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塘里跳出鄂州“顶流 IP”

发布时间:2025-08-14 18:39  浏览量:1

一条武昌鱼能游多远?

鄂州人用行动给出了答案

小小一尾鱼

不仅“游”上了餐桌

更“游”出了新兴产业的澎湃动力

从渔民手中的渔网

到鄂州花湖国际机场的货舱

武昌鱼正飞向世界

“游”上各地餐桌

不投饵、不投料,年产成鱼超数万吨?

梁子湖畔,碧波荡漾,一条武昌鱼正在书写乡村振兴的传奇:目前,全市已建成10万亩高品质武昌鱼养殖基地。上半年,武昌鱼产量达1.14万吨,同比增长70.1%。截至2025年,鄂州武昌鱼全产业链产值突破200亿元,成为鄂州农业的“金字招牌”……

鄂州武昌鱼为何能领跑全国?

“养鱼先养水。”近年来,鄂州大力推广“水—草—鱼”健康养殖模式,让武昌鱼在自然环境中生长,确保鱼肉的品质与口感。鄂州成为武昌鱼产量的领跑者,背后离不开丰富的水资源和良好的水生态。

鄂州素称“百湖之市”,水系发达,河网密布。2024年,全市累计完成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518个,从源头上有效遏制了污水入江。长江干流鄂州段水质始终保持在Ⅱ类以上,并且有5个湖泊水质达到Ⅲ类标准,29个湖泊水质得到提升,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生态好、渔业兴。走进梁子湖区沼山镇渔樵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只见碧波荡漾的湖面上鱼群浩荡,蔚为壮观。“以往野生武昌鱼肉质鲜美的原因,就在于洄游,如今的规模化养殖虽然提高了产量,却让鱼儿们的运动量大大减少,脂肪也增多了。”负责人吴志峰介绍道,“为此,我们通过中药调理、吊水特训等方式,让武昌鱼‘增肌减脂’。”

“吊水鱼”在“水库健身房”强化肌肉质感;24小时水质在线监测系统严格守护水质标准,确保每一条鱼都带着“绿水青山的身份证”游向餐桌……

秘制腌制,结合速冻技术锁住95%的汁水鲜味,制成清蒸武昌鱼预制菜;鱼尾、鱼骨制成补钙零食,鱼鳞提炼胶原蛋白肽……在湖北富农食品工业园,一条生态鱼的“全身价值”被彻底激活,实现“从鱼头到鱼尾”充分利用。

“一鱼多吃”,富农食品的案例是鄂州生态渔业产业延伸的缩影。鄂州如何打造“可品、可赏、可体验”的武昌鱼美食文化窗口?

“印象武昌鱼”餐厅给出了答案。这家以武昌鱼为主打的餐厅,将武昌鱼文化与现代餐饮理念完美融合。

“餐厅设计融入梁子湖渔乡元素,步入餐厅可见渔船装饰、武昌鱼造型灯饰等。”负责人王惠军介绍,“同时我们设置‘武昌鱼文化长廊’,通过图文展示武昌鱼养殖历史与非遗技艺,并计划推出即食鱼丸等伴手礼。”

在这里,食客不仅能品尝到清蒸武昌鱼、红烧武昌鱼等地道做法,还能体验创新研发的吃法:武昌鱼腩滑国宴油条、稣鳞武昌鱼、长沙水汆年份武昌鱼等。“代表鄂州,款待世界。让游客能在品尝美食的同时,身临其境地感受武昌鱼文化的魅力。”王惠军说。

鄂州武昌鱼文化与餐饮的融合创新实践,正在打造“可品味的文化IP”,使每一道菜品、每一次用餐都成为一次文化的交流与体验,也为游客提供了一扇窥探武昌鱼文化、体验鄂州民俗风情的独特窗口。

在鄂州人手中,一条武昌鱼被赋予了无限可能。

去年6月,鄂州利用武昌鱼集团的优势资源,插上花湖国际机场这双“翅膀”,整合上下游产业链,启动鄂州武昌鱼“活鱼到家”项目。随着北上广等地方仓的建立,活鱼到家时间将缩短至3个小时。

漫步鄂州,你会发现武昌鱼早已跳出餐桌,“游”进了城市的每个角落。在武黄高速武昌鱼服务区,打造“路过即体验”的交旅融合综合体;在景区打卡点,武昌鱼玩偶成为拍照神器;在文旅活动现场,鱼形灯笼点亮夜空……这条“文化鱼”正以灵动之姿,化身“城市代言人”,串联起鄂州的农旅融合新图景。

“我们不仅要让游客吃到武昌鱼,更要让他们看到武昌鱼的文化。”鄂州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说,鄂州还强势推出“舌尖滋味-非遗美食之旅”精品旅游线路。这条线路不仅串起了武昌鱼公园、武昌鱼故里非遗展销馆等6个打卡点,还可以在吴都·乔街大快朵颐鄂州鱼圆,享受舌尖上的非遗盛宴。

以农兴旅,以旅促农。从“卖原料”到“卖品牌”再到“卖文化”,如今鄂州武昌鱼品牌价值评估已达83.6亿元,带动1.5万户渔民增收致富,鄂州探索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如今

在梁子湖的粼粼波光中

一条条带着“鲜”气的鄂州武昌鱼

正跃出水面

游向更广阔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