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雷达|“三无”药企的33亿估值:华芢生物盈利遥遥无期,对赌加身箭在弦上
发布时间:2025-08-17 11:24 浏览量:2
8月15日,来自山东青岛的华芢生物科技(青岛)股份有限公司 B&K CORPORATION LIMITED(简称“华芢生物”)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香港主板IPO上市,联席保荐人为华泰国际、中信证券。
这是继其于2024年4月29日、2024年11月22日递表失效后的再一次申请。
华芢生物成立于2012年,是一家生物制药公司,致力于开发疗法,重点是针对有医疗需求及市场机会的适应症开发蛋白质药物。其主攻方向是发现、开发和商业化伤口愈合的疗法,目前为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药物。
去年8月,证监会对华芢生物出具补充材料要求,包括要求公司说明掌握、采集和保管人类遗传资源的情况,是否采取相应管控及合规措施,是否存在违反《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形;业务是否涉及《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1年版)中外资禁止类的“人体干细胞、基因诊断与治疗技术开发和应用”;以及经营范围中第三类医疗器械生产业务的实际开展情况及合规情况。
华芢生物至今未实现任何产品商业化,属于“三无公司”——无产品、无营收、无利润。
在过去的2023年、2024年和2025年前五个月,华芢生物的收入分别为47.2万元、26.1万元和0元;相应期间的研发开支分别为3991.5万元、9132.6万元和3206.1万元;相应期间的净亏损分别为1.05亿元、2.12亿元和0.72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一家创新药公司,华芢生物的行政费用却高于研发费用。
华芢生物明确表示,于往绩记录期间,公司并无从商业化候选产品中获得任何收入,并已产生大量的研发费用及与持续运营相关的行政开支。因此,公司于整个往绩记录期间内并无盈利且已产生净亏损。
华芢生物还提到,“公司预期截至2025年12月31日止年度净亏损将大幅增加,主要因为公司继续推进候选药物研发预期将产生重大研发费用,而公司预期2025年不会自候选药物商业化获得可观收入。 ”
公司流动资产净额由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2.33亿元减少至截至2024年12月31日的1.26亿元,主要是由于购买定期存款导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以及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增加。截至2025年5月31日,公司流动资产净额为8700万元。
截至2025年5月31日,公司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05亿元。
与此同时,华芢生物在短短几年内经历了多次融资,估值迅速攀升。
2021年5月,公司完成Pre-A轮融资,估值约为8亿元;同年10月,完成A轮融资,估值达20.21亿元;2023年5月,完成B轮融资,估值增至33亿元。
目前,华芢生物还面临着对赌协议,此番IPO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招股书显示,A轮融资、B轮融资均要求公司首次公开发售于2026年12月31日前完成,否则公司需购买其所持有的全部或部分股份,每股赎回价分别为原发行价加上自代价支付日期起至赎回日期止按简单基准计算的年利率8%、6%,加上所有已宣派但尚未支付的股息的总和。
华芢生物实控人为贾丽加,持股19.54%;王轲珑,即贾丽加之子持股17.98%;张红波持股17.47%;李葛卫持股12.00%。4人为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6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