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你运动
发布时间:2025-05-17 08:00 浏览量:9
▌文飞扬
说个故事
插画 李伟
女儿步入初三,学习压力如潮水般涌来,往日的活泼好动渐渐消失。每天放学,她便一头扎进密不透风的房间,手机屏幕的蓝光映照着她疲惫却又沉迷的脸。缺乏运动的她,免疫力直线下降,生病成了家常便饭,三天两头跑医院,整个人变得郁郁寡欢、萎靡不振。
看着孩子的变化,我和妻子心急如焚。我们深知,没有了健康的身体,一切的一切都等于零。如此下去,不仅中考要受影响,孩子的健康也会遭受难以挽回的损害。苦思冥想之后,我们决定编造一个善意的谎言。
一天晚上,我故作凝重地对女儿说:“宝贝,你发现没有,妈妈最近身体不太好,越来越胖了,这对健康影响很大。前两天他们单位组织体检,已经出现‘三高’的征兆,医生建议她要多多锻炼,我工作忙实在抽不出那么多时间,另外,我很难说动你妈妈主动去运动,你能不能帮爸爸个忙,每天带着妈妈出去散散步、跑跑步?”女儿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担忧,随后毫不犹豫地点了点头。
第二天傍晚,女儿早早地放下手机,拉着妈妈和我出了门。刚开始,女儿的脚步略显沉重,没跑多远就气喘吁吁。本以为她会放弃,然而,她竟咬着牙努力坚持着。我和妻子跟在后面,看着女儿不停晃动的背影,心中既欣慰又心疼。
此后,每天的散步加跑步成了我们家雷打不动的活动。女儿的身体逐渐适应了运动的强度,步伐越来越轻盈,脸上也恢复了往日的红润。而我和妻子,在陪伴女儿锻炼的过程中,自己的身体也变得更有活力,睡眠质量有了明显地改善。
更可喜的是一学期下来,女儿竟然全勤,一天学习没耽误。看着女儿充满朝气的小模样,我们觉得是时候坦白真相了。当女儿得知这一切都是我们精心策划的谎言时,她先是一愣,随后两眼中闪现出点点泪光。我知道,那泪光里,有感动,有对父母良苦用心的理解。
如今的女儿不再沉迷手机,每天主动拉着我们去散步、去运动。我们一家三口在夕阳下的身影,成了小区里最美的风景。这一场关于爱的“骗局”,让我们收获了健康,更收获了家庭的温暖与幸福。
讲点心理
▌朱晓辉
朱晓辉
资深心理咨询师,中科院心理所硕士,多次参与灾后心理援助项目。北京晚报心理专家团队成员。
人生的重要时刻很多,初三对多数孩子来说也是其中一个。初三的孩子,面对巨大的学习压力和生命发展的重要阶段——青春期。《2023年度中国精神心理健康》蓝皮书揭示了一个惊人的数据,初中生面临心理问题的占比高达30%。让越来越多的父母,正视和关注到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如今孩子们的十四五岁已经不是花季雨季,而是“心理问题爆炸季”。
对于初中的孩子,维持孩子心理健康的重点有三个,有价值、有空间、有依靠。有多少孩子质问父母老师,“我为什么记住数学公式、物理定义、元素周期表?是要我用它拯救世界吗?”这不是孩子们的抬杠或叛逆,而是一个人在拨开人生迷雾时的呐喊。在这个迷茫的阶段,“被需要”是让孩子们感受到自己有价值的最佳方法。有研究表明在172个国家和地区当中,无论经济水平、受教育程度和文化背景有多大差异,青春期的青少年获得价值感的主要方式就是被周围的人需要。有照顾老人、饲养宠物、帮家人工作的孩子更容易体验到被需要的感受,曾经体验到过这种被需要的感受的孩子幸福感明显高于其他没有感受过的孩子。所以说,“被需要”才是青春期孩子的“精神氧气瓶”!
“有空间”这件事情是近些年被讨论比较多的一个话题,越来越多的人都在讨论说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脆弱。但是其实这是对孩子们的误解,孩子们并没有变得越来越脆弱,而是我们消解情绪的空间被极大地压缩了。二十年前青春期有一些不开心不愉快,和朋友去田间跑一跑,河边摸摸鱼,骑上“二八大杠”在街头巷尾“飙车”。摆脱了压抑和糟糕的环境,大量分泌的多巴胺和内啡肽,让我们的考砸的分数和父母的责骂一起消散在了晚风里。而当今社会高频率的信息刺激紧凑的生活节奏,构成了一个封闭式环境,让我们的负面情绪无从代谢,变成了一点就爆的火药桶。其实有空间,这件事情并不高深,就是让我们不停摆脱原有的环境和信息,不停地把注意力聚焦在眼下的事情,让孩子们相信除了那些糟心的外部评价,还有更多的事情值得我们去追逐和重视。
“有依靠”是指人的依恋关系。著名的恒河猴实验,证明了依恋关系是由触摸、运动和游戏来构建的。心理上的有依靠,不是语言和方法上的指导,也不是金钱和资源上的支撑,而是充满了情感的交互行为。
文章中的父母用善意的谎言带给了孩子新的生活模式。一起跑步成为一家人快乐的亲子时光,女儿不必每天沉浸在学习的压力和电子产品的廉价快乐里,而是有更多的时间感受到来自于父母的需要与支持。对于女儿来说,生命的意义也不再是卷子上的分数而是来自于家人的温度。他们的幸福不是聚光灯下功成名就的幻影,是夕阳下一家三口快乐奔跑的身影。
- 上一篇:《歌手2025》首场竞演爆冷不断
- 下一篇:今年84797人申请积分落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