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遗精二十年,瀛台病榻留下批注,慈禧知后冷嘲太执着

发布时间:2025-08-15 02:49  浏览量:2

谈论晚清这段历史,常会碰到一个争议:光绪被慈禧软禁在瀛台的十年里,是不是真就成了个“傀儡木偶”?有人说他早没了变法的心思,整日靠汤药度日;也有人说他到死都憋着股劲,还在偷偷琢磨怎么救大清。

翻遍清宫的《光绪脉案》、他亲笔批注的变法书籍,还有当时太监的回忆录,会发现这些说法都不全对。

他确实病得重,御医记了二十年的“遗精”顽疾,到后期连下床都得人扶。但他也确实没放弃,被囚第八年,还在《日本变政考》上写“若有机会,当再试变法”,笔迹虚浮却没断墨。

至于慈禧,也不是对他全然不管,只是每次听说他还在翻那些“变法书”,就会冷嘲一句“痴儿太执着”。

真正该琢磨的是:为什么光绪都病成这样了还不肯放下?慈禧那句“执着”的背后,藏着怎样的心思?

不少人觉得光绪的“遗精”是小毛病,其实从《光绪脉案》看,这病缠了他整整二十年,还越拖越重。

脉案里最早的记录在光绪十五年,那年他刚亲政,20岁。御医李德立写:“本月遗精三次,有梦,腰膝酸软”,按医理说,这是“心肾不交”的常症,调理着就能好。可偏偏从这年起,脉案里的记载越来越密。光绪十七年成了“每月七八次”,光绪二十年甲午战败后,更是“无梦自遗,每月十余次”。

为啥好不了?看看他亲政后的日子就懂了。亲政头一年,他想提拔老师孙家鼐管吏部,慈禧直接把奏折打回来:“你急什么?先把朝政摸透再说。”后来他想停修颐和园,把银子挪去补海军,慈禧隔着珠帘怼他:“我修个园子养老都不行?”

翁同龢的日记里记过一回,光绪跟慈禧争完后回养心殿,气得把砚台都砸了,夜里没睡,第二天就喊腰疼。御医会诊后私下叹:“皇上这是气的,心神不宁,药哪能管用?”

真正让病拖成顽疾的,是瀛台那十年。光绪二十四年变法失败后,他被挪到这座四面环水的小岛,吊桥一收,就成了牢笼。

太监寇连材的日记里写,瀛台冬天没足够炭火,光绪常披着旧棉袍坐窗边翻书,手冻得发紫。夏天蚊子多,他夜里睡不着,只能坐起来赶蚊子。脉案里“夜不能寐”“遗精加剧”的记载,跟这些日子对得上。

可就算这样,他床底的木箱里始终藏着变法的书。后来清理瀛台时,发现《日本变政考》的书皮都磨掉了,空白处密密麻麻全是批注。有页写“日本设议会,先定章程”,旁边划了道竖线,补了句“中国可仿,但需缓行”,显然是想起了戊戌年操之过急的教训。

有人说光绪执着变法,是为了跟慈禧争权。但看他的批注,倒更像抱着根“救命稻草”,知道船快沉了,哪怕只能捞一把,也想试试。

他批注最多的是《日本变政考》,那是康有为帮他编的,讲日本怎么从挨打到变强。在“废藩置县”那章,他写“中国该学,但督抚权力太大,得先找听话的人换上去”。这话实在,当时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都是慈禧的人,光绪想动也动不了。

还有处批注挺戳人。“日本明治天皇亲赴欧洲考察”那页,他写“朕也想去看看,哪怕只看三个月”,后面跟着个极小的“叹”字。他这辈子没出过京,连颐和园都少去,却在批注里惦记着“去欧洲”,不是想游山玩水,是真觉得“外面的东西能救中国”。

这些批注,慈禧其实见过。光绪二十六年,崔玉贵奉命去瀛台搜书,把带批注的《日本变政考》呈给了慈禧。太监回忆,慈禧翻到“设议会”的批注时,冷笑了声:“他倒想得美,设了议会,我这老婆子往哪搁?”

但她没烧书,又让崔玉贵送回了瀛台。有人说她是留着给光绪“解闷”,倒不如说她心里清楚:光绪的批注成不了真。

瀛台的太监都是她的人,光绪写什么、说什么,她当天就能知道;外面的大臣想递消息,根本送不进岛。光绪就像困在玻璃罩里,看得见外面,却碰不着,再执着也只能在纸上写写画画。

有回慈禧去瀛台,见光绪正对着批注发呆,就拿起书问:“这些废话还没看够?”

光绪抬头说:“太后,不变法,将来洋人还会打进来。”慈禧放下书,拍了拍他的肩:“你先养好身子吧,这天下有我呢。”话听着软,实则堵死了所有话,“有我在,就轮不到你改”。

光绪到死都没等到“再试一次”的机会。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他病得快不行了,脉案里写“水米不进,脉细如丝”。江苏名医杜仲骏来瞧病,见他躺在床上,眼睛都快睁不开了,却还指着床底的木箱:“把书……拿出来。”

崔玉贵把《日本变政考》递过去,他攥着书,手指在“十年有成”的批注上蹭,那是他被囚第一年写的,当时还觉得“等几年总能出去”。可十年过去,书都翻烂了,他还是没离开瀛台。

十月二十一日夜里,光绪咽了气。第二天,慈禧也没了。后来人在他枕头下发现张纸条,是他最后写的,只有八个字:“变法未竟,愧对列祖”。

有人说他傻,都那样了还惦记变法;也有人说他可怜,空有心思却没实权。其实他的“执着”,不过是个知道船要沉的人,没放弃扔救生圈而已。哪怕救生圈被人攥着,扔不出去,也想多攥会儿。

慈禧到死都觉得他“太执着”,可她没想想:若不是大清真的快不行了,谁愿在病榻上啃着冻硬的墨汁写批注?那些被她视作“废话”的字,其实是个皇帝能做的最后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