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100多国,中方代表点名怒斥美以,说出在场多国不敢说的话

发布时间:2025-06-24 15:36  浏览量:10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具体资料赘述在文中和文末!

美国对伊朗实施了新一轮空袭,宣称打击核设施,这一幕与二十年前对伊拉克动武前的情景十分相似。

于是,6月22日,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对其进行“口诛笔伐”,但迫于美国的世界地位,很多国家都选择沉默、观望、含糊其辞时。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当着全球媒体和100多个成员国的面,说出了许多国家不敢说的话。

二十年前,时任美国国务卿的鲍威尔,在联合国安理会,高高举起一小瓶白色粉末,他信誓旦旦地告诉全世界,这就是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铁证。

然后,战争爆发,伊拉克分崩离析,中东的战争被彻底打开,而那瓶所谓的“证据”,最终成了一个贻笑大方的历史段子。

如今,同样的剧本,换了个主角而已,还是那个熟悉的借口,还是那种单边的行动,只是这一次,聚光灯打在了伊朗身上。

美军的“午夜之锤”行动,听起来威风凛凛,做派却像个街头霸王,它绕开了联合国,无视了国际调查,单方面给伊朗“定了罪”,然后直接动手。

联合国为此紧急开会,会场上唇枪舌剑。中国代表傅聪的发言毫不客气,直指美方的行为严重违反《联合国宪章》,粗暴侵犯伊朗主权。

那句“强烈谴责”,掷地有声,在外交辞令里,这四个字的分量,约等于指着鼻子骂了,代表着北京的怒火已经到了一个极点。

俄罗斯代表涅边贾更是补上了“神之一刀”,他慢悠悠地问美以两国代表:你们指责伊朗拥核,可拥核的以色列至今没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反倒是伊朗,一个接受着最严苛核查的国家,却成了你们的打击目标。

这就是典型的“州官放火,百姓点灯”,此言一出,美以代表在会场上瞬间集体失声,再也找不出半句像样的辩词。这足以说明,他们这次的理由,在阳光下根本站不住脚。

这种“先发制人”的逻辑,本质就是霸权,如果今天默许了这种逻辑,那明天任何一个国家都能随便找个借口,去打击另一个它看不顺眼的国家,到那时,这个世界还有什么秩序可言?不过是一个谁拳头大谁有理的斗兽场罢了。

除了中俄,绝大多数国家都对美国的空袭保持了沉默,这沉默并非赞同,而是恐惧,大家心知肚明,跟世界第一强国公开叫板,代价实在太大。

连伊朗这样的中东强国,说打就被打了,那些更弱小的国家,又能如何自处,它们怎能不害怕,今天发生在伊朗身上的事,明天就可能降临在自己头上。

这就是赤裸裸的现实:在绝对的强权面前,道理往往是苍白的,强权本身,有时候就是规则,在这样一片死寂的氛围里,中国代表顶着压力,当着一百多个国家公开斥责美以,那声谴责,替无数敢怒不敢言的国家,说出了心里话。

中国为什么要为伊朗“强出头”?这当然不是简单的路见不平,把视角拉远一点看,美国这次的打法,其实是在试验一种全新的战争模式:美国出剧本、定罪名,盟友当演员、下黑手,最终目标是在别国制造混乱,扶植一个听话的傀儡。

这套“代理人打击、遥控式干预”的战术,一旦在伊朗身上验证成功,未来就可能被轻易复制到任何它想干预的地方。

比如中东、非洲、拉美,甚至中国的家门口,东南亚,而这些地方,恰恰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深入布局,经济利益盘根错节的战略要地。

所以,中国这次发声,维护的不仅是伊朗的主权,更是那个“不能随便找个借口就打人”的国际规矩。因为我们清楚,今天对这种践踏规则的行为保持沉默,就等于为自己未来的困境埋下了伏笔。

最讽刺的一幕,发生在美国打完人之后,伊朗议会强硬表态,要通过动议“关闭霍尔木兹海峡”,掐住世界能源的咽喉。这下轮到美国急了,高官第一时间联系中方,希望中国能出面“劝劝”伊朗,别走极端。

自己放火烧山,眼看火势要失控了,却跑来找别人当消防员,动手前怎么不商量,现在知道怕,这种行为,除了暴露其骨子里的蛮横与短视,也让全世界看清了它的虚弱。

正如澳大利亚一家媒体评论的那样:这一周,世界看到了中美的鲜明对比,一边是美国主导军事打击,把世界推向战争边缘,另一边是中国四处斡旋调停,与多国展开能源与基建合作,文章的结论很直白:“中国在广交朋友,而美国在制造敌人”。

文章信源:

观察者网---2025.06.23:《美国对伊朗核设施发动空袭后警告“别报复”,“全世界都在等待伊朗回应”》

北京日报---2025.06.23:《美国呼吁中国“阻止伊朗”,外交部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