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死”癌细胞有依据!副作用轻、恢复快,这种治疗方式值得一试
发布时间:2025-08-17 08:10 浏览量:1
►
本文2046字 阅读5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老张确诊胃癌后,最怕的不是治疗过程,而是化疗带来的副作用。掉发、呕吐、乏力……一度让他想要放弃。但一次复诊时,医生却建议他试试一种新的治疗方式——代谢干预疗法。老张半信半疑地配合治疗,没想到几个月后,肿瘤明显缩小,身体反而比以前更有劲儿。
这不是奇迹,而是科学的新突破。
很多人不知道,癌细胞其实是个“贪吃鬼”。它疯狂摄取葡萄糖来维持高速分裂,不吃饭它就活不了。
这并不是凭空猜测,早在上世纪德国科学家奥托·瓦尔堡就发现了这一点。他提出:癌细胞主要通过糖酵解获取能量,而不是像正常细胞那样依靠线粒体有氧代谢。这一发现后来被称为瓦尔堡效应(Warburg Effect),并为他赢得了诺贝尔奖。
所以,如果我们能“断掉”它的能量来源,是不是就能“饿死”它?
这里说的“饿”,不是简单节食,而是通过科学调控营养摄入,让癌细胞无法获取它最爱的“口粮”。
目前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生酮饮食,一种高脂肪、低碳水的饮食方式。通过限制碳水摄入,迫使身体进入酮症状态,转而燃烧脂肪供能,这对癌细胞是个“灾难”。
因为癌细胞不擅长利用脂肪供能,它只能靠糖活着。你不给它糖,它就只能慢慢“饿死”。
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主任医师曾公开表示,“在某些癌症患者中,代谢干预确实能看到正向效果,尤其是在术后恢复阶段。”
饿它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让它无法适应。
研究发现,生酮饮食不仅饿死一部分癌细胞,还能增强放化疗敏感性。也就是说,原来杀不死的癌细胞,在这种饮食调控下,变得“更容易打”。
例如,《中华肿瘤杂志》2024年一项研究指出:肿瘤患者在接受代谢干预3个月后,肿瘤体积平均缩小17%,部分患者甚至达到完全缓解。
更令人惊讶的是,副作用也明显减轻。很多接受化疗的患者在同时进行代谢干预后,出现恶心、脱发、疲劳等反应的比例下降了近30%。
这已经不是单一案例,而是越来越多的临床验证。
并不是所有癌症都适合用“饿”的方式治疗。
目前,生酮类代谢干预疗法主要适用于以下几类癌症患者:
脑胶质瘤: 癌细胞依赖葡萄糖最强,生酮效果明显;
胰腺癌: 传统治疗手段局限大,代谢干预有望突破;
乳腺癌(部分亚型): 尤其是对雌激素不敏感者;
肺癌、胃癌术后恢复期: 可辅助营养支持,防复发。
而对于营养状况极差、代谢紊乱、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则不建议贸然尝试。代谢干预虽好,但也需专业评估与个体化方案。
很多人担心,一旦限制饮食,身体是不是会更虚?其实恰恰相反。
合理设计的代谢干预方案,不仅不会让身体变差,反而能提升免疫力,改善炎症状态。
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一项2023年的临床数据为例,在参与代谢干预的乳腺癌患者中,肿瘤相关慢性疲劳改善率达到59%,而且患者主观感受整体更轻松,恢复速度更快。
这可能和代谢干预期间抗氧化水平提升、胰岛素抵抗降低有关。“吃得精”,远比“吃得多”更重要。
这里要特别强调,代谢干预不是节食,也不是盲目生酮。
每个人的基础代谢、病情类型、治疗阶段都不一样,需要营养科医生、肿瘤科医生、内分泌科医生联合评估,制定个性化食谱。
例如:
碳水摄入量需严格控制,一般每日不超过20g;
脂肪摄入比例需提高至总热量的70%以上;
补充足量维生素、电解质、微量元素,防止代谢紊乱;
某些患者还需周期性调整饮食结构,避免代谢适应性停滞。
不论哪种方式,都不能自己在家乱试,这不是减肥,是治疗的一部分。
从目前的研究来看,代谢干预已经成为免疫治疗、靶向治疗之外的“第三路径”。
它不是替代,而是“协同”。在不增加毒副作用的前提下,提高疗效,延缓复发,改善生活质量。这是很多传统治疗做不到的。
2025年5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肿瘤营养与代谢干预指南(试行)》中明确指出:代谢干预在多种肿瘤治疗中具有辅助价值,建议纳入综合治疗体系中评估使用。
随着更多数据积累,未来它或许将不再是“辅助治疗”,而是与手术、放化疗并列的核心手段。
写在最后的话“饿死”癌细胞,不再是传说,但也绝不是“灵丹妙药”。
这是一种科学严谨、需专业指导的治疗方式。
不要轻信偏方,也不要盲目否定。随着医学研究深入,我们正在重新定义“吃”在癌症治疗中的角色。
如果你或身边的人正在与癌症抗争,不妨和医生聊聊“代谢干预”的可能。也许,新的希望就在饭碗里。
参考资料:
[1] 国家癌症中心.《肿瘤营养与代谢干预指南(试行)》. 2025-05-10.
[2]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基于生酮饮食的代谢干预策略在乳腺癌术后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中华肿瘤杂志. 2024年第32卷第4期.
[3] 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肿瘤患者的营养干预与代谢调控》. 健康报.2023-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