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进行时】“板凳会”上议民生

发布时间:2025-08-17 08:20  浏览量:1

转自:安徽新闻网

“这条沥青路修好后,不仅农产品能卖个好价钱,孩子们上学也安全多了。没想到‘小板凳会’上提的建议,这么快就有了回音!”8月10日,在郎溪县凌笪镇王桥村郭塘组附近,机器轰鸣声中,满载着碎石的农用车来回穿梭,一台轧路机正将铺满石子的路基压实,村民费永洪看着热火朝天的修路现场,无比感慨。

今年3月,王桥村包村干部按照常规到郭塘村民组召开“小板凳会”,费永洪反映大吴路年久失修的问题被郑重记录在民情走访日记本上。会后,村里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修路事宜。今年7月,全长5.7公里的大吴路“白改黑”项目进入施工阶段,预计9月底,这条惠及沿线千余村民的“民生路”将全线贯通。

道路通,百业兴。王桥村党总支书记黄燕指着路旁正在建设的智能温控大棚介绍:“路还没修完,415万元的花卉项目就落地了,建成后预计村集体经济年增收24万元,还能解决5人就业。”

在该镇的汤桥村,碧波荡漾的保塘水库同样见证着“小板凳会”的实效。今年6月,在该村白洋当村民组召开的“小板凳”会议上,村民唐务长提出水库渗漏问题,村里立即响应并组织安排抢修,会后第五天就完成除险加固。“现在水库蓄满了水,下游千亩稻田喝上了‘保苗水’,秋粮丰收有保障啦!”唐务长笑逐颜开。

近年来,凌笪镇以“小板凳会”为载体,构建起“群众提、大家议、合力办、共同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在此基础上,各村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模式,依托“五老人员”等群体力量,围绕乡风文明、产业发展、村庄环境等群众关心关注的事情集众智、汇众声。

“包片村干部每周开展一次民情走访,每月召开一次‘小板凳’会议,向村民宣传普及政策、倾听社情民意、征询发展建议,排查重点人群服务管理、矛盾纠纷隐患苗头、重点领域安全风险点等情况,并建立社会领域矛盾纠纷、风险隐患工作台账,实行销号管理,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凌笪镇综治办负责人李璐告诉记者。

今年以来,凌笪镇已办结民生诉求138件,化解矛盾30余起,民生诉求化解率达97.6%,群众满意度达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