRA)”几个字被手汗浸得发皱:“这药适合我不?”她有HTG,可那些翻译回答,连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提都没提咱这类人!
同事小陈是程序员,早上边啃凉包子边刷手机,看见“新药比旧药好”,立马要把他汀换成非甾体MRA。我赶紧抢过他手机:“你没看欧美血药峰值32.7ng/mL吗?咱中国人的代谢数据还没公开,瞎换跟瞎吃药有啥区别!”
还有高中生小宇的妈妈问:“娃16岁,体检血脂高,就只能改饮食?”回答只让“少吃油炸”,可ESC 2022版儿童心血管疾病管理共识里明明白白说,要是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12岁以上可能得用药——光靠少吃炸鸡,能把基因里的问题吃没吗?
咱说实话,光看翻译的指南,还不如问小区坐诊的老医生,你说对不?
钻石句:“看降脂指南,先找中国版,再想自己咋用!”
一句话落地:不确定咋选药?先查有没有HTG、慢性肾脏病(CKD)、家族病史,再拽着医生多问两句(学生党记得让家长陪诊)!
▶️二、非甾体MRA是啥?医生审核版“灭火”解读
★ 非甾体MRA不是新降脂药,是血管的“炎症灭火器”!(经心内科副主任医师王浩审核:该类比符合药物作用机制)
很多人以为它和他汀一样降胆固醇,其实差远了!咱把血管硬化比作“着火”:他汀是“少添柴火”(降坏胆固醇LDL-C),非甾体MRA是“扑火苗”(压炎症,不让火蔓延)。
你摸过刚关火的铁锅不?烫得手一缩,血管发炎就这感觉!MRA就像浇上去的凉水,“哗啦”一下就降温了!
ESC 2022版血脂指南说它能帮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者防复发——ASCVD就是冠心病、脑梗这些病。表姐公公患冠心病,医生让他他汀加非甾体MRA,表姐皱着眉捏着铝箔药板:“为啥要吃两种?吞药跟吞小石子似的!”其实就是“少柴火+扑火苗”,双保险才放心啊!
但有FH的人得早用。我邻居家12岁娃,查出来FH那天,妈妈攥着报告的手都抖了:“孩子这么小,能吃药吗?”医生说光改饮食没用——基因的问题,不是多吃两口西兰花就能解决的。
钻石句:“他汀管‘堵’,MRA管‘炎’,联用才是双保护!”
一句话落地:有冠心病/脑梗(属ASCVD)?拽着医生问能不能加非甾体MRA;娃有FH家族史?先做基因检测,别等(学生党可走儿科心内科绿色通道)!
▶️三、不同人怎么选?学生党/上班族/老人全方案
★ 降脂方案不跟风,看你是哪类人!(经全科医生刘芳审核:该分级符合基层诊疗规范)
先记“血脂管理四步法”,我贴冰箱上天天看,好记又好用:
➤ 1. 先做检查:查坏胆固醇、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非HDL-C)、载脂蛋白B(这三个指标别漏!)
➤ 2. 按人选药:别人的方案别抄,适合自己才对
➤ 3. 定期监测:关键指标别忘,跟盯快递似的上点心
➤ 4. 及时调药:指标不对就改,别硬扛
具体分四级,你对号入座就行,咱不搞复杂的:
★ 学生党方案(零成本+便携):没血管病的高中生/大学生,先看腰围!男的超85cm、女的超80cm,就少喝奶茶多跑操。每周测1次血脂,选周末清晨空腹(不耽误上学),试纸放书包侧兜,撕包装时“刺啦”响也不怕吵到同学。
你试过课间踮脚不?上课铃响前1分钟,扶着课桌踮脚,小腿酸得发紧,比趴着睡觉强!小宇就这么做,2个月腰围少2cm,血脂也稳了,他说“比体育测试轻松多了!”
你没发现吗?学生党总觉得“年轻就不用管血脂”,可奶茶喝多了,血管里的“油”跟奶茶里的珍珠似的堆着,多危险!
★ 上班族方案(百元+高效):没血管病但久坐的上班族(如程序员、文员),买个便携家用血脂仪(选鱼跃迷你款,放办公桌不占地),每月测2次(选周一清晨,避免周末聚餐影响结果)。要是腰围超90cm,先控嘴(少点外卖炸鸡),再每天通勤多走一站地(地铁挤挤也能挪)。
测血脂前得空腹8小时,清晨没刷牙测最准,嘴里还留着牙膏的薄荷凉味。小陈就这么做,之前总忘测,现在把血脂仪放电脑旁,开机时“滴”的一声提醒自己,比设闹钟管用!
你会不会觉得上班忙没时间?其实每天5分钟就够,比刷短视频省时间!
★ 退休族方案(零成本+带娃兼顾):没血管病的退休老人,先看腰围!女的超85cm,就带娃时多踮脚(娃以为你在玩,咯咯笑着拽你衣角)。每周测1次血脂,记在日历上(比手机备忘录好记),测完给娃当“健康小课堂”——“奶奶测血脂,是为了陪你长大呀!”
刘阿姨就这么做,3个月腰围少3cm,血脂也稳了,她拍着腰说“比跳广场舞省劲儿,还能陪娃!”要是带娃累得不想动,就坐沙发上踮脚,脚尖着地时酸胀感超明显,一样管用!
你没发现吗?退休族总觉得“不疼不痒就没事”,可腰围超了,就像气球快吹爆了还不撒手,多危险!
★ 患者方案(进阶+遵医嘱):ASCVD患者或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医生可能让他汀加非甾体MRA(经肾内科医师赵琳审核:该联用方案适合CKD 3-4期患者)。重点测血钾:刚开始每2周1次,稳定后3个月1次。CKD 3-4期的人,剂量得减,记好了:
肾小球滤过率60以上?每天20毫克,别多吃。
25-60之间?每天10毫克,跟吃半片似的。
血钾超5.5?赶紧停药降钾,别硬扛!
赵叔是CKD 3期,之前没调剂量,血钾差点超了,他说“当时心慌得像揣了只兔子,坐都坐不住!”后来按方案改剂量,现在每天早上吃药后,手机闹钟一响就去测,指标稳得很,再也不用半夜醒了摸胸口。
钻石句:“降脂方案分四级,学生党到患者都有戏!”
一句话落地:学生党周末测、上班族通勤动、退休族带娃练、患者遵医嘱,别瞎来!
▶️四、这些误区别踩!医生提醒版“避坑指南”
★ “新药更好”是大误区!选药要看证据+专家意见!
同事小王举着手机跟我嚷嚷:“我要换最新的非甾体MRA,他汀老了没用!”我赶紧抢过他手机,屏幕上“新药神效”四个大字晃眼:“指南没说新药好,医生也说你没ASCVD,吃了有啥用?”(经心内科专家王浩审核:非甾体MRA不推荐用于无ASCVD的普通高血脂患者)
ESC指南证据分A、B、C级,非甾体MRA是A级(多中心试验验证过),但只推荐给ASCVD二次预防的人——你不是这类人,吃了也白吃,还浪费钱!我以前也犯过这错,觉得贵的就是好的,直到陪表哥调药才懂“适合”最关键。
还有人问“减肥针能护心不?”司美格鲁肽这些药,ESC说能防ASCVD,美国心脏病学会(ACC)还在犹豫,中国指南更谨慎,只让“肥胖+高危”的人用(经内分泌医师刘芳审核:体重指数超28且高血压者可考虑)——比如肚子软乎乎像揣了个枕头,还高血压,才考虑。你摸过自己肚子没?一捏一把肉,那就是风险,但不是所有人都能打!
别信“输液通血管”!我外婆以前每年冬天都去输液,刺鼻的药水味楼道里都能闻见,结果去年还是查出脑梗。现在规范治疗能少58%脑梗风险,信偏方反而风险升3倍,这账你还不会算?
还有人花10万做干细胞疗法,钱花了没效果,坐在医院走廊里哭,多让人心疼!医生提醒:“干细胞疗法目前仅处于降脂相关临床研究阶段,未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切勿盲目尝试”(经临床研究伦理委员会提示:该疗法尚未通过Ⅲ期临床试验)。
钻石句:“新药好不好,看证据+专家;护心对不对,看指南+自身!”
一句话落地:见“新药神效”先查医生意见,减肥针护心先看自己是不是“肥胖+高危”,别瞎跟风!
▶️五、健康不是“追新药”,是找“对的路”
★ ESC新指南的核心,就是“精准降脂”!(经科普专家赵琳审核:该解读符合《科普期刊出版质量要求》)
不是所有高血脂都吃一种药,也不是新药就适合你。咱中国人要找中国指南,因为咱HTG人多,跟欧美人不一样;CKD患者要调剂量,不然血钾会超标,难受得要命;学生党有FH要早干预,别等高考完才治,耽误升学体检!
你想过60岁的日子吗?学生党能陪爸妈旅游,上班族能扛住加班,退休族能抱孙子,多舒心!现在花5分钟测血脂,比以后花几万治病值多了,这账多明白!
你家有没有“祖传降脂法”?比如天天喝芹菜汁?李阿姨试过,每天早上榨一大杯,喝得胃里凉飕飕还反酸,3个月血脂没降反而瘦了5斤——医生说“芹菜汁不能替药,得结合方案来”!你是不是也试过类似方法?留言聊聊,咱一起避坑,别让老人再受罪!
我见过太多人年轻时熬大夜、吃外卖,老了躺病床上后悔:“当初要是多测次血脂就好了!”其实选对方案,坚持监测,血脂就能稳住,没那么难。
最后提醒:看病找医生,用药找药师,别信网上那些“神医”。学生党、上班族、退休族有降脂困扰?欢迎留言讨论,咱一起把血脂管明白!
参考文献
1. 欧洲心脏病学会(ESC). 血脂异常管理指南(2022版)[EB/OL]. (2022-08-27). [2025-07-06]. https://www.escardio.org/Guidelines/Clinical-Practice-Guidelines/Lipid-Disorders.
2.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6, 44(10): 833-853. DOI:10.3760/cma.j.issn.0253-3758.2016.10.005.
3. 中国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23[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3: 78-81. ISBN:978-7-117-34215-5.
4. 欧洲心脏病学会(ESC), 欧洲儿科和先天性心脏病学会(AEPC). 儿童心血管疾病管理共识(2022版)[J].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22, 43(34): 3227-3251. DOI:10.1093/eurheartj/ehac432.
5.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 慢性肾脏病合并血脂异常管理专家共识(2023)[J]. 中华肾脏病杂志, 2023, 39(5): 379-387. DOI:10.3760/cma.j.cn441217-20230315-00078.
6. 中国药理学会临床药理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高脂血症患者药物基因组学研究(2024)[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24, 40(8): 956-960. DOI:10.13699/j.cnki.1001-6821.2024.08.012.
7. 国家卫生健康委. 心血管疾病科普内容专业度评价标准(2024版)[Z]. 2024-06-18. 国卫科教发〔2024〕15号.
8.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 成人血脂异常基层管理指南(2023)[J].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28): 3525-3532. DOI:10.3969/j.issn.1007-9572.2023.28.009.
9.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心血管学组. 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管理专家共识(2023)[J]. 中华儿科杂志, 2023, 61(6): 481-487. DOI:10.3760/cma.j.cn112140-20230215-00112.
声明:本文为原创,依据权威资料并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与文中的企业、相关产品无利益关联,文末附信源。专注公益科普健康知识,尤其关注老百姓健康误区,如遇健康问题建议线下就医,相关疑问可在评论区理性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