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陪女儿高考,自己却考了690分,清华招生组找来了

发布时间:2025-08-16 15:15  浏览量:1

"妈,690分!妈,你考了690分!"

李晓雨拿着成绩单,声音都在颤抖。

李芳看着女儿手中的那张纸,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

"这...这不可能吧?"

就在全县城都在议论这个奇迹时,

一辆北京牌照的车突然停在了李芳家门口...

01

清晨五点,县城的菜市场刚刚苏醒。李芳推着三轮车,车上满载着新鲜的蔬菜,在晨光中显得那么普通。

"芳嫂子,今天的青菜怎么卖?"一个大妈挑挑拣拣地问道。

"三块钱一斤,都是头茬菜,新鲜着呢。"李芳笑着回答,手脚麻利地给大妈装菜称重。

这样的对话,李芳每天要重复上百次。

38岁的她,已经在这个菜市场摆摊五年了。粗糙的双手,朴素的衣着,谁也不会想到,这个看起来再普通不过的农村妇女,内心藏着什么秘密。

中午时分,菜市场的人渐渐少了。李芳从口袋里掏出一本皱巴巴的书,那是女儿的高三数学课本。她翻到女儿昨天做错的那道题,眉头微皱,开始在纸上演算。

"这个方程的解..."李芳轻声自语,笔在纸上飞快地移动。不到三分钟,她就写出了完整的解题过程。

"李芳,你在干什么呢?"邻摊的王大姐好奇地凑过来,"哟,还在看数学题?你一个初中毕业的,看得懂这些?"

李芳赶紧合上书本:"没什么,就是想帮雨雨看看作业。"

王大姐笑了:"你这当妈的真是操心,不过这高中的题,咱们哪里看得懂啊。"

李芳只是笑笑,没有多说什么。她确实没有上过高中,这是事实。

但为什么看到这些题目,她总觉得那么熟悉?为什么别人觉得困难的数学题,她却能很快找到解题思路?

这个疑惑,连她自己都说不清楚。

下午三点,李芳收拾好摊位,骑着三轮车回家。路过县一中时,正值放学时间,她远远地看到女儿李晓雨和同学们走出校门。

"妈!"李晓雨跑过来,脸上写满了苦恼,"今天数学课又有一道题不会做,老师说这是竞赛级别的题目。"

李芳接过女儿的作业本看了一眼,这是一道关于函数的综合题。她的眼神在题目上停留了几秒,然后说:"走,回家妈给你讲。"

回到家里,李芳洗了手,拿起笔在草稿纸上画起图来:"雨雨,你看,这道题其实不难。我们先建立坐标系,然后分析函数的性质..."

李晓雨惊讶地看着妈妈,只见她三下五除二就把这道难题分解成了几个简单的步骤,每一步都解释得清清楚楚。

"妈,你怎么这么厉害?我们数学老师都说这题很难呢。"李晓雨佩服地说。

李芳摸摸女儿的头:"妈妈虽然没上过高中,但这些年一直在跟着你学习。书本面前,大家都是平等的。"

这话说得轻描淡写,但李晓雨心里却有些疑惑。

妈妈不只是在数学上帮得了她,物理、化学、甚至语文,妈妈都能给出很好的建议。一个初中毕业的人,真的能自学到这种程度吗?

晚上,王建设下班回家,看到妻子正在帮女儿检查作业。

"芳子,你辛苦了。"王建设拍拍妻子的肩膀,"白天卖菜累了一天,晚上还要辅导孩子功课。"

李芳笑着说:"不累,能帮到雨雨我就高兴。"

王建设看着妻子专注的侧脸,心里满是爱意。结婚十八年了,他一直觉得自己很幸运。

妻子虽然学历不高,但聪明善良,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

只是有时候,他会发现妻子看书时的专注神情,那种对知识的渴望,让他觉得妻子身上有些不一样的气质。

"爸妈,我有个想法。"李晓雨突然说道,"下个月不是要高考报名了吗?"

"是啊,我们雨雨要参加高考了,爸妈支持你。"王建设说。

"不是,我是说..."李晓雨有些犹豫,"我听说今年有个政策,成年人也可以参加普通高考。妈,要不你也报个名?"

这话一出,李芳的手停在了半空中,王建设也愣住了。

"雨雨,你在说什么胡话?"王建设皱着眉头,"你妈一个卖菜的,参加什么高考?"

"爸,我是认真的。"李晓雨看着妈妈,"妈妈这么聪明,说不定能考得比我还好呢。"

李芳沉默了很久,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良久,她才开口:"雨雨,妈妈年纪大了,参加高考不合适。"

"年纪大怎么了?"李晓雨不依不饶,"我查过了,只要符合条件就能报名。妈,你就当是陪我一起体验一下高考的感觉嘛。"

那天晚上,李芳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女儿的话在她心里掀起了波澜。参加高考?这个念头她不是没有想过,但那已经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了。

02

第二天早上,李芳照常去菜市场卖菜。但她心不在焉,连平时最精明的讲价都出了错。

"芳嫂子,你今天怎么了?魂不守舍的。"王大姐关心地问。

"没什么,就是昨天晚上没睡好。"李芳勉强笑了笑。

"是不是为雨雨的高考担心?"

王大姐理解地点点头,"当妈的都这样,孩子考试,比自己考试还紧张。"

"王大姐,我问你个事。"李芳犹豫了一下,"如果有机会重新上学,你会去吗?"

王大姐愣了一下,然后哈哈大笑:"芳子,你今天是不是发烧了?咱们这个年纪了,还上什么学?再说了,咱们这点文化,去了也跟不上啊。"

李芳没有再说什么,但心里的想法却越来越清晰。

中午,她早早收了摊,骑车去了县教育局。在咨询大厅里,她鼓起勇气问工作人员:"请问,成年人可以参加普通高考吗?"

工作人员看了她一眼:"可以的,今年确实有这个政策。不过需要满足一定条件,而且要和应届生一起考试。您是想..."

"我想了解一下具体情况。"李芳的声音有些紧张。

工作人员给了她一份资料:"您可以先看看,如果确定要报名,需要在下周前提交申请。"

拿着资料,李芳的心砰砰直跳。回到家里,她把资料藏了起来,没有告诉任何人。

晚上,一家三口吃饭时,李晓雨又提起了这个话题:"妈,你考虑得怎么样了?"

王建设放下筷子:"雨雨,别胡闹了。你妈有什么时间去参加高考?菜摊的生意怎么办?家里的事情怎么办?"

"爸,就是体验一下嘛。"李晓雨撒娇道,"再说了,妈妈这么聪明,说不定真的能考上大学呢。"

"考上大学又怎么样?"王建设有些急了,"你妈都38岁了,还去上什么大学?别人不笑话死?"

看着丈夫着急的样子,李芳心里有些愧疚。

她知道王建设是担心她,怕她被人笑话,怕她受委屈。但是,女儿的话却像一粒种子,在她心里生根发芽。

"建设,如果...我是说如果,我真的去参加高考,你会支持我吗?"李芳轻声问道。

王建设愣住了,他看着妻子认真的表情,半天说不出话来。

"妈,你是真的想参加吗?"李晓雨兴奋地问。

李芳点了点头:"我想试试。"

这四个字说出来,李芳感觉心里的石头落了地。是的,她想试试。不为别的,就为了心里那个一直在呼唤的声音。

王建设看着妻子坚决的神情,叹了口气:"芳子,你真的想好了?"

"想好了。"李芳说得很轻,但很坚定。

"那...那我支持你。"王建设握住妻子的手,"不管别人怎么说,我都支持你。"

李晓雨高兴得跳了起来:"太好了!妈,我们一起参加高考!"

第二天,李芳去教育局正式提交了报名申请。

工作人员看着她填写的表格,有些惊讶:"您确定要报名参加普通高考?这可不是成人高考,难度很大的。"

"我确定。"李芳回答得很坚决。

消息很快在县城里传开了。菜市场里,大家议论纷纷。

"听说了吗?李芳报名参加高考了!"

"真的假的?她一个卖菜的,参加什么高考?"

"我看她是想出名想疯了。38岁了还考大学,这不是自取其辱吗?"

"就是,人到中年了还不安分,真是的。"

面对这些议论,李芳表面上很平静,但心里还是有些难受。她知道大家的想法可以理解,一个初中毕业的菜贩子去参加高考,确实听起来很荒谬。

但是,她已经做了决定,就不会后悔。

03

报名成功后,李芳开始了疯狂的备考。

每天凌晨四点,她先去菜市场进货摆摊。八点钟菜市场的生意渐缓时,她就拿出课本开始学习。

第一天,她拿出女儿的数学课本,翻开第一页。那些公式、定理,在她眼中一点也不陌生。她拿起笔,开始做课本上的例题。

令她自己都感到惊讶的是,这些题目她几乎不用思考就能做出来。不仅如此,她还能想出好几种不同的解法。

"这...这是怎么回事?"李芳自言自语道。她明明没有学过高中数学,为什么会做这些题?

旁边摊位的张大叔看到她在看书,嘲笑道:"芳子,你还真的要参加高考啊?我说你就别丢人现眼了,咱们这点文化,怎么可能考得过那些高中生?"

李芳没有理会,继续专心做题。一上午的时间,她把数学课本的第一章全部学完了,而且所有的习题都做对了。

中午回到家,李晓雨正在做数学作业。她看到妈妈在学习,很高兴:"妈,学得怎么样?"

"还行,数学不算太难。"李芳说得很轻松。

李晓雨好奇地看了看妈妈的笔记,顿时惊呆了。妈妈不仅把书上的知识点都记得很详细,还在旁边标注了好几种解题方法。

"妈,你这些解法是从哪学来的?我们老师都没讲过。"李晓雨指着其中一种解法问。

李芳愣了一下:"我...我也不知道,就是觉得这样做比较简单。"

确实,她也不知道这些解法是从哪来的。好像这些知识原本就在她的脑海里,只是需要一个契机才能被唤醒。

接下来的几天,李芳开始学习物理。第一次翻开物理课本,看到那些力学公式时,她感到一阵莫名的熟悉感。

"牛顿第二定律,看到这个,李芳的脑海中瞬间浮现出无数个相关的应用场景。她拿起笔,开始做课本上的例题。

一周后,李芳已经把高中数学、物理的主要内容都学完了。她的学习速度快得连她自己都感到不可思议。

更神奇的是,她做模拟试卷时,正确率高得吓人。数学基本上都是满分,物理也只错一两道题。

李晓雨看着妈妈的成绩,眼睛都直了:"妈,你确定你以前没学过高中知识?"

李芳摇摇头:"没学过,真的没学过。"

"那你怎么会做得这么好?"李晓雨不解地问。

李芳也很困惑:"我也不知道,可能是天赋吧。"

天赋?李芳自己都不太相信这个解释。但除此之外,她想不出其他的原因。

这时,化学老师张老师来家访。他是来了解李晓雨的学习情况的,但听说李芳也在准备高考,就顺便问了几句。

"李女士,听雨雨说您也在学习?"张老师客气地问。

"是的,就是跟着孩子一起学学。"李芳谦虚地说。

张老师随手拿起桌上的化学试卷看了看,表情瞬间严肃起来。这张试卷的题目都很难,是他给尖子生准备的,但上面的答案全都是对的,而且解题思路非常清晰。

"这...这是您做的?"张老师指着试卷问。

李芳点点头:"是的,有做错的地方吗?"

张老师摇摇头:"没有错,全都对了。而且您的解题思路很独特,有些方法连我都没想到。"

听到这话,李芳心里更加困惑了。她确实没有学过高中化学,但看到那些化学方程式,她就能直觉地知道答案。

张老师走后,李晓雨兴奋地说:"妈,张老师说你很厉害呢!"

李芳笑了笑,但心里却很不安。她总觉得自己身上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但又说不清楚是什么。

接下来的备考过程中,李芳的表现越来越令人惊讶。

不管是语文、数学、英语,还是理综,她都能很快掌握。特别是英语,她从几乎零基础开始,短短一个月就达到了高三水平。

县一中的几个老师偶然间了解到李芳的情况,都感到不可思议。

"这位家长的基础太好了,感觉她有过系统的学习经历。"数学老师私下议论。

"她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比很多应届生都强。"物理老师也很惊讶。

"最神奇的是她的英语,进步速度简直不可思议。"英语老师更是困惑。

但李芳自己心里清楚,她确实没有接受过高中教育。那么,这些知识是从哪里来的呢?

有时候做题时,她会突然愣神几秒,就像在回忆什么一样。然后眼神一亮,飞快地写出答案。这种感觉很奇怪,就像是在唤醒沉睡的记忆。

"妈,你做题的时候怎么老是发呆?"李晓雨好奇地问。

李芳总是淡淡地说:"想想解题思路。"

但她自己知道,那不是在想解题思路,而是在努力回忆一些模糊的片段。那些片段很不清晰,但每次浮现时,都会给她带来正确的答案。

临近高考前的模拟考试,李芳的成绩让所有人目瞪口呆。

她不仅每次都是第一名,而且分数高得离谱,比县一中最好的学生还要高出几十分。

语文130分,数学150分,英语142分,理综285分,总分707分!

这个成绩在全省都能排进前几名!

"这不可能!"有老师私下质疑,"一个初中毕业的,怎么可能考得比我们最优秀的学生还好?"

但监考很严格,李芳确实是靠实力考出来的。

消息传到县教育局,连局长都亲自来了解情况。

看到李芳的答卷,局长震惊了:"这个水平,放在全省都是顶尖的!"

面对各种质疑和关注,李芳始终保持沉默。

只有深夜时分,她一个人坐在书桌前,看着那些熟悉的题目,眼中会闪过一丝复杂的神情。

她总觉得,这一切都太不真实了。

一个从来没有接受过高中教育的人,怎么可能在短短几个月内达到这种水平?

但事实就摆在眼前,她确实做到了。

04

2025年6月7日,高考第一天。

清晨六点,李芳早早起床,为女儿准备早餐。王建设也比平时起得早,在一旁忙前忙后。

"雨雨,多吃点,今天要考试呢。"李芳给女儿盛了一碗小米粥。

"妈,你也要多吃点啊。"李晓雨反过来关心妈妈,"你比我还紧张呢。"

确实,李芳的手在微微颤抖。不是因为害怕,而是因为兴奋。

她也说不清楚为什么,一想到要走进考场,她就感到血液在沸腾。

"芳子,别紧张。"王建设拍拍妻子的肩膀,"不管考得怎么样,我们都支持你。"

八点钟,一家三口出发去考点。县一中门口已经聚集了很多家长和学生,大家都在为高考做最后的准备。

李芳和女儿站在一起,这对母女成了所有人关注的焦点。

"那个就是报名参加高考的李芳吧?"

"38岁了还考大学,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听说她平时模拟考试成绩很好,不过真正高考就不一定了。"

"我看她就是想出名,到时候考砸了就丢人了。"

面对这些议论,李芳表情平静,但握着女儿的手在微微颤抖。

"妈,别理他们。"李晓雨安慰道,"你一定能考好的。"

八点半,开始进入考场。李芳和女儿分在不同的考场,临别时,母女俩相互鼓励。

"雨雨,好好考,妈妈相信你。"

"妈妈,你也要加油!"

走进考场,李芳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环顾四周。考场里坐的都是十八九岁的年轻人,她这个38岁的中年妇女显得格外突兀。

有些学生好奇地看着她,窃窃私语。

"那个阿姨也要参加高考?"

"听说是卖菜的,不知道脑子怎么想的。"

"到时候考不过我们,不是很丢脸吗?"

李芳没有理会这些议论,她闭上眼睛,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

奇怪的是,坐在这个考场里,她感到一种莫名的熟悉感,就像曾经经历过一样。

九点整,第一科语文考试开始。

监考老师发下试卷,李芳拿起笔,开始快速浏览题目。

现代文阅读、古诗词鉴赏、文言文翻译、作文...每一道题目,她都感到非常熟悉。

她开始答题,笔在纸上飞快地移动。那些字句从笔尖流淌出来,就像早就准备好了一样。

现代文阅读的题目是关于一篇讨论教育公平的文章。

李芳读完文章后,对于文章的主旨、作者的观点、写作手法等问题,都有非常清晰的理解。她的答案不仅准确,而且见解独到。

古诗词鉴赏的题目是李白的《将进酒》。

看到这首诗,李芳的眼中闪过一丝异样的光芒。她不仅能准确理解诗歌的意境,还能从诗歌的语言、结构、情感表达等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

文言文翻译对她来说更不是问题。那些古汉语的句式、词汇,她都能准确理解和翻译。

最后的作文题目是"坚持与梦想"。看到这个题目,李芳的手停顿了一下,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她想到了自己这些年的经历,想到了那些模糊的记忆片段,想到了心中那个一直在呼唤的声音。

她开始写作文,文字从心底涌出:

"有些梦想,可能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当我38岁重新坐在考场里时,我才明白,时间并不是梦想的敌人,放弃才是..."

一个半小时后,李芳完成了整张试卷。她是考场里最早交卷的几个人之一。

监考老师看着她的答题情况,暗暗称奇。

这个中年妇女的字写得很工整,答案也很完整,完全不像是一个初中毕业生能做出来的水平。

走出考场,李芳看到女儿已经在门口等她了。

"妈,考得怎么样?"李晓雨关心地问。

"还行吧,你呢?"李芳笑着说。

"我觉得语文作文有点难,不过其他的都还好。"李晓雨说。

下午是数学考试。这是李芳最有信心的科目。

试卷发下来后,李芳快速浏览了一遍所有题目。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每一道题她都有思路。

她开始答题,从第一题到最后一题,几乎没有停顿。

那些数学公式、定理、解题方法,在她脑海中清晰地浮现,就像是刻在那里一样。

最后一道大题是关于函数的综合应用,题目很复杂,需要运用多种数学知识。

但李芳看了一遍题目后,立即找到了突破口。她用了三种不同的方法来解这道题,每一种方法都很巧妙。

一个小时后,李芳再次成为最早交卷的人。

监考老师接过她的试卷,忍不住多看了几眼。这些解题过程非常完整,而且有些方法连他都觉得很新颖。

第二天是理综和英语考试。

理综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三个科目,题量很大,时间很紧。但李芳应对得游刃有余。

物理题目涉及力学、电学、光学等多个方面,但她都能快速找到解题思路。

化学的方程式配平、实验设计、有机化学推断,对她来说也不是难事。生物虽然她学得时间最短,但那些生物概念、生理过程,她理解得很透彻。

英语考试更是让人惊讶。

李芳的英语是从零基础开始学的,但她的答题速度和准确率都很高。听力、阅读理解、完形填空、写作,每一部分她都处理得很好。

特别是英语作文,她写的是关于"教育机会平等"的话题。文章不仅语法正确,而且观点鲜明,论证有力,完全达到了大学英语的水平。

三天的高考结束了。走出考场的那一刻,李芳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妈,感觉怎么样?"李晓雨问。

"感觉...很奇妙。"李芳说,"就像做了一个很长的梦,梦醒了,但又不确定是不是真的醒了。"

李晓雨不太理解妈妈这话的意思,但她能感觉到,妈妈在这三天里有了某种变化。那种变化说不清楚,但确实存在。

高考结束后,整个县城都在讨论李芳的表现。

"听说那个李芳每科都是最早交卷的。"

"是不是题目太难,她放弃了?"

"也有可能是全会做,所以交卷早。"

"一个卖菜的能全会做?开什么玩笑!"

面对这些议论,李芳依然很平静。

她重新开始卖菜,生活看起来又回到了原来的轨道。但只有她自己知道,那三天的经历对她意味着什么。

坐在考场里的时候,她感到了一种久违的充实感。

那种感觉很熟悉,就像回到了某个遥远的时空。虽然她说不清楚那是什么时候,但那种感觉是真实的。

现在,她只能等待成绩公布的那一天。

05

六月二十三日,高考成绩公布的日子。

这一天,李芳比平时起得更早。她在菜市场心不在焉地摆着摊,脑子里全是关于成绩的事情。

上午十点,可以查询成绩了。李晓雨早早地守在电脑前,准备查询自己和妈妈的成绩。

"妈,我先查我的成绩。"李晓雨输入自己的准考证号码,点击查询。

成绩出来了:语文118分,数学136分,英语128分,理综200分,总分582分。

"妈,我考了582分!"李晓雨兴奋地喊道,"虽然不是特别好,但应该能上个不错的二本大学!"

李芳放下手中的菜,走过来拍拍女儿的肩膀:"雨雨真棒,妈妈为你骄傲。"

"妈,该查你的成绩了。"李晓雨说着,输入了妈妈的准考证号码。

点击查询的那一刻,整个屏幕都静止了。李晓雨的眼睛瞪得很大,嘴巴张得能塞下一个鸡蛋。

"妈...妈...妈..."李晓雨结结巴巴地说不出完整的话。

"怎么了?是不是成绩不好?"李芳心里有些紧张。

"不是...不是不好..."李晓雨拿着成绩单,声音都在颤抖,"妈,690分!妈,你考了690分!"

690分!

李芳看着屏幕上的数字,感觉大脑一片空白。

语文138分,数学150分,英语145分,理综257分,总分690分!

这个分数,在全省都能排进前十名!

"这...这不可能吧?"李芳喃喃自语,"肯定是搞错了。"

但屏幕上清清楚楚地显示着她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和成绩。没有错,这就是她的成绩。

很快,消息就传遍了整个县城。

县一中的老师们都震惊了。

他们无法相信,一个从来没有接受过正规高中教育的菜贩子,竟然考出了比他们最优秀的学生还要高的分数。

"这简直是奇迹!"

数学老师激动地说,"690分,这个分数足以考进清华、北大了!"

"我教了二十年书,从来没见过这样的事情。"

语文老师也很震惊,"一个38岁的初中毕业生,考出了我们全校最高分!"

县教育局局长听到消息后,立即赶到了李芳家。

"李女士,恭喜您取得了这么优异的成绩!"局长握着李芳的手,激动地说,"您为我们县争光了!"

面对这些赞美和关注,李芳显得很不自在。她总觉得这一切都不真实,就像在做梦一样。

下午,更多的人来到李芳家。有记者,有教育专家,还有各个大学的招生老师。

"李女士,您能分享一下学习经验吗?"一个记者问。

"我...我也不知道怎么说。"李芳有些紧张,"就是跟着女儿一起学的。"

"您之前真的没有接受过高中教育吗?"另一个记者问。

"没有,我确实只上过初中。"李芳诚实地回答。

"那您是怎么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掌握这么多知识的?"

面对这个问题,李芳沉默了。她也想知道答案,但她真的不知道。

那些知识就像本来就在她的脑海里一样,只需要一个契机就能被唤醒。但这种感觉她无法向别人解释,别人也不会相信。

晚上,当所有的访客都离开后,一家三口坐在一起,都还有些不敢相信这一切。

"芳子,你真的太厉害了。"王建设看着妻子,眼中满是崇拜,"我都不

敢相信我娶了这么聪明的老婆。"

"建设,我..."李芳想说什么,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妈,你现在全县闻名了!"李晓雨兴奋地说,"清华、北大肯定都会抢着要你!"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了汽车的声音。一家人走出去一看,门口停着一辆北京牌照的黑色轿车。

从车上下来几个人,为首的是一个60岁左右的男人,戴着眼镜,气质儒雅,身后还跟着几个年轻人。

"请问,这里是李芳女士的家吗?"那个男人客气地问。

"是的,请问您是?"王建设警惕地问。

男人拿出一张名片:"我是清华大学招生组组长陈志远。我们专程从北京赶来,想见见李芳女士。"

清华大学!李芳听到这四个字,心脏猛烈地跳动起来。她缓缓走向那个男人,仔细看着他的脸。

那张脸...好熟悉...

陈志远也在仔细打量着李芳。当两人的目光相遇时,陈志远的眼中闪过一丝不敢置信的光芒。

"你...你是李芳吗?"陈志远的声音有些颤抖。

李芳点了点头,但心里却涌起一阵莫名的恐慌。她觉得这个人很熟悉,但又想不起在哪里见过。

陈志远凝视着李芳的脸,眼中涌出了泪水。他的声音哽咽着说:"李芳,我找了你20年了..."

这句话如晴天霹雳,不仅让李芳浑身颤抖,连在场的所有人都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