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济“1532”机制的系统性破局之道

发布时间:2025-08-17 13:42  浏览量:1

当乡村振兴的号角响彻山海,这片土地正以一场静水深流的制度变革,回应着时代的叩问——县域乡镇如何破解“单村资源碎片化、产业小散弱、治理低效化”的三重困局?仙游县大济镇铺展的“善化里·农文旅”示范片区长卷,给出了饱含泥土芬芳的答案。

大济镇党委、政府从木兰溪的波光里汲取智慧,以“1532”机制为渠,引制度活水灌溉碎片化的乡土。这不是冰冷的数字罗列,而是一场关乎古邑新生的系统重构:以党建为舵,以底线为锚,以引擎为帆,终将驶向产业与民生的共富彼岸。

“1”核定盘,党建引领织就振兴经纬。溪口窑的青釉,因窑火淬炼而温润如玉;乡村的振兴,需组织熔铸方成器。组织换血破孤岛,“善化里片区党委”如古窑龙窑横卧六村,以“五善模式”为薪火—— 心善同,聚散沙为磐石;智善聚,引群贤拓新局;事善成,筑产业筋骨;居善地,塑山水肌理;民善化,育文明根脉。从此,溪口村的文旅星火点亮古濑村的暗夜,乌石村的皮蛋产业辐射龙坂村的田野。支部提质活血脉,大老古食品公司的党旗插在蛋鸭养殖基地上,延伸出“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联农金链。当党员技术员穿梭在文旦柚林间,当合作社直车开进线面工坊,组织力正转化为产业链上的蓬勃脉动。人才赋能注活水,“善富学院”的书声与廖红团队的有机肥一同扎根沃土。865人的乡村人才库里,既有返乡青年执掌“共富工坊”,亦有田埂上的“土专家”领衔姜黄合作社——人才如溪,终汇成河。

“5”底筑基,五线并守筑牢乡土命脉。大蜚山下的五条底线,是守护家园的生命线,亦是丈量善治的标尺。治理线,“正气巡回调解室”的评理声在祠堂梁柱间回荡,“平安两会”的议事簿写满民生温度。当初信初访办结率跃居全县前列,枫桥经验已在木兰溪畔落地生根。安全线,23座微型消防站如星子散落村落,“智慧消防”的电子眼日夜守护孤寡老屋。垅溪村示范街的商户笑言:“烟雾报警器的红光,比灶火更让人心安。”生态线,松坂溪的清流里,倒映着“三度护河法”的匠心——巡查频度、整治力度、共治温度。连续三年的县级水质优秀牌匾,是写给母亲河最深沉的情书。耕地线,农村建房审批监管平台上跳动的数据,诉说着“两违零新增”的坚守。无人机掠过田垄,图斑整改后的复耕地里,甘蔗苗正刺破春泥。民生线,长者食堂的炊烟缠绕着嵌入式养老院的琴声,“护苗成长”行动中,留守儿童的书包里装着校镇共建的画笔——一老一小的微笑,勾勒出民生底线最温暖的弧度。

“3”擎驱动,聚能引擎激活沉睡资源。当废弃小学的钟声再度敲响,共富的齿轮开始转动。项目引擎凿通途,千亩共富田的稻浪与松坂溪文旅基地的桨声交响。8700万元资金如活水注入,17个重点项目如春笋破土——每一份立项书,都是写给未来的契约。要素引擎点金石,3317㎡的闲置厂房在共富公司手中重生: 资产盘活,荒芜车间变身富民工坊;资本整合,6村股权化作运营本金;技术注入,廖红团队的测土配方让文旦柚甜度跃升。管理引擎铸闭环,“四统四共”机制如古窑的拉坯轮疾转;统筹资源共建,六村土地连片规划;统招人才共谋,CEO团队执掌运营; 统一运营共管,订单农业直通沪上超市; 统分收益共富*,农户分红账本写满笑意。

“2”维结果,双生之花绽放振兴图景。产业升级与乡村振兴,如同古窑双耳瓶的两翼,盛满丰收的琼浆。产业筋骨壮,“3+3+2”载体撑起经济脊梁—— 3条产业链(食品加工、来料加工、文旅)如溪水奔涌;3个千亩基地(共富田、共富果、共富林)织就翡翠版图;2处山水文旅基地(松坂溪、双桂岩)绽放诗意光芒。当文旦柚年产值突破10亿元,皮蛋登上地理标志名录,土地终于回报以金穗。民生甘泉涌,强村富民工坊的缝纫机声里,870名农妇织出月入6000元的账单;千亩姜黄田中,890个身影收获着“土地入股+务工”的双重甜蜜。480万元村财增收的数字背后,是23个村卫生室翻新的白墙,也是溪口村养老院新添的轮椅。

大济镇的振兴长卷,已在“1532”机制的窑火中淬炼成器。这燎原的星火,终凝成十二字普惠真经:党建统领定盘星,底线思维筑根骨,市场运作活气血,文化赋能铸精魂。这不是终点,而是木兰溪奔向大海的又一个起点。 (郑志忠)

责编|林圣裕 编审|郑志忠

传播仙游声音·讲述仙游故事·展示仙游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