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岁男孩频繁“小动作” 竟是鼻炎作祟
发布时间:2025-08-13 01:17 浏览量:2
□记者 张馨月 文/图
世界变态反应组织白皮书估计,全球有4亿过敏性鼻炎患者。
过敏性鼻炎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但公众对其认知仍存在误区。
日前,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自我健康管理分会、医防融合分会、健康传播分会,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自我药疗教育专业委员会共同发布了《过敏性鼻炎应对提示》。
为呼吁公众重视过敏性鼻炎的规范诊疗与科学预防,记者特邀河南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医师李世超,结合临床案例与提示要点,详解过敏性鼻炎的“真面目”与科学应对策略。
01
10岁男孩频繁“小动作” 竟是鼻炎作祟
10岁的小杰总会在学校频繁挤眼睛、皱鼻子,这些不受控制的“小动作”一天要重复数十次,渐渐影响了他的课堂专注度。
今年3月,班主任将这一情况反馈给小杰父母时,家长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原来他们早就在家中发现孩子有类似举动,只当是坏习惯。
为避免影响学业,小杰父母决定带他前往当地的医院检查诊治。初期排查聚焦在多动症方向,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与复查,眨眼、皱鼻等症状并未缓解。
此时,接诊医生注意到孩子鼻腔异常抽动的细节,建议转至耳鼻喉专科进一步检查。
来到河南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后,李世超通过详细问诊、过敏原检测等系列检查,最终揭开谜底,原来小杰的坏习惯竟是过敏性鼻炎所致,其主要过敏原为尘螨。
图说:李世超为患者检查耳朵,查看过敏性鼻炎是否引起分泌性中耳炎。
针对病因,李世超为小杰制订了鼻喷激素联合抗组胺药物的个性化治疗方案。令人欣慰的是,用药仅一周,小杰的症状明显变好,课堂状态也逐渐恢复。
李世超介绍,过敏性鼻炎的典型症状以鼻部表现为主,如打喷嚏、鼻痒、鼻塞等,部分患者可能伴随眼痒、流泪、咽喉不适等。
需要警惕的是,长期未得到控制的过敏性鼻炎,可能引发鼻窦炎、中耳炎,甚至哮喘。
02
儿时不过敏,成年后也可能出现过敏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还没等到,却等来了秋天的第一个喷嚏。”李世超表示,过敏性鼻炎分为季节性和常年性。
季节性过敏原主要为花粉或真菌,更易合并眼结膜炎。
过敏原中的花粉主要分为虫媒花粉和风媒花粉两类,引起过敏性鼻炎的往往是风媒花粉。
谈及发病原因,李世超从两方面剖析:首先,过敏性鼻炎患者一定是过敏体质,且过敏体质具有遗传倾向。其次,患者要接触过敏原。
《过敏性鼻炎应对提示》中提到,免疫系统功能失调或过度活跃是过敏性鼻炎发病的基础。
饮食中缺乏抗氧化剂、维生素D,以及过多摄入高热量加工食品等,会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加对过敏原的敏感性。
为什么有些人儿时不过敏而成年后才过敏?
“患者本质仍为过敏体质人群,儿时鼻腔黏膜屏障有效隔绝过敏原,成年后若因病毒感染、环境因素等破坏屏障,过敏原再次接触黏膜下组织,便会激发过敏反应。”李世超解释。
相关研究显示,有氧运动和哈他瑜伽等运动有助于改善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症状及细胞因子水平。
健康的生活方式、科学运动、合理饮食、调节自身免疫力等也有助于过敏性鼻炎的防治。
03
如何区分过敏性鼻炎与感冒?
“起初以为是感冒,却反复发作。”门诊中,将过敏性鼻炎与感冒混淆亦是常见误区,常致病程迁延。
如何区分过敏性鼻炎与感冒?
《过敏性鼻炎应对提示》指出,二者症状相似易混淆,可从临床表现与病程上区分。
过敏性鼻炎或常年或季节性发作;感冒则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发,除流涕、喷嚏外,常伴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
病程上,过敏性鼻炎持续时间较长,可间歇发作或持续发作;感冒通常1~2周即可康复。
“‘经常感冒’正是区分二者的要点。正常抵抗力人群,无论儿童或成人,不应频繁感冒。”李世超强调。对于过敏体质儿童,在婴幼儿时期,如果生活环境过于洁净,后期过敏性鼻炎的发生率反会增高。
“我一吃感冒药就好了,怎么会是鼻炎呢?”针对患者服用感冒药可缓解过敏性鼻炎症状的现象,李世超解释,这是因为大部分感冒药中含有抗过敏的抗组胺药,如每片复方氨酚烷胺片中含有2毫克的马来酸氯苯那敏。
04
防治过敏性鼻炎注意明确并规避过敏原
防治过敏性鼻炎,首先要在明确过敏原后,合理规避过敏原。
李世超建议,患者在花粉季节尽量减少户外活动,或戴口罩和防护眼镜,避免接触常见过敏原;
关注室内环境,经常清洁房屋,尤其是床上用品和地毯,减少尘螨的滋生;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和干燥,防止霉菌繁殖;
对有家族过敏史,以及已经出现鼻炎症状或其他过敏性疾病的患者,建议进行早期过敏原检测与诊断。
对于已经确诊过敏性鼻炎的患者,规范治疗至关重要。李世超介绍,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与免疫治疗,少数患者需手术干预。
药物治疗涵盖抗组胺药、鼻喷激素等,配合鼻腔冲洗可有效缓解症状。常见的非处方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鼻喷雾剂/鼻喷剂、二代抗组胺药等。
《过敏性鼻炎应对提示》指出,鼻用激素是目前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有效的药物,但部分患者对鼻喷激素存在顾虑,其实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其安全有效。
在采用药物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时,应注意药物的年龄限制、推荐剂量和不良反应的潜在风险。
免疫治疗(即脱敏治疗)是针对特定过敏原的特异性疗法。李世超指出,目前医学上主要针对的过敏原为尘螨与蒿草花粉进行脱敏。
《过敏性鼻炎应对提示》明确:特异性免疫治疗通过逐步暴露于特定过敏原,诱导机体产生免疫耐受,从而减轻或消除过敏反应。
此疗法是唯一可能改变过敏进程的方法,但并非人人适用,适于长期反复发作、明确单一过敏原且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者。该疗法必须经医生评估并在其指导下进行,切勿自行尝试。
对于市面上流通的“一喷即通”类“神药”,李世超提醒,这种药物往往含有血管收缩剂,通过让鼻腔黏膜收缩,起到改善鼻塞的作用,但是长时间使用此类药物,会导致药物性鼻炎,甚至形成药物依赖。建议患者有过敏性鼻炎的症状时,应及时规范就诊,切勿自行滥用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