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心浇灌 静待成长》第一部分 第一章 概述
发布时间:2025-05-17 22:29 浏览量:6
《悉心浇灌 静待成长》
第一部分 家庭·家教·家风
第一章 家是温馨的港湾,是成长的摇篮
概述与导读
这一章共分五节,构建和睦温馨的家庭、传承家教 荟萃家风 、家庭兴旺发达,有其方法可循、 家庭生活不可缺少仪式感和 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
在第一节 构建和睦温馨的家庭中,首先讲了家是家人组成的家庭,家是父母,是伴侣,是儿女组成的安乐窝,是一个人生活休憩的地方。家是剪不断的血脉亲情,是放不下的牵肠挂肚,是离不开的绵绵情意。家是你的根,家是你的魂,家人是你一辈子的依靠。家是你一生的归宿,有家,就有归处;有家,就有动力!
家不是战场,不要动不动就吵吵闹闹,不要随随便便就恶语相向。家,是需要维护和经营的,家人,是需要包容和理解的。
家是温馨的港湾!家是成长的摇篮!此生此世,我们只有一个家,要想家庭幸福温馨,一定要好好经营它!必定要家庭和睦,家和万事兴!
接着,以孩子“我”的出生,认识家入手,“我来到我的家给全家人带来了欢乐和希望。”
“我们的家,充满了爱。爸爸辛勤工作,赚钱养家,是对家人的爱;妈妈忙着做家务,打扫卫生,是对家人的爱;奶奶做出香喷喷的饭菜,是对家人的爱;我知道,爷爷跟我讲故事,也是对家人的爱。我要认真学习,回报家人的爱!”
然后,又讲了一个家庭,就像一首欢快的曲子,每个家庭成员都是曲子里的音符,只有每个音符在各自适当的位置,才可以奏出动人的乐章。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是一家的天德星,以德为根。老人有德是最好的风水,最高等的风水。老人有道才有德,无道便无德,有德才有福,无德便无福。
父母都是中年人,中年人肩上的责任重大,上有老下有小,是家里的顶梁柱。是家庭和睦的关键,是家庭幸福美满的主宰。
中年人上要尊老,始终和颜悦色对待父母。下要爱幼。用感恩心去完善一切,让家庭上下和睦。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是父母生活的影子,父母的言行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
在第二节传承家教 荟萃家风中,从家庭是梦想启航的地方,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开始,介绍了家教是家长对孩子的言传身教,是父母长辈对后代子女的教育及影响。往往体现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家风是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形成的文化,是世代相传的风尚,是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家庭文化。
“家风”二字,包含着一个家庭处世的原则,为人的底线,做事的格局,代代相传,影响每个人的一生。家风优良,家族人才辈出;家风不正,祸患无穷。
家风,是一个家庭最稳固的基石,决定着未来的日子是否走向兴旺。家风,是一个家族幸福的根源所在,牵连着每个后代的人生走向。万贯家财,不如良好家风。家风端正,福气自会到来。世世代代,才能长盛不衰。
虽然很多人都想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家庭的现状,但一个人的努力是没有用的,因为家不是一个人的家。家是一个整体,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家的组成部分,只有当每一个人都变好时,家才会变好。
如果家人之间都能和睦相处,遇到任何事情都能有商有量,每一个家人都在努力为更好的生活打拼,那么,这样的家庭就会越过越好。
最后,讲我们要教育子孙后代,要有长远的目光,脚踏实地一辈子,才有可能保证一家安稳。
所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变通的本质,就是为了自己和家庭更加长久。唯有做到与时俱进,这个世道才不会抛弃你。
现实,终究是很残酷的,弱肉强食,顺道者昌,逆道者亡。跟不上时代,而运被时代淘汰,就是“财富洗牌”的真相。
真正的好财运,真正的好风水,都跟人之变通的本事有关。你变通了,也许命就改变了。
在第三节家庭兴旺发达,有其方法可循中,告诉大家,教育子女,是家庭长期兴旺发达,代代传承的不二选择。家人之间,理解是根本,宽容是需要,沟通最重要。
勤俭节约,积德行善,是一个家庭必不可少的根本。
干净整洁的家庭,能给孩子带来积极的能量;凌乱不堪的家庭,则无法给孩子带来正面的影响。最好的教育就是言传身教。
“无微不至”的教育,就是父母对孩子的躬身示范。
有出息的孩子,从来不是天生的。它离不开家庭的熏陶,离不开父母的培养。
有出息的孩子,都来自这7种家庭:重视教育的家庭,乐观积极的家庭,热爱学习的家庭,情绪稳定的家庭,尊重孩子的家庭,房间整洁的家庭和讲究规矩的家庭。培养孩子遇事有自己主见,处世有自己章法,心中有自己目标的能力,这才是对孩子最成功的教育。
有规矩的自由叫活泼,没有规矩的自由叫放肆。家庭没有规矩,孩子就没有原则。没有原则的人,多半对事、对人缺乏敬畏心,不受管教,自然难有出息。
在第四节 家庭生活不可缺少仪式感中,强调了仪式感的重要性。
家庭生活不可缺少仪式感,尤其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要可少就是仪式感。仪式感教育“三部曲”:营造学习氛围的神圣性,注重学习过程的规范性,把给孩子的“爱”适当藏起来。
孩子的学习潜能需要激发,而关键在于父母是否能够以身作则,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小而美的家庭仪式、个人仪式、小集体仪式,能给孩子带来亲密、安静和真实感,能抵达人心,所带来的教育效果会更好。它能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秩序感和学习习惯。
给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孩子要什么给什么,久而久之孩子会把父母的无私付出当做理所当然。启发孩子学会用感恩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付出,让孩子先从感恩父母开始。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父母这辈子最重要的事业。作为家长,千万要关注孩子的品质培养问题,别总是认为孩子还小,将来会改变的。别在孩子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段,潜移默化着他们的纯净。
在第五节 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中,介绍了一些家庭教育的误区,是大家需要注意避免的。
家庭教育的十条原则,是一切教育方法的基础。陪伴在先,教育在后;咬住底线,放大空间;少用权力,多用规则;设计策略,培养习惯。
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鼓励孩子积极向上,使孩子充满自信;鼓励孩子努力学习,促进孩子品行高尚;鼓励孩子自立自强,帮助孩子热爱劳动。
引导孩子学会与人交往,鼓励孩子纠正缺点。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每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庭。作为父母,不能只关注孩子,而忽略了自身的教育。莫让在孩子身上偷的懒,成为人生不可弥补的遗憾!
如果父母只顾挣钱不陪孩子,看不到孩子的错误,总是拿孩子跟别人比较,要求孩子无条件服从自己,不能说“不”,更不能反抗,自己不上进不严于律己,对孩子的期望过高,一直忽视孩子情绪,这样培养的孩子,大多是问题孩子。
过于保护,导致孩子无法独立;过于宠溺,导致孩子性格缺陷,过于迁就,导致孩子刁蛮任性;过于唠叨,导致孩子叛逆对抗;过于关爱,导致孩子不懂珍惜;过于严格,导致孩子讨厌学习;过于奢侈,导致孩子好逸恶劳;过于节俭,导致孩子内心自卑;过于关注,导致孩子难以专注;过于焦虑,导致孩子倍感压力。这都是家庭教育的误区。
父母对孩子的生活过度干涉,不懂得以身作则,没有足够大的格局,是子女比不过父母的两大原因。
太过溺爱儿子,渴望帮助儿子处理好所有的问题,看上去似乎是一种不求回报的爱,其实却是一种以爱为名的自私。因此,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父母必须要在合适的时机和孩子主动分离。
家教不仅仅是口头教育,更重要的是行为教育,让孩子从家长身上去学习如何待人接物。
最后告诉大家:格局指的是一个人看问题、看世界的观念。最可怕的不是父母没钱,而是父母没有格局。
当一个家庭中,如果父母对孩子的生活过度干涉,不懂得以身作则,没有足够大的格局,出现了这些现象时,就一定要提起十二分的警惕。及时反思自己的教育,改变教育方式,及时止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