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从“群嘲对象“到”知心大叔”的大冰,已走上另一条道路

发布时间:2025-05-17 02:47  浏览量:9

世间很难有这么清醒的人。

他做过主持,写过书,扎根在“鸡汤”的世界里,

做着善事,他就是大冰,

曾经他还是被群嘲的对象,现在俨然变成了知心大叔。

在他的社交账号上,

发的一些视频,听着都很有道理。

也让人不断的思考人生和对孩子的教育。

01

1980年,山东莱阳的一个中医世家迎来了大冰。

他从小就不安分,12岁偷翻父亲书架上的旧小说,

迷上了市井里的烟火味。

考进山东艺术学院油画系后,他背着画板跑去拉萨,

在街头酒吧里听流浪歌手弹吉他,喝青稞酒,浪漫得像个诗人。

21岁那年,他揣着对电视圈的憧憬,

进了山东卫视一个综艺节目组,干起了买盒饭的活儿。

现实旋即给了他一记耳光。

忙碌的片场,他跑前跑后送盒饭,

却被杂工冷眼相对,想弄张免费门票都被嘲笑。

一次,他买了把子肉想讨好同事,

结果饭菜被扣在脸上,滑到地上。

收拾残局时,观众踩着他的手往场内走。

那一刻,他蹲在地上,屈辱像针扎进心里。

他没让自己沉下去。

白天送盒饭,晚上偷学美工和摄影,抓住一切机会钻研。

从杂工到美工助理,再到摄影助理,他一点点攒下经验。

大学的最后一年,他登上了《阳光快车道》的舞台,

成了首席主持人。

这档节目收视率跻身全国前列,

他那爆炸头与胶东方言成为他的标志性特征。

那时的他,意气风发,早已把当年的屈辱甩在身后。

02

好景不长。2010年,节目停

台里换了新领导,看不上不爱巴结的大冰。

他被下放到二线,每期节目仅有十几秒的出镜时长,

薪资也锐减至500元。

济南的冬天冷得刺骨,暖气费都交不起。

他收拾行囊,踏上北漂的路,靠写文章糊口。

2012年,他在一次演讲中分享了漂泊途中的见闻:

拉萨街头的篝火,雪山下的星空,流浪歌手的吉他声。

观众听得入迷了,就催他把故事写下来。

他整理出一本书,

讲了打工仔、逃出传销的歌手、瘫痪少年的故事。

出版社却嫌他没名气,文笔太糙,故事像鸡汤。

几千块跑遍十几家出版社,终于有一家愿意出书,

但要求给他加一堆头衔。

书皮上多了“野生作家”“民谣推手”等标签。

书一上市,卖得铺天盖地。

后来,他又有几部著作问世,

在五年间售出千万册之多,从而荣登作家富豪榜。

那个交不起暖气费的青年,变成了家喻户晓的名字。

在畅销的背后,争议如潮水般汹涌而至。

有人嫌他书名怪,封面丑,内容空洞,标签太多。

最刺耳的,是“鸡汤文”的帽子,扣得他喘不过气。

他试着解释,写的不是鸡汤,是底层的血泪和希望。

可骂声没停过,有人狙击他的销量,有人刷差评。

2019年,疲惫的他宣布停笔,像个被时代抛下的斗士。

03

2020年,他短暂消失。2021年,他又靠直播杀回来了。

白天,他骑着摩托,带着狗,风里来雨里去;

晚上,他盘腿坐在台阶上,跟网友连麦。

直播间像个小世界,他会因为吃西梅被误认槟榔,

跟观众掰扯半天;会跟狗闹着玩,幼稚得像个大男孩。

网友说,他像隔壁邻居,没一点架子。

这个“邻居”,总是于不经意间扭转命运的轨迹。

2024年5月,一个93年小伙站在高楼边缘,诉说童年的阴影。

大冰掐灭烟头,劝他换个环境。

20分钟后,网友开车接走小伙,一碗热面摆在桌上。

64岁的阿姨欲骑三轮车远行,

他连夜联系相关人员,助力阿姨踏上旅程。

脑瘫女孩想见偶像,他拨通电话。

失业父亲缺钱买车,他当场转账。

他的直播间里都是开导别人,渐渐的他成了知心大叔。

直播间成了深夜的港湾,每晚10万人挤进来,凌晨还有人守着。

网友寄来的橘子、康复者的体检单、阿姨在远方的照片,

都成了他点亮的微光。屏幕那头,有人重新站了起来。

04

大冰的善意,总带着分寸。

去年12月,他于济南发放羽绒服,

然而现场却人满为患,几近失控。

有人穿着名牌鞋,背着奢侈包,

挤在队伍里,真正需要的人被推到后面。

舆论哗然,他没多说,

转头把下一批衣服送到青海的孤儿学校。

孩子们抱着新衣,冻红的脸贴着吊牌,那画面安静却有力。

他从来不觉得自己是慈善家。

直播桌上,总放着走失儿童的照片。

直播的时候,他不开礼物功能,

说如果想赚钱可以去带货。

他的善意,像装了防盗网的窗户。

早年在拉萨开酒吧,

他就定下规矩:流浪歌手得唱够歌才能免单。

帮人是真,防蹭也是真。

这种分寸,来自24年的江湖路。他从没停下过。

卖书的钱,变成了乡村教师的电脑,

失业者的电瓶车,贫困家庭的冬衣。

他不爱张扬,做的比说的多。

直播间里,那些微小的故事,

像夜里的灯,照亮了无数人的路。

大冰的私人生活,像个谜。

他曾在书里提过一个女孩,陪他漂泊过,后来再没多说。

2023年,有人听他在直播里提到“家里的她”,

猜他可能有了家庭。他从不理会这些臆测。

社交媒体上,他的世界里只有狗、摩托和公益,

家像个隐形的港湾。

他曾说,家不是秀场,是能喘口气的地方。

他把温暖给了陌生人,把最私密的部分留给了身边人。

这种低调,像他一贯的风格,

喧嚣的世界里,他守住了自己的底线。

05

大冰的做事方式,让很多人都感到困惑,

他不断的开导别人,引起人们的议论。

有人说,他太清醒了,清醒的让人一眼能看到头。

然而,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生活态度,

清醒的活着也是个人选择,糊涂生活也未必真糊涂。

只要开心的生活下去就是最好的。

信息来源:

1、大冰个人账号

2、“野生作家”大冰的笔墨江湖:未来讲述温暖的海南故事.海口网

3、大冰为困难人员发羽绒服被“薅羊毛”?周边商家:有人拿苹果手机穿厚羽绒服排队.上游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