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心不灭,少年如潮!第五届浙江少年诗词大会总决赛落幕,十万人赴诗意之约,创新玩法激活经典

发布时间:2025-08-17 13:12  浏览量:1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朱丽珍

潮涌千年,诗路万里。从浙东唐诗之路的烟霞胜境,到钱塘江畔的潮声依旧,诗词始终是浙江文脉里最鲜活的基因。

8月16日,学军中学海创园学校,“学海赛诗·迎潮而上”第五届浙江少年诗词大会总决赛落幕。如同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接力,自此,浙江少年诗词大会已经走过五年。

从第一届的1.8万人,到第五届的10多万人;从主会场杭州,延伸到全省400余所学校……五年来,40多万青少年因为诗词而同频共振,在诗词的比拼和飞花令的对决中,触摸历史,铸就自信。

时间,足以见证少年的成长:曾经的小学组总冠军任丽伊升入初中,在本届比赛中首次摘得初中组总冠军;曾经初中组的总冠军钱韵文,成为学军中学海创园学校的一名高一新生,带着一份诗词浸染的淡定与豁达,来到现场观战加油;首届选手毛许意,刚刚参加完高考,以全省第八名的成绩一鸣惊人……

这场延续五年的诗词盛会,为少年们带来了成长与蜕变,长期主义也收获了丰硕的文化果实——它早已不仅是一场赛事,更是一盏照亮文化传承之路的明灯,培育少年的人文素养,在浙江大地撒下诗意的种子。

第五届浙江少年诗词大会总决赛

从1.8万人到10万人

全省400多所学校同频共振

当年轻人习惯了用“绝绝子”形容一切美好,用“芭比Q”概括所有困境,他们是否还会愿意去品味“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境,理解“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的复杂心绪?

古诗词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更是一剂唤醒语言感知力的良药。当少年们读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会发现原来苍茫的边疆可以如此壮美;当他们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驻足,或许能体会到一种超越浮躁的宁静。

这也是举办浙江少年诗词大会的一份初心。

2019年,“文化寻根——浙江文化研究工程与你同行”以诗词为舟,载着少年溯流而上,探寻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其中,由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潮新闻·钱江晚报承办、浙江学海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的“浙江少年诗词大会”,于2020年11月底启动,成为诗画江南一笔靓丽的青春注脚。

浙江少年诗词大会面向全省中小学,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诗词文化角逐和互动体验,加强诗词教育,引导中小学生亲近传统经典,用古诗词的凝练与深邃,弥补网络语言的贫瘠与浅薄,让青少年重新找回语言的温度与厚度。

首届浙江少年诗词大会一启动,就是一场名副其实的“万人PK”,1.8万人中选出200名中小学生,首批“诗词小达人”惊艳全杭州。

2021年11月,省教育厅将大赛列入全省性竞赛项目,把“读诗、爱诗、悟诗”写进了素质教育的课程表。由此,每一届参赛队伍不断壮大,从首届1.8万人到第五届的10万多人,背后是全省400余所学校40余万学子,因为诗词而相约。

有选手感叹,参加浙江少年诗词大会,仿佛是进入了“诗词训练营”,诗词储备量持续扩充,也收获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许多中小学语文老师对诗词大会尤为关注,因为参赛者众多,调动了班级学习诗词的氛围;不少家长重新拿起诗词鉴赏书籍,陪着孩子一轮轮闯关,让周末变得更加充实精彩。

在第五届浙江少年诗词大会总决赛的现场,有不少哥哥姐姐带着弟弟妹妹来参赛,小学组最终的冠军争夺,就在双胞胎兄弟江鸣谦和江浚哲中进行。

当天,江鸣谦的爷爷也来到了诗词大会现场。这位曾经的中学数学老师,不仅是江爸爸的诗词启蒙者,兄弟俩的名字也是爷爷起的。而平常在家,江爸爸经常组织“家庭诗词大会”,一起聊诗词、历史,互出考题。诗词的种子,在三代人手中传递。这也是诗词传承最动人的模样。

双胞胎争夺冠军

赛制推陈出新

千年诗意有了更多创新玩法

浙江少年诗词大会的舞台上,壮大的不仅是队伍的人数,还有选手的组成更加丰富:去年首次在台州温岭设置分赛区,20位选手来到总决赛现场;来自新疆阿克苏地区及兵团第一师10个县市的30位同学,因为诗词线上相会,不远万里而来。

今年,诗词不仅跨越山海,也超越了国界。

第五届浙江少年诗词大会初赛期间,潮新闻·钱江晚报联合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外语部打造了“小伢儿画非遗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My Eyes”暨第十一届“Word to World一词一画记世界”英文单词创绘活动,吸引6000多位同学参加。

总决赛现场,来自浙江科技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商务汉语专业23级俄罗斯留学生乌拉,因为热爱诗词,特地来到现场,分享对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诗歌的讲解和感悟。

每一届,浙江少年诗词大会不断推陈出新,用创新的亮点与赛制,让更多青少年爱上古诗词。

今年,别开生面的浙江省城市篮球联赛(简称浙BA)如火如荼,全省11个设区市,90个县(市、区)的篮球高手们蓄力出击,为城市荣誉而战。浙江自古文风鼎盛,诗家辈出,各地间的民间PK赛,最早就是从“斗诗”开始。

在此背景下,浙江少年诗词大会的千年诗意有了创新表达——在签到环节,安排选手进行原创诗创作,不仅是少年们个人才学的展现,更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文脉接力赛。

正如第十届国家督学、浙江省督学、浙江省特级教师协会会长尚可总结,这是浙江少年诗词大会的创造性亮点。“通过这样的创造性学习,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古典诗词,使诗词更好地滋润、温暖孩子们的成长。”

除了创作诗词,在浙江少年诗词大会的舞台上,还可以用“emoj”表情包、婉转歌唱的方式来表达呈现。

比赛中,还有随处可见的科技元素,AI技术融入多个环节。总决赛中的视频题,就是通过AI技术还原陆游的生活和创作场景,利用智能算法生成诗意画面。这种沉浸式体验而衍生出的视频题,让诗词学习变得生动有趣,也让千年诗意变得触手可及。

总决赛现场

唤起少年对诗词的热爱

实现赛场到人生的诗意跃迁

诗词外,是题海分数;诗词内,有千万种人生。五年时间,在浙江少年诗词大会的舞台上,见证了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

首届浙江少年诗词大会小学组的任知行让人印象深刻。这个热衷文字演变和古诗词韵律的男孩,喜欢李白的诗、苏轼的词。拿下首届浙江少年诗词大会一等奖后,他带动所在班级的同学们的学诗热情,课间都爱上了玩飞花令。

曾经的“三朝元老”来丁丁,获得过首届浙江少年诗词大会小学组二等奖,第二届小学组一等奖、第三届小学组总冠军,他也因为诗词参加央视节目,荣登年度少年英雄榜,去年还入选2024年全国“新时代好少年”,成为杭州唯一。

参加四届比赛,拿下小学组、初中组总冠军,自信、开朗的任丽伊,以出色的表现在浙江少年诗词大会的舞台上写下传奇。在任丽伊的带动下,同班、同校的小伙伴一起来杭州组团参赛。从最初想夺得名次证明自己,到今年因为热爱而战,任丽伊在夺得冠军后,欣喜激动之余也多了一份释然。

赛场之外,更大的课堂在路上。

2023年盛夏,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潮新闻·钱江晚报组建首个浙学少年团,浙江少年诗词大会的优胜选手踏入天台,重走浙东唐诗之路;2024年5月,选手们来到绍兴上虞,在白马湖畔触摸“春晖文化”的教育温度,在凤凰山麓拼接出“九秋风露越窑开”的宋韵剪影;同年11月,杭帮菜博物馆灶火升腾,孤山脚下的吴越遗迹,让“一剑霜寒十四州”的慷慨与“陌上花开缓缓归”的柔情在少年心里碰撞。

浙江少年诗词大会的终极意义,或许正是让每个孩子都能在“稻花香里说丰年”中读懂乡土,在“直挂云帆济沧海”里看见人生。当少年仰望星空时,脱口而出的那句“星斗气,郁峥嵘”,这也是浙江少年诗词大会用五年时间交出的答卷。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