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公布的57位战犯,是哪四位?后来成为我党一员
发布时间:2025-06-18 03:19 浏览量:2
在1949年,由新华社公布的57位国军战犯,蒋介石排在第一位,他是挑起这场内战的关键人物,同时还是国军集团中,地位与职务最高的一位大佬,时任民国大总统。
排在第二的是李宗仁,当时他的职位是副总统。等到三大战役结束后,蒋介石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组织有效的抵抗,决定以退为进,将李宗仁推到前面,打出和谈旗号,自己退居幕后,任职总裁。
这样一来,副总统李宗仁就成为民国代总统。
虽然,此时的李宗仁是民国代总统,但实际上他这个总统没有啥实权,真正说了算的还是蒋介石。
不过,作为国军二号战犯的李宗仁,他的结局还是不错的。见划江而治的美梦破碎后,李宗仁也彻底醒悟了,于是在人民军队发动渡江战役的前夕,李宗仁撂挑子,不干了,回到广西,逍遥自在去了。
然而,在解放战争快进入尾声的时候,李宗仁并没有跟随蒋介石赴台,而是去了香港,后定居美国,直到1965年回国。作为曾经的二号战犯李宗仁,回国后受到我党同志的热烈欢迎,周总理亲自接见,毛主席邀请他参观六六年的国庆大典。
足以可见,晚年的李宗仁做得最正确的事情,就是没有去台湾,而是回到祖国。
虽然,回国后的李宗仁并没有担任多么重要的职位,但他享受的待遇非常高,给他安排大洋楼,还有专门的汽车,警卫员,秘书等,相当于是副国级的待遇。
除了李宗仁以外,还有三位战犯,后来都选择了弃暗从明,离开蒋介石,成为我党一员。
第一位程潜,他是国军元老,还是一位让蒋介石都要敬三分的人物,在解放战争时期,程潜主政湖南, 由于与蒋介石不是一条心。在1949年8月4日,程潜选择了起义,他的起义让长沙和平解放,同时,也为加快湖南地区的解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选择起义的程潜受到毛主席的亲自接见,邀请他参加开国大典,并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二位傅作义,他是解放战争时期,华北战场上,国军最高指挥官,任职剿匪总司令。其实,在名将辈出的国军集团中,傅作义算得上是军事能力比较出众的一位,拥有守城名将的美称。
然而,在解放时期的华北战场上,这位守城名将傅作义,在面对两大野战军前后夹击的局势下,也不得不考虑起义这条道路。他的起义使得北平和平解放,让这座古老的城市得到了保留。
在新中国成立后,傅作义投入水利业,为新中国水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后又担任第二届至第四届的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第三位卫立煌,他是国军五虎将之一,还是一位对抗战事业做出贡献的国军名将。在解放战争时期,卫立煌是东北剿匪总司令,指挥了著名的辽沈战役。也就是因为此战的失利,卫立煌被蒋介石关押,后在李宗仁的帮助下,卫立煌重获自由。
恢复人身自由的卫立煌,知道蒋介石的心眼很小,容不下他,于是带着一家老小飞往香港。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1955年,卫立煌受我党同志的邀请,从香港回国,是第一个归来的国军高级将领,先后担任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等职。
剩余的53位战犯,大多数都跟随蒋介石一起去了台湾。可能只有蒋介石的救火队长杜聿明,以及川系军阀王赞绪,在解放战争中被俘。杜聿明因在功德林表现良好,成为第一批释放的国军高级将领。王赞绪年老多病,在1960年病逝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