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岁男子确诊艾滋,自述早期皮肤异常被忽视!
发布时间:2025-08-16 15:26 浏览量:2
►
本文1903字 阅读5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42岁的老林确诊艾滋病那天,哭了整整一夜。
他说,自己早在半年多前,皮肤就开始反复出问题:皮疹、脱皮、瘙痒、甚至渗液,一开始以为是过敏,也没太当回事。擦了药膏、洗中药澡,反反复复,始终不好。
直到体重莫名下降、嘴里开始长白斑,才去医院查了个全面的。结果如晴天霹雳——HIV感染,已进入艾滋病期。
“我从没想过,这种病会发生在我身上。”老林说。
很多人以为,艾滋病来得突然,其实它早就悄悄埋伏在身体里。感染HIV后,病毒会迅速进入潜伏期,这个阶段可能长达数年。
但在潜伏期内,身体其实会悄悄“报警”,只是多数人没意识到。
老林的皮肤问题就是典型信号之一。
皮肤是HIV感染最早受影响的器官之一。
据《中华皮肤科杂志》数据显示,超过90%的HIV感染者在病程中都会出现皮肤表现,而且在感染初期就可能发生。
老林一开始只是手臂和后背起了红疹,痒得不行。后来逐渐变严重,有的部位甚至糜烂、结痂,反复擦药也不见好。医生提醒,这些皮肤异常,其实可能是艾滋病相关性皮肤病。
比如:
· 脂溢性皮炎:头皮、面部出现油腻性红斑,瘙痒不止;
· 带状疱疹:一侧身体突发剧烈疼痛,伴随水疱;
· 念珠菌感染:口腔、私密处出现白色斑块,甚至溃烂;
· 卡波西肉瘤:紫红色斑块,多见于四肢或口腔黏膜。
这些都不是单纯的皮肤病,而是免疫力被HIV攻击后的信号。
老林回忆说,半年内他“感冒”了至少6次,发烧、咳嗽、全身酸痛,每次都靠抗生素硬抗。
其实,这些频繁的“感冒”很可能就是身体免疫力下降的表现。
HIV病毒最主要的破坏对象是人体的免疫系统核心——CD4+T淋巴细胞。一旦这些细胞大量减少,身体对抗病毒、细菌的能力就会大打折扣。
当身体开始频繁感冒、咳嗽难好、淋巴结肿大时,可能已经不是普通病毒在作怪了。
“HIV阳性”并不等于“马上得艾滋病”。
医学上将HIV感染分为三期:
1. 急性感染期:感染后2~6周内,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
2. 无症状潜伏期:可持续5~10年,病毒在体内复制但表面无明显症状;
3. 艾滋病期(AIDS):免疫系统崩溃,出现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
如果能在第一或第二阶段发现并接受规范治疗,完全可以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长期带病生存。
但问题在于,很多人像老林一样,直到身体撑不住了才查,错过了最佳治疗窗口。
老林说自己没乱来过,但后来才想起,几年前一次醉酒后发生的无保护行为,是他唯一的风险点。
艾滋病毒的传播途径十分明确:
· 性传播:尤其是无保护的性行为;
· 血液传播:共用注射器、纹身工具、输血不规范等;
· 母婴传播:孕期、分娩或哺乳期传播。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3年数据,全国报告HIV感染者中,性传播占比超过95%,其中异性传播和男男同性传播比例均在上升。
艾滋病早已不是“特定人群”才会得的病,任何有高危行为的人都可能感染。
很多人一听“艾滋”,脑海里马上浮现“绝症”“传染”“孤立”这些字眼。但现实是:
· HIV感染者只要坚持服药,病毒载量可以降到极低甚至“检测不到”;
· 病毒载量低到检测不到的时候,几乎不会传染他人;
· 规范治疗能让感染者的生存期接近正常人;
老林现在已经开始接受抗病毒治疗(ART),医生告诉他,只要坚持服药、按时复查,未来的生活仍然可以正常。
如果你或你身边的人,出现以下情况,一定要提高警惕,尽早筛查:
· 不明原因的反复皮疹、口腔白斑;
· 体重在短时间内骤降;
· 持续低热、盗汗、乏力;
· 经常性感冒、肺炎、淋巴结肿大;
· 有过不安全性行为史。
老林说:“我不是怕死,我是怕后悔……早知道那时候查一下,也许就不一样了。”
艾滋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它不够了解,对身体发出的警告不够重视。
皮肤,是HIV感染最早的“报警器”;免疫力,是最后的“防线”。
任何一次不明原因的反复发病,千万别硬扛。
记住:早发现、早治疗,比什么都重要。
参考文献:
[1] 王坤正. 《HIV感染者皮肤表现的临床分析》.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23年第56卷第10期.
[2]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3年中国艾滋病疫情报告》. 国家疾控局官网发布.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