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洪泽湖水位下降,明祖陵遗址露出水面,直到现在也没有开掘
发布时间:2025-08-17 09:34 浏览量:1
文:卸岭力史
旱灾
江苏的一场重大自然灾害,却意外有了“重大的收获”,当洪泽湖的湖水水位急剧下降之后,水面竟然露出了一个巨大的石柱,专家听闻消息赶到现场调查后,更是激动万分地说道“可算把你给找出来了”
被抽干之后
这石柱究竟有什么来历,能够让专家们如此的兴奋,还发出了如此的感叹,而这些石柱的背后,又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秘密呢?接下来我们就来一探究竟。
旱灾
1963年,江苏遇到了重大的自然灾害-干旱,在这次的旱灾之后,此地长达好几个月的时间里,都没有雨水的降临,这就使得缺水的现象日益变得严重了起来。
洪泽湖水
这突如其来的巨大变故,使得洪泽地区的大湖湖水急剧下降,这本是件非常棘手的事情,但也就是因为这次旱灾致使的水位下降,才得以让大湖下掩盖的“宝贝”能够重见天日,这天大湖的水位仍在不断地持续下降,而附近的村民正聚集在此地凑热闹。
现场照
谁知道就在这无意之间居然,在湖中出现了一个“神秘的物体”,只见湖中的几根石柱从水中突然就冒了出来,这突如其来的变化,把村民们吓得还以为这湖底下住着“龙王”呢,村民们看到此情此景便不敢大意,于是便急忙联系了当地的文物局。
发掘现场
文物局的专家一听可能会有新的文物出现,瞬间就兴趣大增,立马组织了一个考古队伍赶到了事发的现场,当考古队来到现场的时候,瞬间就被眼前的景象给惊艳到了。
现场照片
只见湖面之中确实露出了几个巨大的水柱,并且专家们仔细一看,这些石柱上还雕刻着十分精美的花纹,这一看就像是年代非常久远的历史遗留文物,而且从水位较低的湖面往下看去,若隐若现的景象,仿佛湖面之下埋藏着一处巨大的宫殿。
现场画面
于是,非常激动的专家们,便开始了对这个区域的初步勘察,这一勘察,直接就给专家们整兴奋了,急忙说到“可把你找出来了”,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在当地一直流传着一个很久之前的传说故事,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祖籍就在江苏省的句容县通德乡,也就是这次发现水柱的地方。
元朝元年
当年正处在元朝元年期间,因为受不了官府的苦役,朱元璋的祖父就带着一家老小,一起逃难来到了泗州、盱眙一带生活,就居住在古泗州城北边的孙家岗。
而且在清朝光绪年间的《泗虹合志》里,记载着一个传说,杨家墩有一个洼窝,朱元璋的祖父朱初一经常性地就在这个洼窝里休息。
朱初一剧照
一天有一个大师巡游途经此处,看到了正卧于洼窝里的朱初一,便对他说道“死后葬于此处,后代可出天子”,而朱初一听见这句话之后当了真,立马牢牢记在了心里,毕竟在我国古代的乡民心中,还是非常信任这些所谓的传道教士的。
道士做法
逢年过节的时候,都喜欢找一些道士来家里作法祈求大富大贵,等朱初一回到了家里,立刻就把这句话告诉给了自己的儿子朱世珍,也就是朱元璋的父亲,过了几年后朱初一去世了,朱元璋的父亲朱世珍,便把父亲朱初一埋葬在了道士所说的这个地方。
朱元璋剧照
接下来发生的事大家就都知道了,后来朱家还真出了一位“真龙天子”,如果不是因为这次水位下降的原因,发现了这些石柱,这其中的秘密还得继续埋藏下去。
朱元璋剧照
经过专家的仔细调查,确认了就在这座湖的下面,确实埋葬着很大一座墓地,那就是历经数百年的,朱元璋祖父和父母的衣冠冢,而且明祖陵的地宫就在这里。
也正是因为书中所讲述的和当地一直流传的传说有关,再加上这次的东西确实出现在了眼前,使得专家们显露出了极为兴奋的表情,于是立刻就开始了对陵墓的发掘工作。
明祖陵
出于对陵墓和陵墓之内文物的保护,专家们首先选择了往地宫内进行注水,这样可以保证地宫内外的湿度是一样的,避免文物遇到氧气,出现氧化反应从而发生不必要的损失,经过专家进一步的勘测,发现了这座陵墓具有很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相当大的考古价值。
专家们发现,水下皇陵的地宫拱门、横梁和甬道顶端都露出了水面,一大批的石像都出现在了水面上,东倒西歪地放置着。
朱元璋
这时候在场的工作人员便迷惑了起来,规模如此之大,并且里面还存放着如此贵重的古物,那为什么朱元璋要把祖宗的陵墓建在水中呢?难道是因为盗墓贼太过猖獗,为了躲避盗墓贼不得已而为之吗?
这时候随着挖掘工作的深入,里面的真相被专家一一给调查出来了,这其中的缘由真相也慢慢地浮出了水面,也让大家了解到了属于那个年代的一些故事。
朱标
公元1386年的洪武十九年,朱元璋命令皇太子朱标,带着文物群臣和诸多工匠着手开始修建祖陵,并且追封重葬了祖父朱初一,曾祖朱四九以及高祖朱百六等三代,第二年便在陵墓前修建了亨殿,之后在永乐十一年的公元1413年,朱棣又曾重建棂星门以及围墙。
明祖陵
至此历经28年,耗费了大量资金的明代祖陵全部建造完成,并且从所有已经被发现的明陵中来看,这次发现的明祖陵那可是名列前茅的存在。
据相关的史料记载,当年明祖陵的建筑规模那是相当宏大的,整座陵墓呈长方形状,陵墓两边呈南北走向,并且还存在着皇城两道,外面的土城周长为九里30步,里面的砖城周长为四里10步。
明祖陵
而且这座皇陵是仿照唐宋帝王陵的规制建造的,但是把唐朝和宋朝帝陵的上下公制给废弃了,因此才会显得有些紧凑,当年明祖陵建成之后,朱元璋每年都会在清明节的时候,带着自己的御林军从南京出发,然后浩浩荡荡地前去祭拜自己的先祖。
下马道
在这条长达20华里的下马道边,道路两旁全部都是遮天绿荫,看着这个场面的确十分的壮观,但是明祖陵所在的位置还是特别不理想的,因为它并没有处在高山大阜之侧,而是在有着“九岗十八洼”之称的丘岗之地。
刘伯温
而“六大神人”之一的刘伯温,当时就知道明祖陵所在的位置,并不是完美的万年吉壌,所以他并不赞同,根据古代堪舆术的定义,衡量一块地势的好坏与否,是要地形地貌,要穴前有明堂,要看三奇四应,但明祖陵四周,除了一片水国之外,其余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朱元璋
那么问题就来了,既然明知道此地不是所谓的风水宝地,那么朱元璋又为什么要坚持在此地埋葬祖宗而不另选吉壤安葬呢?
其实并不是朱元璋不想,要知道当年修建陵墓时,朱元璋就不敢移动祖宗尸骨,怕万一挑断了龙脉,那就断了风水,害怕对自己不利,当然这只是一种说法。
弘治皇帝
比较客观的还是,在明弘治七年,刘大夏筑太行堤阻断了黄河北支,使得南部支流夺淮入海之后的河道开始混乱,淮河的中下游洪水常年泛滥,因此明祖陵也就不断地遭受水患。
泗州城
在清朝康熙19年,泗州城终于在特大规模的洪水中被淹没,而明祖陵也就被吞没在了这场洪水之中,因此明祖陵也就随之沉入到了洪泽湖底。
这座规模庞大的明祖陵,经过长达几百年的洪水侵蚀和剧烈冲击,坟丘早就已经被冲平了,这也因此就注定了,这座明祖陵要在水下掩埋300多年。
明祖陵
祖宗被埋在地下后那是无声无息的,虽然这次在遭遇了一场旱灾之后,明祖陵得以重见了天日,但是一直到今天,专家依旧没有盲目的选择去开掘这座明祖陵,要知道专家们也是考虑到了明祖陵毕竟常年在湖底,里面具体什么情况也不得而知。
当年盲目开采定陵
盲目的开采挖掘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毕竟有很多前车之鉴的例子警示着大家,而对于明祖陵的发掘,那是一定会影响到墓葬本身的,谁也不敢百分百的保证,不会对它造成不必要的损害吧。
守陵村
时至今日,在这座明祖陵附近居住的村庄里,依旧存在着不少的朱姓村民,这些村民们就好像是明祖陵的守护者一般,世世代代的看守此处。
守灵习俗
其实在我国民间,守灵一直以来都是一种汉族的民间习俗,在人死后都会有一定的时间,让守灵人守在灵床、灵柩和灵位旁,也被称做守夜,从之前的一个人到现在慢慢就演变成了,亲人们一起聚集在一起,悼念死者,以此来抒发缅怀之情。
守灵人
当然,作为祖陵,那后代是有很多的,因此守灵的人也就会变得多起来,而这些朱姓的村民们,也就充当了这个角色,他们也会把守灵人的身份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当然这也给当地印上了所谓的“名片”。
明祖陵
也使得这个地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也给当地的传说故事,带上了一股非常神秘的“奇幻色彩”,相信在不久之后,随着技术的发达,明祖陵的面貌也总有一天终究会问世的,而如果那一天真的到来了,那也一定是足可以震惊世界的历史遗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