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香清远——张仁芝画荷
发布时间:2025-05-17 19:56 浏览量:11
炎炎夏日,京城各大公园的荷花竞相开放,吸引无数人冒着酷暑前来赏荷。
荷花之美,主要在夏天,经过一个冬、春的营养储备,把最美、最娇艳的花朵呈现出来。在其他季节,秋日,严冬,也有它们特殊的美,关键是要有一双会审美的眼睛。
古往今来,有无数画家用画笔表现荷花之美,在他们笔下,呈现着不同的笔墨情趣,寄托各自的审美理想和情怀。
我这一生主要精力是山水画创作。开始画荷花是画山水累了,转换一下精神。觉得画荷花是抒情遣兴,自娱自乐,没设想画成什么样子。因为一直喜欢欣赏荷花,每到夏天,总要到荷塘边画速写。画起水墨荷花来,越来越有兴趣,慢慢地想法变了,不再拿画荷花当成单纯遣兴,而发展成为认真对待的创作了。
我画荷是从写生入手,当年有体力,多热的天也能蹲在池塘边忍着酷热,兴致勃勃地画速写,到外地见到荷花也要画。多年累积下来,对荷叶、荷花、莲蓬、荷秆的多种形态就都了然于心。创作时,如何组织画面,如何用笔用墨,就看当时临场发挥了。
我画荷属于小写意,基本方法是白描,但手法不固定。作画程序也常变换,有时先泼墨泼色,等墨、色在纸上干了以后,在抽象的墨韵肌理上勾写具体物象。偶然也利用生宣纸特性,尝试用墨拓印。用的纸也想换换,熟宣纸、宣纸包装纸、不洇的卡纸等,这些纸用起来,有时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艺无止境,如今我画荷还在探索用不同艺术手段表现荷花之美。
张仁芝2024年7月
张仁芝,1935年生于河北兴隆,祖籍天津市蓟县。现为北京画院退休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学会理事。
195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6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同年到北京中国画院(今北京画院),1965年起任北京画院专业画家,1995年退休。
接受过严格的西画写实训练和中国传统书画笔墨程式双重营养,重视写生,从山川景物鲜活感受获得创作灵感,通过提炼、概括,根据不同的对象而采用相应的笔墨语言加以表现。技法特点是侧重发挥笔线功能,与泼墨泼色画法并重。
作品入选第三、四、六、七、八、九届全国美展及各类重大画展、综合艺术展、学术邀请展,多次获奖。国内外举办个人画展13次,出版作品集24册。美术类画集及多家报刊有作品发表,作品为中国美术馆、北京画院、国家画院、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及部分省市艺术博物馆、名人纪念馆收藏。
《黑蜻蜓》57×51.5cm 1982年
《荷乡梦幻》49.5×55cm 1996年
《盛夏消暑到荷塘》145×97cm 2014年
《水浅知鱼乐》43×78cm 1989年
《泼墨写荷》54×113cm 2022年
《赏荷消暑图》144×234cm 2022年
《喜看白荷开》50×50cm 2022年
《远香》95.5×175cm 2005年
《荷乡丽日》70×137cm 2014年
《荷塘清韵》105×51cm 2014年
《偶然兴到写墨荷》68×137cm 1994年
《大荷塘》94.5×179.5cm 1999年
《湖面结冰的暖冬》95×178.5cm 1989年
《平生最喜看白荷》135×67.5cm 2022年
《七月白荷开》137×68.5cm 2014年
《夏日》78×171cm 2022年(横屏观赏)
《清气徐来》65×133cm 1994年(横屏观赏)
《莲乡露冷》68×137cm 1993年(横屏观赏)
《七月的荷塘》145×365cm 2021年(横屏观赏)
《花繁叶茂大荷塘》145×365cm 2021年(横屏观赏)
《红荷白荷开满堂》122.5×244cm 2019年(横屏观赏)
《荷塘盛夏》124×320cm 2005年(横屏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