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过夏天
发布时间:2024-07-19 07:32 浏览量:9
今年的夏天特别热,人们见面,开口就是“热死了”的话题。
我家场院边有棵大桑树,我又选一棵野生弥猴桃栽在桑树旁,其蔓长起,攀爬上桑树各枝,蒙络连缀,片片肥大的叶子,厚实地铺盖在桑树各枝上,与桑树叶连成一片绿荫荫的巨伞伞帘。人们常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其实,自己栽树也能自己乘凉。
就是,桑树与桃树合力搭起的一片绿,在炎炎夏日那就是一个凉亭,在村口,在我家场院边带来许多凉意。看到绿藤缠绕、绿叶成荫的绿棚,心里热腾腾上蹿的燥火便会很快熄灭。走进棚里,须臾让人感到丝丝凉爽扑面而来,暑气立刻消退。凉棚下,我特意引来门前山下的山泉水,置光滑山石数块,为桌为凳,于此读书品茶,沐风小憩,所享之清福不可言喻。
“小庭有月,小院有花”,在红尘尽头的一片宁静里,最喜欢做的事,就是阅读。
汪曾祺《夏天》一文的开篇语是:“夏天的早晨真舒服。”是的,我也以为夏天的早晨,不冷不热,草尖上洒满晶莹的露珠,凉风浸润,鸟儿欢歌,是四季间最可人的时候,当然也是最适合做事的时候。许多该读却没能读的书就放在这时读。读过台湾作家张晓风的《有个叫时间的家伙走过》,我又读余秋雨的《雨夜短文》。我忒喜欢余秋雨先生的文章,特别是他的散文作品。
先生文章,汪洋恣肆,洋洋洒洒,一篇文章动辄几千字,或上万。字多篇长,但几句读进去,欲罢不能,一气读完,不禁还要掩卷回味许久,这样非但不觉累,反而酣畅淋漓。
先生文章里没有小清新、小哲理、家长里短、儿女情长等蜜糖气,字字句句,或独立,或排列,挺拔高大,宛若名家笔下的中国画,墨气氤氲,气象不俗。读先生文章不只能长知识,还能让人突然开悟人生的许多,还能让人有若赏画般的赏心悦目。
这时我还喜欢欣赏一幅画。那年夏天我的一篇文章与《竹梧消夏图》这幅画一同出现在一本杂志上。我喜欢,就让一画家朋友为我临摹了一幅,每到夏天,就挂在书房欣赏。“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夏日消暑纳凉,正如宋代诗人杨万里所说,竹林深处密林下,就是绝佳好去处。而古人这一消暑纳凉之景,在明代著名画家仇英所作的《竹梧消夏图》上展现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让人观画都不免心生凉意,满眼都是惬意的夏日生活。清凉一夏是读诗。绿树荫密,风暖昼长,蝉歌蛙鼓,自有美好的夏天徐徐展开大幕。古诗有云:“一夜熏风吹春去,万物并秀迎夏来。”夏日,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季节。阳光灿烂,万物蓬勃生长。既然春风也留不住,夏日时光莫要辜负。夏天正是读书天,读诗也应景。晚风徐吹,倦鸟归林,蜻蜓戏水急,蝴蝶相伴闲,斜阳泼彩半山浓,河水流金两岸青……这时,我往往是携一本诗书,于门前河畔,或泠泠的溪水间找一处光滑洁净的连山石,坐下,择喜欢的诗句朗读,让温馨的一天在向晚依然。
手捧一本诗书,犹如把握一片绿荫。沉浸在古诗词之中,在方寸间领略“行万里路”的畅快,燥热与喧嚣在文字的洗涤中逐渐退去。“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我看到了小荷的娇柔之美;“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我感受到了山林的静幽之境……不贪多,个把钟头,一两首唐诗,一两阕宋词,诸如《初夏睡起》《山亭夏日》《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独自行走在诗词的夏天,那是很美的事儿。读到会心处,往往心头生津,满身满心的凉意。
夏日小趣还多哩,如养花、打理园子, 院外烟火院里诗,等等。但文章显长得作结了,却不得合适的收尾句子。妻叫吃饭,只好撂下笔去厨房端碗。我喜欢搬把小椅坐在院里树荫下的各色正开的花间吃饭,妻子多次说我不雅,我就是不改。正好有作家朋友视频通话,见我端碗坐在花间吃饭,大惊:“坐在花间吃饭,生活之趣也!”朋友之语,让我突然就有了文章结尾。
就这样过夏天——日子有小趣,生活才会时时都有美好,生命才会从容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