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催催催”到“不用管”!4个关键+4个避坑,养出自我管理小能手
发布时间:2025-08-17 09:02 浏览量:2
民小编说
接孩子放学总听家长吐槽孩子磨蹭、拖拉、不自律?与其日复一日操心,不如用“4+4”法则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力!36年孩子+9年家长+6年教育者的经验总结,教你种下“负责”的种子,收获独立自信的孩子——
作为一名小学生妈妈,每次接孩子放学,总听到家长们聚在一起吐槽自家孩子让人操心:
“写作业太拖拉!”
“起床困难户,早上磨磨蹭蹭!”
“玩起游戏停不下来!”
“热了都不知道脱衣服!”
......
这些抱怨说到底,都是孩子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导致的。
我特别理解妈妈们的无奈,长期陪伴一个不会自我管理的孩子,确实很闹心。孩子的一日三餐、起居、学习玩耍...每天上百件小事要操心,是个大工程!而且这种日子可能要重复几年、十几年,甚至到了青春期,付出换来的可能还是闭门羹和不理解。
与其这样日复一日累着、闹心着,不如狠下心来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吧!
作为孩子,我有36年的经验;作为家长,有9年经验;作为教育工作者,有6年经验。今天特意总结提炼了一个“4+4”模式,希望能帮到各位家长朋友。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以下4个方面极其重要。
1
树立孩子
“对自己人生负责”的意识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想收获有自我管理能力的孩子,得先种下“对自己人生负责”的种子。
在我的孩子2岁多,有明确自我意识时,我就蹲在他面前,拉着小手,看着眼睛,坚定地告诉他:“宝贝,无论谁(包括妈妈)叫你做什么,都不要马上听,先用小脑袋思考。觉得对方说的对,就听、去做;觉得不对,就按自己的想法试试,错了也不要紧。”
说完摸摸他的小脑袋。上小学后,我就把“对不对”换成“有没有道理,你认不认同”。
我和很多妈妈一样,看到孩子行为不合我意时,也会忍不住给建议、反复提醒。但当孩子说“这是我自己的事,我自己决定”时,我是开心的,因为这颗“负责”的种子种下去了。
鼓励孩子积极尝试
及时正面强化
孩子任何能力都是从无到有培养的,一定要鼓励他们积极尝试,从小事、从生活开始。哪怕一点进步,也要用符合年龄的方式及时强化,我觉得最经济好用的强化方法,就是简短真诚的夸奖。
比如,孩子3岁起,我鼓励他自己选衣服穿,不同年龄用不同语言夸:
● 小时候:“哇,宝贝太厉害了!搭配得真好看!你真会选!”配上惊喜表情和大拇指。
● 长大点:“哇哦,没想到你这么会搭配,很有审美力!”
● 偶尔搭配在我看来不太协调时,我会认真说:“嗯,这套我可能不会这么搭,但很有个性,可以试试,你喜欢就行。”
尊重孩子的选择
减少干预
孩子知识背景小、能力有限,很多选择在我们看来不是最优,甚至像走弯路、没结果。但请放心,上天给孩子选择的事,即使选得不好、做得不对,也不会是灾难性的,都是成长的礼物。
我们可以给建议、帮分析,但绝不能强迫孩子按我们的“成功经验”来——那是我们的,不是孩子的。还记得我们种的“对自己负责”的种子吗?不能亲手把它刨出来,否则秋天收不到果实!
比如,有阵子孩子英语试卷连续几次得C-,我问他:“要不要妈妈陪你学英语、背单词?”他犹豫了。我感觉他当下不想做,就说:“需要帮助时提前跟我说。”
对我的挑战是:管住嘴不去说教,管住眼睛不盯着成绩,管住自己不去接过“学习本该他负责”的责任,允许他在学英语这件事上暂时做得不那么好。
4
帮助孩子累积
自我管理的成就感
任何能力都是在一次次“原来我能行”的惊喜中坚持下来的。当孩子主动起床、认真吃饭、按时完成作业、整理书包后,我们都可以告诉他:
“你就是一个能把自己照顾好的人!”
“你就是一个善于自我管理的人!”
“你的自我管理能力又提升了!”
“你是一个能对自己负责的人!”
......
培养能力不易,需要漫长过程:小能力小周期,大能力大周期。过程中家长每一步都要做对,挑战巨大。因为我们还要面对生活其他课题,消耗时间、精力和耐心。
培养路上还有不少绊脚石,需要看见并移除,否则容易“知道做不到”。最常见的四个绊脚石有:
家长缺乏长期主义
春种秋收是自然规律,教育见效慢是成长规律。没有长期主义,陪孩子时容易着急,常吼:“我都说过多少次了,你怎么还做不到/做不好!”
我儿子小时候有阵子总发脾气,甚至对我拳打脚踢。我提醒自己遵循规律,用正确方法处理,哪怕花两年时间帮他学会处理情绪也值得。
结果两三次就有效果,达到预期状态只用了一年。他上小学后对情绪认识很深,发脾气少多了,每次有情绪也就三两分钟。
家长的完美主义
这包含两方面:一是对“家长角色”的完美主义,总想当完美父母,把自我价值感和孩子教育挂钩,想培养出整洁、大方、成绩好、多才多艺的孩子。
二是对具体事件的完美主义,因自身经历或职业习惯过于严谨,理性上知道要允许孩子犯错,但实际允许得不多。看到孩子表现不如期待,总想指出、强行训练甚至包办。
我们要提醒自己:看得见的行为由内在品质决定,多给孩子成长空间和耐心。
家长情绪化严重
家长一时的情绪可能会给孩子带来长远的影响,因为孩子天性想取悦父母。有些孩子为了让妈妈开心,按妈妈期待做;有些害怕爸爸不满,拼命达到爸爸要求,但这并非孩子真正想要的。
孩子的真实需求被压抑,慢慢会失去自我。一旦失去自我,“对自己负责”的意识就无从谈起,更别说自我管理能力了,容易变成“沙漠里的骆驼”——不训不动。
家长也缺乏自我负责的意识
这点很隐蔽。表面看我们都在为生活奔波,似乎很负责。但细想就会发现不彻底,我自己也是。
比如常常觉得:“因为孩子不听话,所以我不开心”;“因为伴侣不好,所以我不幸福”;“因为领导分配不均,所以我压力大”……有这种想法,就说明对自己负责不彻底。
我们自己意识不深刻,很难培养出自我管理能力强的孩子。
自我管理能力不仅决定孩子能否独立学习、照顾好自己,更关乎他们未来能否掌舵自己的人生!正因为它如此重要,需要我们家长时刻保持意识,有所为有所不为;也因为它重要,提醒我们培养不易,需要足够的爱心和耐心。
熟记“4+4”,我们一起培养高自我管理能力的孩子,一起做更轻松幸福的爸爸妈妈吧!
①扫码订阅2025年《人民教育》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