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到75岁就好,再往后,活着也没啥乐趣,长寿也不一定是好事

发布时间:2025-06-23 18:41  浏览量:8

都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如今科技进步,医疗发达,活个 七老八十仿佛成了常态。

可说句心里话,人到75岁其实就差不多了。

再往后,活着究竟是福还是累,谁的日子到底更舒服?有些话,我们得敢讲,也得想清楚。

中年是“夹心饼”,上有老、下有小,自己还要操持柴米油盐。

拼了一辈子,终于盼到熬白了头发,却发现父母走了,孩子也各自忙着。小时候总嫌父母唠叨,老了才知道家里没人唠叨,才是真正的寂寞。

活到七十五,这大半生尝尽了酸甜苦辣,喜怒哀乐都演了一遍,真的就像那首歌词,“经历风雨,才知道珍惜。”

年轻时想风风火火干一场,中年时琢磨着柴米油盐,老了反而喜欢上安静,看日头慢慢西斜,喝一杯淡茶,笑看一切云卷云舒。

可要是再往后,七十五八十,一天天数着过,身体这处疼那处疼。身边的亲朋一个个走得走,散得散。

有时候,比身体更痛的,是那份孤独。

你想聊会天,人家不在了,街坊邻居换了几茬,又怕打扰年轻人。“人生最痛苦的,并非死亡,而是被彻底遗忘。”

这是杨绛先生说的,怕就怕人在世,心已没了归属。

说到底,谁都逃不过时间。头发白了,牙齿松了,器官也罢工。

哪怕亿万家财,终究敌不过一个疾病缠身。

有人说,人生就像一朵烟火,最美的时候就该归于宁静。

这不是消极,而是懂得,能好好陪家人,能健康自在,不聋不哑,活到七十五,其实真的足够了。

太长寿,反而像橘子皮,扒拉到最后,只剩苦涩和煎熬。

回头看一看,大多数中年人遇到的问题也难逃这几个字:压力、焦虑、孤独。

父母年纪大了需要照顾,孩子还在上学上班,自己却已力不从心。

以前盼着下班回家就是幸福,现在下班回家屋里冷清,一个人吃饭、看电视、睡觉。所谓“空巢”家庭,就是最真实的写照。

老年人更容易患得患失,看着朋友圈里有人晒孙子,有人旅游,有人聚会,自己却更多的是对着窗外发呆。

儿女工作忙,“有事再联系”。

听着楼下孩子们的欢笑,感受着隔壁邻居的嘈杂,心里总觉得缺点什么。

长寿,若没有可以聊天说话的伴侣,又没有孩子经常来看望,那便只剩下一副孤单的壳。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世界上还有很多温暖值得我们珍惜。

比如,顽皮的孙子绕着你的腿跑,比如老伴儿一句叮咛的唠叨,一碗热腾腾的馄饨,一场春日缓缓的暖风。

老去不可怕,可怕的是丢了希望,寂寞了心灵。

人生七十五,别再贪求长命百岁,多活几年不如多活几分明白。

该吃吃、该喝喝、能走走就出去看看。

想做的事情就趁现在,别等到哪天病榻不起才悔不当初。别等眼睛花了、耳朵背了、腿脚迈不动了,才发现那些心愿来不及实现。

鲁迅说:“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中年到老年,其实就是慢慢放下,慢慢看开。

老一辈人留下那么多宝贵的道理,无非还是一句话——人生不必太满,刚刚好才最好。

所以啊,活到75岁很值,能陪家人走过春夏秋冬,能坐在老房子的阳台,看小鸟落在窗台。

再往后,若还能清醒地数星星、晒太阳,当然是欣慰,但千万别把长寿看成唯一目标。与其苟且拖延,不如精彩地告别。

人生是一首歌, 跌宕才动听。愿所有朋友,七十五岁时,还笑得开怀,活得通透。

子欲养而亲还在,杯中酒、桌上菜、身边人,都在就是最好的时光。

此生无悔,天地有情,知足就好,不必贪多。

你觉得呢?留言聊聊,你理想的老年该是什么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