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鹏路演到最后一刻,票房保本难大赚,导演圈安陵容的勤奋与隐忧

发布时间:2025-08-15 23:05  浏览量:1

要说今年电影圈里最拼的男人,大概非大鹏莫属。
别看《长安的荔枝》已经快跑到放映末班车了,人家导演兼主演的大鹏,还在全国各地做着第四轮路演,像个赶集卖年货的,走哪儿都是一身诚意——就差拿个小喇叭喊“快来看看啊”。

本来春节档之后第一个票房破五亿的片子,听上去还算喜人,但架不住开局预测太猛——原本是10亿预期,中途一度喊到12亿,结果眼下七个亿勉强收口。你要说没压力,那真是骗鬼。投资方的算盘珠子都快捏冒烟了,大鹏这趟路演就像补课补作业,能多留一个观众是一个。

“亏没亏钱?”——刀口直戳

这次路演有网友直接开门见山问:你这片到底亏没亏?
问题一出,全场空气都紧了紧——你想啊,服化道精致,阵容豪华,还有全国满场飞的宣传成本,这仨摊在那儿,怎么看都是烧钱的活儿。

大鹏倒没绕圈子,直接说:不亏。


理由也给了——票房是一方面,另外还有各种联名、IP衍生品、后续上线网络平台的收益,七拼八凑也能保本。只是“保本”这个词啊,真懂行的人都明白——那是“没赔没赚”的另一种说法,离投资人开香槟还远得很。

你看他说得坦荡,但听起来就是一句话:我尽力了,钱没让你打水漂,但别指望大丰收。

演员争议——导演接锅

钱的事还没聊热乎,另一个尖刀就补上来了——是不是演员没号召力,所以票房掉链子?
说真的,《长安的荔枝》演员名单一摊开,从杨幂到刘德华,从白客到庄达菲,再加一票脱口秀演员友情客串,怎么看都不像没人气的阵容。

大鹏听完也无奈:“不是他们不好,是我导演不够好。” 这话表面是自谦,实际上是接下所有锅——但锅接了,质疑可没完。

其中最大争议点,还是庄达菲。
这姑娘从一开就被盯上——剧情里,她开场几秒试了下岭南口音,后面就直接跑回北京儿化音的舒适区,口音崩得比她发型还快。观众看得直皱眉:你是来演戏的,还是来放飞自我的?

大鹏倒是给出解释:合作过,化学反应不错,年纪气质都合角色。但问题是——适合是一回事,演得好不好又是另一回事。这一关,观众心里有杆秤。

马伯庸IP——导演的“心头好”

最狠的问题来了——为啥总盯着马伯庸的IP拍?上一部扑了,这一部又来,投资人是真钱多烧得慌吗?
大鹏没有回避:“就是喜欢,觉得好。”

这就很“艺术家”了——导演眼里的好,和大众审美未必一个频道。观众要的是爽感、共鸣、记忆点;导演要的,可能是某种质感、某段历史的温度。你说他错吧,也不见得;可观众不买单,票房也不会给你面子。

“导演圈的安陵容”

看完这些问答,我就觉得大鹏现在有点像“导演圈的安陵容”。
为什么这么说?安陵容在后宫不算最差的,但绝对不出挑——可替代性太高,没有杀手锏。大鹏也是:勤奋是勤奋了,努力是努力了,可他没有那种一招毙命的导演个性。

他尊重观众,甚至敏感到过度——电影票房波动,他就跑到网上问:“大家为什么不爱看?” 路演现场,面对挑刺问题,他也照单全收。你说这是谦逊?我觉得更多是内耗。一个导演要是一直揣摩观众喜好到这种地步,那拍出来的片子,很容易变成“命题作文”——格式对了,感情却稀薄了。

观众缘,才是硬通货

说到底,电影这事儿不只是剧本好不好、演员强不强,观众缘才是硬通货。
这次《长安的荔枝》没能冲到原本的高度,当然有市场口味变了、题材不够讨巧的原因;但从宣传到选角,细节上的瑕疵一点点累积,最后就成了差距。

大鹏的勤奋没人否认,他从《煎饼侠》一路走来,早就不是那个只会搞笑的小品男了。但电影圈的残酷在于——勤奋不等于爆款,观众不会因为你拼了命就多买一张票。

这次他可能真的做到了“尽人事,听天命”。只是天命这东西啊,从来不偏心。#上头条 聊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