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当今文化的江湖中,诗歌大赛本应是一方纯净的圣地,是文字与灵魂共舞的舞台,是诗人们切磋技艺、展现才情的擂台。然而,首届 “五粮液杯” 中国诗歌大赛却像是一场突如其来的闹剧,将诗歌与商业、质疑与争议搅和在一起,让人不禁对这场赛事背后的真相产生深深的怀疑。 先瞧瞧那获得 10 万元特等奖的海男作品《杯中酒从哪里来》 ,通读此诗,扑面而来的不是诗歌应有的空灵意境与深邃哲思,而是满满的五粮液 “酒香”。“我抱着五粮液酒,赴天地间的宴堂”“启开了瓶盖时,才想起来 / 这瓶酒的名字叫五粮液”…… 这一句句直白的表述,与其说是诗歌创作,不如说是为五粮液量身定制的广告词。在诗歌的世界里,酒常常是寄托情感、抒发胸怀的意象,但这里的五粮液却如此生硬地闯入,毫无美感与诗意的融合,实在让人难以将其与真正的诗歌艺术挂钩。不禁让人想问,这到底是一场诗歌的盛会,还是五粮液的广告盛宴? 有人或许会说,诗歌与酒的渊源由来已久,诗酒文化本就相互交融。这话不假,古有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将酒与孤独寂寞的情感完美交织,创造出千古传颂的佳作;今也有不少诗人借酒抒情,让酒在诗歌中升华情感、丰富内涵。可在这次大赛中,五粮液却像是一个强行插队的闯入者,打破了诗歌原本的和谐韵律。在诗歌的舞台上,商业元素若不能以巧妙、自然的方式融入,就会显得格格不入,沦为众人诟病的焦点。再看这场大赛的评选过程,虽然主办方声称每件作品都有编号,获奖作品由评委选出,每个环节都有记录。但网友们的质疑并非毫无道理,为何获奖的多是文坛知名人士,而普通文学爱好者却难有出头之日?是普通爱好者的作品真的差到不堪入目,还是背后存在着一些不为人知的 “潜规则”?当诗歌大赛的奖项被一些特定的人群垄断,当商业利益与文学奖项纠缠不清,这场大赛的公信力又何在呢? 诗歌,本应是人们在精神世界里的一方净土,是用文字搭建起的理想殿堂,承载着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与向往。它不应被商业的铜臭所污染,更不应成为某些人谋取利益的工具。此次 “五粮液杯” 中国诗歌大赛,无疑给诗歌界敲响了警钟:在追求商业与文化融合的道路上,千万不能丢了诗歌的初心与灵魂。否则,即便大赛的奖金再丰厚,场面再宏大,也不过是一场华而不实的闹剧,最终只会让诗歌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沦为被调侃与讽刺的对象 。希望未来的诗歌大赛,能真正回归诗歌本身,让诗歌的光芒照亮每一个热爱它的人,而不是被商业的阴影所笼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