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哪有天才,是这个人助力毛泽东成功!
发布时间:2025-08-16 19:25 浏览量:1
世界上无论哪个时期的历史伟人,都不可能是天才,来到这个世界的人都需要从零开始,和正常人一样,经历学习、生活、工作、死亡。有些人更成功,首先是环境使然,说白了乱世才能出英雄,其次,是个人能力、认知、品质以及和人生机遇使然。而毛泽东的人生机遇和贵人就是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的导师杨昌济。
杨昌济
可以说,毛泽东在高中毕业之前,平平无奇,只是读书更甚于人而已。但机遇也发生在高中时期,正是因为他的酷爱读书,被当时的导师杨昌济看重。
因为杨昌济,毛泽东收获爱妻杨开慧,也收获人生发展机遇。因为杨昌济入职北京大学教授,他得以进入北京大学图书馆当助理员,从而认识李大钊、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又经陈独秀,经营并加以早期共产党的活动,从而创办湘江评论,并成为党的主要创办者之一,并在中共三大,进入中央领导核心。可见杨昌济对主席的影响程度之深。
公元1893年12月26日,他出生在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南岸上屋场,时辰为甲辰时,也就是当日上午7-9点,因此,日本学者竹内实说“那是太阳在东方升起的时刻”,《东方红》这首歌不仅是歌唱东方之中国,同时也是歌唱随太阳升起而生出的毛泽东本人。
这一年生肖属蛇,“静若处子,动若蛟龙”,蛇也被称为“小龙”或“蛟龙”,毛泽在世的时候,人们称他为天才,而毛泽东则针锋相对地把自己称为“地才”,拥抱大地本就是蛇的本性,毛泽东则把“大地”比作中国人民,而静若处子,就是含蓄低调,这正体现毛泽性格的重要方面。
公元1911年,他18岁,他考入湘乡驻省中学读书。期间,他响应辛亥革命,投笔从戎,在湖南新军当列兵,结果,半年后退出,因为他以为革命已经胜利,国家已经共和,就退出了军队,可见,此时的毛泽东和一般同学一样,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公元1913年-1918年,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学习,这时,他已经20多岁。在他读书期间,中国发生了什么大事呢?1912年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政府成立,1913年二次革命,1915袁世凯称帝,1915年护国运动,1917护法运动,主要活动对象为革命党与北洋政府。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这一年,毛泽东在长沙创办了湘江评论。五四运动主要爆发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主要参与人员是北京天津大学生以及社会进步人士,可以说,毛泽东完美的错过了了五四运动,因为,这一时间,湖南在搞新民学会,新民学生,1918年成立,1920年人员70余人,提出的口号“潜在切实,不务虚荣”,可以说,与社会之变革并无大益。
1918年之前的毛泽东,活动轨迹主要在湖南,即没有与先进组织建立联系,也没有参与轰轰烈烈的社会活动,他也许是有才能,但确实未能发挥,如果之后的时期,他没有借钱去北京追随 杨昌济,没有认识李大钊和陈独秀,我想可能不会有后世的伟人毛泽东。如此来看,他并不是天才,至少在1918年,25岁的毛泽东,并不是天才。
新民学会会员
1918至1923年,因为恩师杨昌济的原因,毛泽的人生发生了重要变化。
1918年,毛泽东和大部分的新民学会的会员们毕业,摆在面前的问题,是升学还是就业,大部分会员选择了学习深造,其中一个重要机会,便是留法勤工俭学。原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国效仿美国,把庚子赔款的一部分退还给中国,并计划在法国办一所大学,专门吸收中国学生去留学,这件好事落在了李石曾的头上,他专门创办了一个银行,把法国的庚款存入其中,创办中国教育文件基金来经营这件事。后来李石曾被蔡元培聘入北京大学任生物系教授。
机缘就是那么巧合。1918年6月杨昌济入聘北京大学,举家迁到了北京,在2个月之后 ,也就是这一年的8月15日,毛泽东借钱北上,和蔡和森,萧子升,罗章龙等20多人追随导师而来,由此,这20余人走上了不同的人生岔道。这是毛泽东的第一次出省,也是第一次来北京。
这20余人中,大部分选择了留法学习,但毛泽东并没有此计划。说是想留下来对中国历史上的治理经验加以系统整理与批判,并实地做调查研究,不能所有人都出国,没有人留 下来调查研究。但另一重要的原因是他的母亲已经病重。他在给萧子升的信心中写道 “然母病在庐,倚望为劳,游子何心,能不伤感!”。
于是,毛泽东在北京图书馆当了5个月的助理员,时间虽短,但深刻影响着毛泽东,第一,他第一次离开湖南,第一次来到中国政治运动中心北京,开拓视野,接触前沿政治运动。第二,他得以认识当时的先进分子李大钊、陈独秀,接触先进思想,坚定革命信念。
我们从头试想一下,1919年以前的毛泽东的人生轨迹,其实有很多机缘,一环扣一环,是偶然也是他本人的必然,接下来,你可以把自己代入,看看你会不会和他一样有坚定的选择,要知道在这些选择面前,他从未犹豫,也许这就是他的品质。首先父亲要求他恪守祖业,他逃了,在母亲和大伯的帮助下走出韶山,进入湘乡东山学堂读书,换是我,可能遵从家里的安排,相信家里的安排是最好的。其次,在长沙师范学习,他大量的阅读,并结识当时湖南的有识之士,想想自己的大学,有几天呆在图书馆呢?然后,高中毕业后,他本有机会和同学一起免费入法学习,他却毅然决然的选择留在中国调查研究农民运动,他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最后,因为导师的帮助,他认识陈独秀,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办人之一,这是极为重要的机遇 ,在随后的一年当中,他在不断的实践中学习、总结、创立、引领、领导革命运动和共产党的理论。
毛泽东的一生,是何其坚定的一生,是何其幸运的一生,是何其伟大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