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汽车巴西“排面”:总统卢拉站台见证工厂投产
发布时间:2025-08-17 09:49 浏览量:1
经观感知
北京时间8月16日凌晨,位于巴西圣保罗州伊拉塞马波利斯的长城汽车工厂正式竣工投产。巴西总统卢拉、副总统阿尔克明、中国驻巴西大使祝青桥及多位巴西政府官员出席仪式,卢拉亲自在首台下线的哈弗H6 GT车身上签名。
这一仪式的政治意味十分鲜明,既是中巴产业合作深化的象征,也是中国车企在全球化进程中寻找新的战略支点的重要注脚。长城汽车进入拉美市场已有多年,此次工厂竣工并非孤立动作,而是其在全球产业链布局中水到渠成的一环。
工厂前身为戴姆勒集团的生产基地,经长城改造升级后,具备焊接、涂装和总装等全工艺能力,年产能达5万辆。首批投产车型涵盖哈弗H6系列、哈弗H9以及长城炮皮卡,未来将覆盖更广的产品矩阵。
相比以往依赖整车出口的模式,本地化生产显然能缩短交付周期、增强售后服务能力,同时对冲汇率和贸易壁垒风险。长城汽车总裁穆峰在竣工仪式上表示,巴西工厂不仅服务本国市场,更将成为辐射整个拉美的战略支点,目标覆盖墨西哥、阿根廷、智利等主要国家。
这家工厂的设立与圣保罗州的产业配套环境密不可分。该地区不仅交通便利,还拥有成熟的汽车零部件供应体系,形成“四小时物流圈”,为整车制造提供稳定支撑。
对于长城而言,这意味着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完成区域化的生产与交付,从而提高对市场需求波动的响应效率。在此基础上,长城汽车还强调文化和社会层面的融合。
巴西工厂不仅引入社区合作和文化交流项目,也在努力构建跨文化的品牌认同,以提升在当地的接受度和长期稳定性。这种从产业链到社会链的深度嵌入,正在成为中国车企海外扩张中越来越普遍的做法。
长城汽车自1997年开始国际化探索,是中国最早一批“走出去”的车企。从单纯的产品出口,到今天的“研产供销服”一体化体系,长城的转型路径清晰可见。
如今,其在海外渠道超过1400家,业务覆盖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销量突破200万辆,并在俄罗斯、泰国、巴西形成三大全工艺制造中心,在厄瓜多尔、巴基斯坦等地设有多家KD工厂。这种布局不仅提升了市场份额,也显著增强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巴西市场的重要性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新能源车的渗透率正在快速提升。根据央视财经的数据,中国品牌在巴西新能源车市场份额已达七至八成,而长城则是其中的主要力量。二是销量的稳定增长为本地化生产提供了坚实基础。过去三年,长城在巴西销量达到2.9万辆,今年上半年销量为1.57万辆,同比增长19.8%,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这种持续增长使得长城有足够的理由在巴西追加投资,并通过本地工厂扩大产能,提升市场占有率。在长城内部,这一工厂被视为“生态出海”战略的关键落点。所谓“生态”,不仅仅是产品与工厂,而是研发、生产、供应链、销售、服务的完整闭环。公司提出的“国际新四化”战略,强调产能在地化、经营本土化、品牌跨文化以及供应链安全化。
通过在巴西的投产,长城完成了从“卖车”到“卖生态”的转型。它不仅向市场提供汽车产品,还通过与当地产业链的深度协同、技术共享以及就业带动,进一步强化与本地经济的联结。这种模式,既是应对地缘政治和贸易不确定性的选择,也成为中国车企在全球市场竞争中谋求长期生存和发展的路径。
未来,长城将继续以巴西工厂为战略支点,推动在拉美市场的扩张,并依托该市场的辐射效应优化全球化布局。对于中国汽车产业而言,长城的巴西工厂不仅是单一企业的突破,也为整个行业提供了经验参考。
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国车企单靠出口已难以维系竞争优势,唯有通过深度本土化和产业链嵌入,才能在全球高价值市场中站稳脚跟。长城此次落子巴西,或许只是一个开端,但它已经为“中国产能”如何在全球实现价值跃升提供了一个可供观察的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