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评莫言获奖,是最为体现主流意识形态的观点

发布时间:2025-05-18 03:26  浏览量:8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评论者甚多,众说纷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真可谓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那么,有没有一种最权威、最全面、最客观、最中肯、最公允、最没偏见、最深入人心、最令人信服的评价呢?

当然是有的!我感到,当代著名作家、原文化部部长、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王蒙评莫言获奖,是最为体现主流意识形态的观点。

莫言获奖是一件大好事

王蒙不止一次说过,莫言获奖是一件大好事。

早在2012年10月11日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当天,王蒙第一时间以短信形式向莫言发去祝贺。随后,王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莫言获奖,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莫言是中国最具代表性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在国内外的影响很大,大家对莫言都有很高的评价。我做过统计,目前在全国当代作家中,莫言的作品翻译为各种外文数量是最多的,发行量也是最多的。同时,莫言也是当代中国仍然非常活跃的、作品较多的、也引起了各方注意的一个作家,所以我对莫言的获奖致以热烈祝贺。莫言获奖,说明了中国当代作家、以及中国当代文学成就获得了世界的关注。”

后来,在一次大学演讲中,王蒙进一步讲道:“莫言得奖是一件好事。莫言得奖,因为直到得奖以前都有很好的评论家、文学家、教授在那声言:‘十年之内,二十年之内中国的任何作家都不可能获诺贝尔文学奖,如果莫言得了奖,我从此戒饭!’不是戒烟、戒酒,是戒饭。撂过这种狠话!我们经常得到的一些说法就是,‘中国当代文学是没有希望的!’所以这个诺贝尔文学奖得了以后,起码戒饭的先生他可以少说一点话,少说一些贬低当代文学作家的话。”

王蒙还曾专门撰文《莫言获奖十八条》,其中说道:“我们可以通过莫言获奖这一好事,总结提高以非强势非世界主流的古老独特文化,面对强势主流文化时的各种经历与经验教训。我们应该逐步树立不卑不亢,实事求是,明朗阳光,该推则推、该就则就的敢于正视、敢于交锋、敢于合作、敢于共享的通情达理、尊严、自信、坦然的态度。”

王蒙多次肯定莫言获奖是一件好事,我想这是正确看待莫言获奖的一个最基本的立场和态度,唯有基于这个立场和态度,才能全面、客观、理性、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莫言。立场决定态度,态度决定一切,如果没有这个基本立场和态度,评价莫言就会走到邪路上去。如今一些人肆意诋毁抹黑贬损攻击莫言,根源就在于没有这种基本立场和态度,没有大是大非的观念,没有一颗清醒理性的头脑。当然,他们的评价也就毫无任何价值和意义!

你讨厌莫言,你不看就完了嘛!

谈到有人讨厌莫言,王蒙说:“有的说我就是讨厌莫言的作品,你讨厌你不看就完了嘛!诺贝尔文学奖的奖金是从那个基金会给钱,又不需要你纳税,这个你可以不去管它。但是他得奖毕竟是一个好事,一个是对当代文学是个好事。我说过,我说中国作家有两项原罪:一个是没有得诺贝尔文学奖;一个是没有当代的鲁迅。没有一个自称我就是当今鲁迅的。诺贝尔文学奖至少现在可以说,我们很熟悉的‘小哥们’莫言就得了。有一种无聊的议论,就是认为莫言得奖不够格,原因是莫言没有认真地反体制,这不是要求作家又红又专了,是要求作家又白又专,不是红卫兵,是白卫兵,与红卫兵的思想方法差不多。太幼稚也太可叹了。”

王蒙的仗义执言,在众多诋毁贬损莫言的聒噪声中,显得尤其可贵、珍贵。

莫言曾说:“不管我配不配诺奖,我都已经获得了诺奖,是该回到书桌前写出好作品的时候了。”莫言看自己是如此达观,有如此清醒的认识和透彻到这样的程度看待自己的几无!

我们很多人可以不拿诺奖,也可以不写小说,还可以不拿莫言当回事,甚至鄙视他,但不能不做人!不能不做一个讲真话、待人诚、有点达观的人。你可以不爱,但请别伤害!

如果中国出现更多的莫言,中国将会有所不同

王蒙认为,莫言获奖不是偶然,他能获奖源于他写得非常好,他好的特点一个是他特别善于写感觉。第二是莫言的想象力很开放。再次是莫言写作踏实,热情洋溢。他的细腻的艺术感觉,超勇的想象力,对于本土人民特别是农村生活的熟悉,他的沉重感、荒诞感、幽默感与同情心,他的犀利与审丑,他的井喷一般的创作激情与对于小说创作的坚守,都使他脱颖而出。

谈到莫言获奖的积极意义,王蒙说:“莫言获奖的最大积极意义在于,他使中国堂而皇之地走向了牛气十足的‘诺贝尔’,也使‘诺贝尔’大大方方地走进了摸着石头过河的中国。莫言在瑞典学院的讲话《讲故事的人》获得了诺贝尔所在地的知识界的好评,也全文刊登在了《人民日报·海外版》上,这太好了。它有利于民族、本土、中国特色与西欧、北美、基督教文明即所谓普适或普世的交通直至对接,用文学的夸张来说,它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和谐世界、和谐社会的构建、文化的繁荣发展走出去与请进来。如果此后中国出现十个二十个更多的莫言与获奖事态,中国将会有所不同,世界将会有所不同。它的意义要慢慢地看。一些持反面看法的鼓噪者,正是力图用零和模式,用非此即彼的思路来简化世界。”

王蒙是高瞻远瞩的,高度评价了莫言获奖的价值和意义,并寄希望于中国文学能更好地走向世界、融入世界,更期盼中国有更多的作家获奖,那将是更大的好事、盛事!

作家张炜曾命名文学说:“文学就是一个民族的梦。”如今,莫言圆了中国人的文学梦,莫言圆了中国文学人的诺奖梦!

到2035年,我国将建成文化强国。还有差不多10年时间,让我们一起满怀热望,坚定文化自信,更加热爱文学,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精神状态、文化修养,为早日建成文化强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