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来佛”朱龙广离世:将妻子当女儿宠,一生都做好丈夫

发布时间:2025-08-17 00:13  浏览量:2

提起佛祖,如果人们的脑海里存在一个形象,恐怕很多人都是朱龙广那个身披黄色袈裟、方脸阔耳的画面。原因无他,《西游记》太深入人心、角色也太过经典。

8月,这位熟悉的老演员告别了人世。可你知道吗?他一生最在意的角色,其实不是佛祖,而是丈夫。能把“丈夫”这个身份演得一辈子不下戏,还让人动容的,真没几个。

他跟吴惠芳,一起走过六十多年,从文工团的青涩年华,到八十多岁还写贺卡告白。不是戏码,而是真情实意。

他在生活里把深情演成了日常,像宠爱女儿一样对老婆。那么,这个“如来佛”背后的丈夫身份,到底藏着多少令人动容的细节?咱们今天,就来细细说道说道。

演艺圈里,能演硬汉的多,能演慈父的也不少,能演“如来”的更是凤毛麟角。

朱龙广不是天王巨星,没有红毯风光,但他这辈子演过的角色的时间跨度和深度很广,个顶个地让观众难忘。

他演过《地道战》里冲锋在前的高传宝,那句“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几十年后还在学校广体操里回荡。

他也演过《武林外传》里满嘴陕普、护犊子到极致的“佟老爹”,二十多年过去了客栈里的一众人等并没有随着时间流逝而淡去,反而一直为年轻的观众津津乐道。

但要说最让人念念不忘的,比起《西游记》里那位不动声色、宝相庄严的“如来佛祖”,这两个角色都稍逊一筹。

不仅有人看到“佛祖”装扮的他纳头便拜,还被泰国人拿来做成挂牌向游客兜售。可见,这个角色的影响已经从国内漫出到了东南亚。

1983年央视版《西游记》筹拍,他被造型师推荐参演。很多人一听,直摇头:“这人眉眼太硬,不像佛。”

毕竟,那时的朱龙广还是人们心中的“高传宝”,脸上线条分明、身高一米八二,一身正气,说是扮演革命烈士都不费劲。第一次试戏的时候,他确实闹了笑话,和其他神仙的坐姿一样。

到后来真正拍摄的时候,杨导发现他的气场变了:他一披袈裟,就像真的从灵山飘下来一样,那个“孙悟空,你逃不出我的手掌心”、仿佛一切都尽在鼓掌之间的佛。

二者之间巨大的变化得益于朱龙广本人的努力,他不仅会和导演、编剧讨论角色特质,还到很多寺庙中观摩佛像。

在拍戏的同时,朱龙广却过着另一套“剧本”:他每天五点起床,为老婆做早饭,录制节目的间隙也会偷偷给她打电话,提醒她少吃冰的。

什么?他是怎么做到一边跟着剧组到处跑一边给老婆孩子做饭的?这就不得不提到当年剧组里的一大趣闻了-别人拍戏带的是助理,他带的是妻女。

杨导听到这件事的时候,有些哭笑不得,但当朱龙广告诉她是担心自己离家太久让这对很少下厨房的母女受委屈之时,她颇为动容点头应允了罕见的演员带家属的要求。

有人问他,演“如来”辛不辛苦?他笑着说:“不苦,化妆两个小时,还能歇会;在家照顾老婆,那才是精细活。”

这还不是“说说而已”。早年在文工团时,朱龙广就已经是团里的红人-不仅台词好、形象佳,还有股子骨子里的正直。

那时候,团里明里暗里对他表过好感的女同事就不止一个。但他偏偏相中了吴惠芳,一个眼睛大、俏皮可爱又温柔善良的南方姑娘。

但很长一段时间,朱龙广选择了把这份爱意埋藏在心底。因为两人的年龄差不小,女孩儿整整比他小了8岁,万一女孩儿不喜欢他的话,贸然表白的结果就是朋友都没得做。

于是他默默关怀:夏天她怕热,他送她凉席,说是家里人编的,其实是自己花钱精心挑选的;她崴了脚,他直接背着她去医务室……

惠芳当然不是没有丝毫察觉的,他在表演途中晕倒,她陪伴在身边,用自己的小胳膊艰难地托着朱龙广的头给他喂汤解暑。这不是偶像剧,这是那个年代最朴实的爱。

他不急不躁,陪着她一场场演出、一次次转场,一起坐绿皮火车、住兵站小屋,风里来雨里去,日子平淡得像白开水,但他们喝了一辈子都没腻。

为了能够配得上喜欢的人也为了自己对事业的热爱,朱龙广刻苦钻研演技。后来团里演出《降龙伏虎》,他凭借实力拿下了男主角,进而荣膺全国青年演员一等奖。

那年他事业风头正劲,但在他心里,比起奖状,更重要的是吴惠芳在台下看了他的演出,看完之后给出的评价是“演得真好。”

1965年,朱龙广正在台上表演,后台有几个身着便装的人在指指点点。原来,那是到全国各地挑人的摄制组。

高传宝这个角色既有一身勇气也有老实人的狡黠,导演在看了朱龙广的表演之后当场就表示中意,外表和演技都符合他的要求。

拍摄时条件艰苦,农村、野地、地道,朱龙广和剧组天天钻洞、扛枪、跑炸点。休息的时候,他不是去帮村里人干活就是听老队员们“闲话当年”。

有场戏,朱龙广需要从高处跳下来,为了真实效果没有替身,结果摔坏了右腿。当时为了赶进度,他咬牙撑了下来直至拍摄完毕。

遗憾的是,这一段戏最后并没有出现在成片之中。而他则因关节骨裂安了假肢,成为伤残军人。

从此之后,他落下了病根,尤其到了冬天骨头疼得钻心。可此后拍戏,朱龙广从没因为伤痛请过一次假,最多就是化妆间里多放了一个热水袋。

这一切,吴惠芳都看在眼里,她也在这个剧组。更为难得的是,凭借这部戏走红之后,朱龙广仍然不忘初心,专注于吴惠芳一个人。

所以,当朱龙广表白的时候,她虽然没有第一时间就答应,但羞答答的红脸蛋还是出卖了她内心的感情。

等到吴惠芳点头,两人成婚,他的“戏”还在继续。从军旅舞台到影视剧组,他从未缺席家庭,哪怕是在40℃的片场,他也没忘记嘱咐吴惠芳:“别晒太阳,擦防晒。”

朱龙广这一生,演了无数角色。可他说,只有一个角色不能失手,就是“她老公”,这是一个男人把一生情感都投注在一个人身上的“执念”。

婚姻,从不是轰轰烈烈的告白,而是在日复一日的相处里互相理解。当年部队工资不高,但朱龙广还是花了大半个月津贴,给妻子买了一条新裙子,转手又装成是“剧组发的”。

他们的恋爱没什么“纪念日”,只有一串串看似微不足道的瞬间。可就是这些点滴,串起了他们六十多年的婚姻。

妻子怕冷,朱龙广就在天冷的时候提前准备好暖水袋,把被窝弄得暖烘烘的;家里大小事情,他几乎没让妻子操心过,大到出差、搬家,小到做饭、打扫。

两人一南一北,饮食习惯截然不同,于是擅长面食的他做得最多的却是米饭。她嗓子不好,他每天用枣和梨炖水给她喝,一喝就是几十年。

婚后生活不算富裕,拍戏演出、搬家调动不断。但朱龙广总说“只要她在,就是家”,他到外地演出,妻子会陪伴在身边。

工作结束之后,两人或手牵手一起去寻找当地的美食,或相约在美丽的自然风景中畅谈恋爱时的青涩与美好。

两人育有三个女儿,全家经常骑车到郊区,游览之余在老乡那里购得一二新鲜瓜果,父亲慈爱、母亲温柔、女儿可爱,这是一幅多么温馨的画面。

但亲朋好友都说朱龙广是有四个女儿,那多出来的一个指的就是吴惠芳,没有人比他更宠老婆了。可他却认为这是应该的,不能谈恋爱的时候蜜里调油,一结婚就弃之如履吧。

年轻时,吴惠芳因为照顾他,放弃了不少上台机会;他成名,她默默守着家。他常说:“我这辈子最怕的,不是没人看我戏,是回家她不在。”

荣誉在身观众喜爱,可他从不拿出来炫耀。客厅墙上只挂了一张老照片-他和吴惠芳年轻时并肩站在桂林山水间,他笑着对来访的人说:“这才是我最得意的‘作品’。”

婚姻不是剧本,但朱龙广用实际行动写出了一部“生活版”的爱情剧。他不是在演爱,而是真的在用一辈子的方式,爱她。

“如来”的成功离不开吴惠芳在精神上的支持:拍摄时,朱龙广的压力很大,试戏时的“笑话”让他对自己能否拿捏好这个角色产生了怀疑。

而妻子不断用言语鼓励他,给他增加信心;每到一个地方,就陪着他一起去仔细观察佛像,揣摩它们的表情、动作、气度。最终,朱龙广放下了心里的纠结,塑造出了经典的“如来”形象。

相伴60余年,遇见过很多人很多事儿,有时夫妻俩难免会意见不一致甚至发生小争执。但是,朱龙广却从来不会对妻女发脾气。

2023年,他84岁,收到的最为特殊的生日礼物是妻子的贺卡,上面用四句诗生动地描述了他们几十年的恩爱。

看完贺卡,他眼眶红了,悄悄转过头抹了一下。一生那么多奖章、那么多角色,他最在乎的,却是老婆的肯定与赞扬。

英雄也有柔情,朱龙广从来不吝惜表达。但他表达爱的方式除了说,更是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平凡生活中,默默完成一场“长情演出”。

在他们的家中,一直摆放着两人放着年轻时的照片,边缘已经泛黄,显示出了时间的痕迹;干干净净的相框表示主人对它的爱惜。

2025年8月,朱龙广以86岁高龄去世。一个演员的离世,是荧幕的告别;但一个丈夫的深情,却成了世间最动人的传说。

他这一生,演过革命英雄、演过佛祖、演过老爹。可最动人的角色,是他生活中那个“丈夫”-无声、无争,却用一辈子的温柔,替所有人诠释了爱情最好的样子。

有人问,什么是人间最真实的慈悲吗?是一个男人,一生只爱一个女人,把她捧在心尖上宠着、护着,从青丝到白头,从青年到暮年,甘愿做她的守护者。而他,做到了。

友情提示:原创不易,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