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厅官“净身下海”,如今掌管百亿公司

发布时间:2025-08-15 06:56  浏览量:1

曾经的湖南厅官李向群39岁就成了副厅级干部,在辞职前担任娄底市委常委、副市长、市经开区代理书记。2008年,他不仅辞去所有领导职务,而且连公务员身份、工资及社保等都主动彻底放弃了。像他这样“净身出户”的厅官,应该是湖南省第一个。

湖南厅官“净身出户”

距离李向群辞去湖南省娄底市副市长已经七年了,他当年的急流勇退,在娄底乃至省内“朝野”引起轩然大波,他也由此被称为传奇。

李向群现在的身份是湖南湾田集团副董事长、名誉总裁。2008年8月经省委批准,他辞职下海经商。2008年10月筹建湖南湾田集团,如今该集团旗下已经拥有5家房地产开发公司,并在长沙、娄底、邵阳、湘潭等地启动地产项目投资,总投资近40亿元。

1963年出生的李向群原为娄底市最年轻的市级领导,属于湖南重要的年轻后备干部之一,31岁担任正处级,39岁就成了副厅级干部,40岁成为娄底市委常委,其间还曾公派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管理经济学专业学习一年,并在多个党务和经济工作岗位担任过要职,在辞职前担任娄底市委常委、副市长、市经开区代理书记。

2008年,他不仅辞去所有领导职务,而且连公务员身份、工资及社保等都主动彻底放弃了。像他这样“净身出户”的厅官,应该是湖南省第一个。辞职之初,他选择南下创业,众多私企大佬向他伸出橄榄枝,他后来选择了在湖南还是“一张白纸”的刘祖长(湾田集团的创始人),只身一人到长沙开始了湖南湾田集团的创业之旅。这几年,他率领的湖南湾田集团旌旗所至,声名鹊起。

心太累

为何辞官?李向群向媒体的解释是当官责任太大,心太累;加之天生不太喜欢官场文化,总有不入流之感。也许后面一点才是他辞官的根本原因:从政与经商,他更愿意从事后者。他在从政期间的主要业绩,也主要体现在为娄底当地带来的商业发展方面。

从新加坡学习归来,李向群在娄底市经济开发区的几年,他大展身手,使经开区从无到有,成为娄底经济的一面旗帜。在2005年,娄底市有关部门组织了一次十大经济人物评选,将李向群作为候选人,有关领导认为李向群是市领导,参加部门的评选不合适,建议其不要参评,但李向群不予接受并最终成为娄底市的首届十大经济人物。可见当时他就对经商抱以相当大的热情。

李向群曾私下跟朋友聊过,他本人当时就愿意辞去市领导职务,在经开区办一家企业进行创业,最终因领导执意挽留而没有实现。

李向群向媒体透露刚辞官下海时的情景:“我一个人悄悄南下广东,没有走贵宾通道,在广州和员工一起在街边吃大排档……从那时起,我身上开始带零钱,自己开支,自己交过路费,自己数饭钱……我感到了久违的踏实。”

李向群说,辞官多年,他从来不觉得自己是传奇,只是回归生活本身而已。

全国厅级干部辞官热

从十八大闭幕到今年8月初,全国至少有33位科级以上官员主动辞职,以41至50岁的处、厅级干部为主。造成这样的结果实则是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双重叠加的结果。

从历史因素来看,长期以来,公务员的收入水平较低,多年未涨或微涨的收入与承担的责任和压力难成正比,这成为大多数公务员跳槽的主因。一系列迹象表明,国家正在加大对公务员队伍的治理力度,所以会出现“大浪淘沙”的现象。这种情况下,部分公务员,尤其是在一定职位上的官员也会权衡自身的发展前景。

从总体上来看,“转战”商场是官员离开体制后的首选。一般而言,越是一线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官员由于受到市场经济观念的洗礼更早,对市场竞争认识更为充分,整体素质相对而言也比较高,更敢于去拥抱市场。另外,“出口”多,选择的机会面较大,这也成为经济发达地区官员敢于走出体制的另一个原因。

“现在不想辞职了,辞职也不知道能干什么。”在中部地区公务员系统工作六年的张正(化名)如是说道,这也是这些地区公务员明知待遇低却不愿辞职的心声。

官员们选择“从商”后,所从事的行业分布广阔,既有从事汽车、空调、酿酒等实体经济,也有从事金融业、互联网等虚拟经济。虽然行业各异,但多与他们从政时分管的工作有一定的相关性。他们虽然脱去主管官员的身份,但仍然在相对熟悉的行业和领域工作,能够最大程度实现专业技能和人脉的有效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