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市局老党建:守着清闲岗位看同龄人升正科,这一步该不该迈?
发布时间:2025-08-17 08:11 浏览量:1
前几天和一位在市直部门工作的朋友聊天,他今年36岁,三级主任科员,在党建办干了快8年。
最近最让他坐不住的,是同批入职的兄弟陆续都戴上了正科实职肩章。
有的是业务科室骨干提了科长,有的调去综合部门当了负责人。
其实这种纠结,在机关里太常见了。
特别是党建办这类"托底型"科室,工作性质决定了它不像业务口那样有明确的考核指标,也不像办公室那样直接对接领导核心事务。
他所在的党建办,连局长都两年没踏进过门儿,虽说两屋就隔条走廊。
但问题也出在这儿。
机关晋升讲究的是"能见度"和"成长性"。
你天天按时下班接娃、周末陪家人,工作完成得再漂亮,在领导和同事眼里,也可能成了"这孩子挺稳当,但暂时用不上"。
反观那些调去业务科室的,跟着项目跑现场、协调跨部门事务、直接服务群众,每一步都在积累"能干事"的口碑。
去办公室的,每天接触核心文件、跟领导出差调研、统筹全局事务,不知不觉就成了"领导身边人"。
这些经历,都是晋升时的"隐形简历"。
朋友也动过心思。
可一想到要换岗,他又犹豫了。
他形容自己现在的工作状态,就是"按时打卡、按规办事,领导不喊不主动,同事不问不搭腔"。
用句实在话讲,这种"安全模式"确实舒服,但也像温水煮青蛙。
等你反应过来,同批人可能都已经是副科长了,甚至有的要往处级走了。
那有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
一,主动"刷存在",把清闲岗位干出彩。
党建工作看似琐碎,其实藏着不少"加分项"。
比如把常规的"三会一课"做出特色。
如把学习笔记从"抄模板"变成"写心得"。
又如,把主题党日从"拍照留痕"变成"解决实际问题"。
同样是完成任务,多动点脑筋、多花点心思,就能从"合格"变成"优秀"。
二,找机会,往"近水楼台"靠一靠。
要是想换岗,不一定非去最忙的业务科。
比如单位的"大办公室",或者分管党建的领导身边,都是不错的过渡。
这些岗位离核心事务近,既能接触到全局工作,又不用像业务科那样冲在一线。
关键是,这类岗位能让你"被看见"。
当然,换岗意味着要牺牲部分生活节奏。
业务科要跟着项目加班,办公室要随时待命,周末可能临时通知开会。
但换个角度想,36岁正是精力最旺盛、经验最丰富的阶段,这时候"拼"一把,积累的是未来十年的资本。
其实体制内晋升,从来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
清闲岗位不是不能待,但得想清楚自己要什么?
是继续守着这份从容,把日子过成"岁月静好",还是为了更长远的成长,暂时放下"舒服"去积累?
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但有一点很清楚。
机会从来不会自己找上门,得先伸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