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专家对话:聚焦全球前沿,共探T2DM综合管理及联合治疗策
发布时间:2025-08-17 12:57 浏览量:1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防治领域循证医学证据的不断积累,糖尿病防治理念已从单纯的“以降糖为中心”向“以改善心肾结局为导向”转变。在今年ADA会议期间,本刊邀请北京协和医院于淼教授和Edwin Bierman奖得主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心血管代谢医学教授Naveed Sattar博士共同对话,围绕2型糖尿病(T2DM)患者心-肾-代谢疾病综合管理的最新进展,以及一线药物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二甲双胍的联合应用,展开深入探讨。对此,两位专家一致认为,联合治疗不仅能够更早地实现血糖达标,还能有效降低心肾疾病风险,为患者带来多重获益。固定复方制剂(FDC)的出现,简化了用药方案,提高了患者的服药便利性和用药依从性,为糖尿病患者的早期、长期和全面管理提供了高效助力。现整理其荟萃,以飨读者!
糖尿病患者综合管理亟需改善,药物联合可助力早期、全面获益
01
糖尿病需要早期、综合管理,临床实践与指南仍存在差距
近年来,全球对糖尿病多系统并发症的研究进展迅速,尤其是心血管和肾脏保护方面,临床指南也在不断更新。过去20年间,研究已经证实,通过早期降脂、降压和血糖控制可显著减少糖尿病相关心血管疾病。最近的研究进一步发现,SGLT2i和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除传统降糖作用外,也可通过改善血流动力学、减少容量负荷等机制,降低慢性肾脏病与心力衰竭风险。Naveed Sattar博士提到,在欧洲、英国和美国的指南中,SGLT2i已成为T2DM治疗的重要工具,甚至有部分国家推荐在确诊T2DM后立即使用SGLT2i与二甲双胍联合使用,以降低肾脏、心血管事件风险。基于此,Naveed Sattar博士建议,在临床实践中需进一步强化基层医生对SGLT2i早期干预的认知,通过跨学科协作与规范化培训,确保目标人群的精准药物干预时机。
糖尿病患者的心肾风险管理需遵循心血管-肾脏-代谢(CKM)综合征的整体理念,进行早期、全面的综合管理。多项随机对照试验已经证实,SGLT2i、GLP-1RA及非甾体类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MRAs)在CKM综合征管理方面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然而,于淼教授指出,目前临床实践与循证证据支持下的指南/共识之间仍存在一定差距,需要通过多学科协作管理模式来弥合;而且中国T2DM患者基数庞大,内分泌专科医师资源相对不足,需要进一步赋能基层医师,进而实现标准化管理并促进医疗服务均等化。
02
糖尿病伴高血压人群成为“主力军”,联合治疗助力双重管理
T2DM患者通常伴有高血压,这可能与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激活对血液动力学有显著影响相关。因此,需要同时对其进行管理。于淼教授指出,临床中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是常见情境,且大多数中国患者为盐敏感性高血压,血压控制达标并非易事。研究表明SGLT2i不仅能有效控制血糖,还能利尿排钠并选择性减少组织间液容量,可与常用降压药物联合应用,心血管和肾脏结局研究证明其有明确心肾结局获益,因此该类药物是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的有力治疗措施。
Naveed Sattar博士强调,T2DM与高血压存在共同的危险因素和叠加的心肾事件风险,故欧洲指南建议,对于此类患者可使用两种降压药物并联合SGLT2i、二甲双胍治疗,以有效改善血糖和血压,从而降低心肾事件风险。
早期联合治疗备受推荐,SGLT2i+二甲双胍“双一线”治疗成首选
联合治疗谱新章,
打开糖尿病管理的“双赢”局面
目前,许多国家(如英国和荷兰)已开始重视联合治疗,以同时管理血糖和心血管风险。例如,在英国,若患者10年心血管风险超过10%,医生会考虑使用二甲双胍联合SGLT2i治疗以预防终末器官损伤。基于此,Naveed Sattar博士指出,未来联合使用二甲双胍和SGLT2i将成为趋势。于淼教授也强调了机制互补的联合治疗在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意义,早期联合治疗在血糖控制疗效、治疗持久性及靶器官保护等方便均优于传统序贯治疗。
此外,早期联合治疗不仅对靶器官保护至关重要,对于血糖控制同样必要。正如Steven E. Kahn教授在Banting科学成就奖讲座中所强调的,β细胞功能衰退是驱动T2DM进展的主要原因,但如果从治疗初始阶段就采用联合疗法,即可延长降糖药物疗效的持久性。
02
早期联合治疗,
究竟应始于何时?
目前,尽管临床强调T2DM治疗应尽早启动,但对于具体何时启动,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基于此,于淼教授和Naveed Sattar博士一致认为,不能仅依据糖化血红蛋白(HbA1c)阈值(如7.5%)来决定是否需要早期联合治疗,而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个性化选择治疗方案。对此,Naveed Sattar博士提到,即使患者的HbA1c水平低于7.5%,但如果存在靶器官损伤的风险,则需采取更积极的治疗措施。对此于淼教授也谈到,若药物可及性和可负担性不存在问题,在T2DM管理中应考虑起始联合治疗。
固定复方制剂“多药合一”,SGLT2i/二甲双胍FDC带来多重获益
01
FDC“多药合一”,
临床治疗存在多种优势
Naveed Sattar博士指出,这种“多药合一”的FDC方案具有显著的成本效益,能够提高疗效及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并克服临床惰性。
于淼教授分享了FDC应用的相关临床经验。目前临床上已有多种FDC,比如SGLT2i/二甲双胍FDC,其主要优势在于简化治疗方案、克服临床惰性、提高依从性、降低成本,尤其适用于T2DM等慢性病的长期管理。
02
SGLT2i/二甲双胍FDC强强联合,
带来多重获益
众所周知,二甲双胍是T2DM管理的“经典药物”,而SGLT2i则是T2DM、慢性心力衰竭和慢性肾脏病治疗中“一线新星”。2025 ADA指南,已将二甲双胍和SGLT2i列为降糖效果强大的治疗药物,同时SGLT2i在体重管理和心血管结局方面也有良好表现。UKPDS研究(44年随访)证实,二甲双胍能够实现血糖控制与靶器官保护的双重目标,且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SGLT2i/二甲双胍FDC覆盖T2DM的多重病理生理机制,不仅具有降糖和心肾保护的疗效,而且安全性好,同时简化治疗方案,提高用药依从性,为T2DM早期血糖达标提供了有力的“武器”,给患者带来了更好的治疗满意度及临床结局。
Naveed Sattar博士补充道,英国和欧洲指南均建议,心血管风险超过10%的T2DM患者可以将SGLT2i/二甲双胍FDC作为优选降糖方案,兼顾降糖和心肾保护。
结 语
随着对糖尿病多系统并发症的深入探究,联合治疗已成为糖尿病管理的核心趋势。SGLT2i凭借其独特的降糖机制以及显著的心血管和肾脏保护作用,与二甲双胍均成为指南推荐的一线药物。两者联合应用,可覆盖T2DM多重病理机制,产生协同疗效,且安全性良好。SGLT2i/二甲双胍FDC不仅简化了治疗方案、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还降低了治疗成本,为T2DM的长期管理提供了更为便捷、高效的选择,为更多患者带来血糖控制与心肾保护的“双赢”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