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美育‖崇德尚美 数智赋能 十九中美育建设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5-05-17 00:55  浏览量:9

2025年5月9日上午,由北京教育学院“新时代学校美育课程协同育人”创新平台、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崇德尚美 数智赋能”美育研讨会在北京市第十九中学举办。活动得到海淀区名师工作站美术组、海淀区张亚红美育研究工作室的支持,全方位展示了第十九中学教育集团在数智赋能下的美育建设成果,研讨会同期举行了海淀区青少年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揭牌仪式。

美育成果与课程展示

北京市第十九中学拥有金帆书画院、金帆民乐团、银帆京昆团、银帆行进团四个市区级优秀艺术社团,学校长期重视教育数智化,全员美育浸润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活动入场环节展示了艺术与科技融合、艺术课程与社团等方面的成果。

十九中构建了结构完善、梯度合理的学校美育课程体系,活动展示了十五节多学科融美课程。

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 吴颖惠

人工智能正在全方位改变我们的教育,这对美育是挑战也是机遇。数智赋能推动了美育工作的跨学科融合,让美育资源的获取更加便捷。未来美育工作的重点之一应是寻求数字化、智能化,与美育情感性、审美性、精神性、人文性的高度融合,特别是对创造思维的培养。让人工智能技术对美育的冲击转变为真正的赋能。

海淀区青少年艺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揭牌仪式

十九中是海淀区唯一的艺术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项目得到中央美院、北航、北服三所大学的鼎力支持,将会在培养目标、方向引领、课程设计、培训活动等方面密切合作,共同培养优秀的艺术人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 臧小戈

相对于数字技术工具理性的特质,艺术展现的是人的完整性,要主动寻求数字化技术为艺术赋能。十九中作为海淀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排头兵,在数智赋能美育方面做出了有益的示范。北航将为十九中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积极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 曹轶

十九中有着从幼儿园到高中的贯通性教育平台,大学美术课堂的衔接将使其发挥更大的育人优势。音、体、美教育更多的是对人类身心的调节,应该实现从幼儿园到大学的连续培养。十九中的拔尖创新人才基地为实现这种培养,提供了探索和实践的更多可能性。

北京服装学院北服国际美育项目负责人 王墨

北京服装学院在纺织品服装的文化创意和时尚设计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服装设计十分适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未来,学院将与十九中艺术社团在开放共享教育资源、共同搭建实践平台、创新活动形式三个方面深度合作,为中小学社团美育创新试验田。

数智赋能美育研讨会

美育研讨会上领导专家群贤毕至,海淀区名师工作站的美育教师和十九中的家长代表也出席了会议,活动以十九中师生的精彩展演拉开帷幕,由海淀区教科院万璐璐老师主持。

01

学生美育展演

朱丽霞老师带领幼儿园的小朋友带来舞蹈《维族姑娘》。

王燕老师指导的十九中独具特色的室内巴扬乐团带来巴扬伴奏合唱《胜利》。

徐铭遥老师带领金帆民乐团带来民乐表演《喜洋洋》。

02

美育实践分享

北京市第十九中学校长刘云霞做《崇德尚美 润心培元——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践与探索》主题分享。 十九中在2024年被批准为海淀区艺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在70余年的扎实积淀、锐意变革、加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总体架构以及人才培养路径,跨学科一体化的美育课程体系在激发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

北京市第十九中学高级教师、海淀区名师工作站导师李牧做《数智赋能下学校美术学科的实践与探索》主题分享。 二十多年来,十九中持续建设美术教学网站,积累了丰富的资源和经验。近年随着教育数智化的迅速发展,学校也与时俱进,创新方法手段,利用信息科技、人工智能改革教学方法、增强艺术学习体验,先后形成电脑美术特色课程、数字媒体艺术资源库等成果。数智赋能持续滋养着十九中的艺术教学、教师成长和学校美育建设。

海淀区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高级教师、海淀区名师工作站学员吴永刚做《进修实验学校美术社团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主题分享。 学校构建了拓展与精研并重的社团课程框架,以“玉润”“玉沁”“玉琢”喻基础、拓展、提高三个阶梯的课程,同时满足面向全体与专业培养的不同育人需求。对课程主渠道的建设为学校美育工作提供了成果培育的抓手,未来,学校还将吸取十九中的有益经验,在数智赋能方面加大投入。

03

领导专家发言

国家美术课标组组长、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尹少淳

我国教育对美育的倡导是逐渐兴起的,进入新时代,美育已经成为“五育并举”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一所没有音、体、美的学校是黯淡无光的,十九中的校园充满色彩,这是美育与学校各方面特色融合的结果。十九中集团的美育探索与实践,不仅给了普通孩子尝试艺术创作的机会,还为有艺术天赋的学生提供了新的发展平台,体现出了面向人人的学校美育。

北京教育学院“新时代学校美育课程协同育人”创新平台负责人、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吕鹏

“新时代学校美育课程协同育人”创新平台旨在以新时代美育课程为抓手,探索教学、科研、教研以及学生课程活动等的融合模式,促进学校艺术教育提质增效。十九中利用十五年一贯的学制办学优势,形成了三类课程、三方联动、三个结合的,艺科融合、美智赋能的模式,是践行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典型案例。

海淀区教科院美育研究中心主任赵方军

本次活动全面地呈现了十九中美育建设、艺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这两个内容。这座拥有近110年历史的学校,是海淀区艺术特色传统校,经过多年的积淀、不断调整完善,真正做到了将美育融入教育的全过程,特别是艺术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更体现了其探索的前沿性、示范性。未来,十九中将积极寻求与各高校的合作,研制艺术创新思维美育课程,为更多的孩子搭建因材施教的发展平台与渠道。

海淀区教委美育和校外科科长曹芳做总结发言

十九中这次丰富的美育展示让人耳目一新,是海淀区美育工作走在全市乃至全国前列的生动体现。在这背后离不开协同育人创新平台和海淀教科院搭建的舞台,以及专家们的悉心指导,更离不开海淀区各学校、教师的共同努力。十九中作为海淀区第一个艺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其揭牌标志着学校的美育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也为未来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