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振远|阿远致仕洞明:05.何时没有“边缘化”
发布时间:2025-06-23 04:25 浏览量:8
蒋振远|阿远致仕洞明:05.何时没有“边缘化”
“边缘化”这个词,听起来就让人感到不舒服。“边缘化”,即被排斥在主流之外,看看我们周围人的工作经历,也确实证明了这个观点。工作中,有些同志因为坚守自己的正确理念,不愿意随波逐流,结果就被慢慢地边缘化了。这就像航行在大江里的船,永远进不了主航道了。要想改变命运,只有靠自己的努力、自己的奋斗了。
这么多年来。我深感这种被边缘化的现象,不仅仅是对个人的不公,更是我们事业的巨大损失。那些被边缘化的人,往往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思考;他们的声音,应该被更多人听到;他们的理念,应该被更多人理解和接受。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他们的声音往往被忽视,他们的理念往往被误解。这让我们感到痛心、感到愤慨。
早在2500多年前,墨子就预见到了这种状况:“良弓难张,然可以及高入深;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 ;良才难令,然可以致君见尊。”(《墨子·亲士》)强弓难以拉开,然而可以射得高射得远;良马难以驾驭,然而可以负重行远;贤士不好驱使,但是能够使国君更加受人尊敬。
墨子提倡治国应该重用贤士,让通晓历史、明辨是非、重视道义的贤人智士,自由地发表意见,提出良好的建议,国家才能长生保国,维护长治久安。如果怠慢贤士,忽视贤士的作用,则会导致昏政亡国。与其馈赠宝物,不如劝进贤士。这些思想,极具积极的现实意义。
不少人也知道,真正的人才是“良才”,不容易驾驭。我们对于“良才”的评价,不能仅仅看到他们的不足,更应该看他们的才智和为国家所做的贡献。要用正确而全面的观点,看待“良才”的缺失和优长。优秀的人才,能够为国家或社会的崛起带来贡献,应该被珍惜。
在实际工作中,一些“良才”,他们没能达到领导者想要的思想高度,可又不能没有这批人,就被边缘化了。这样的“良才”应该得到尊重,领导者不应给以偏见。要在平等与尊重的原则下,跟他们谈理想、谈民族大义、谈国家未来……
我表达对“被边缘化”现象的担忧。是为了许许多多踏实工作求上进的人。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呐喊,能够唤起更多人,特别是手中有一定权力的人,引起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和思考,让公道、正直、上进,真正回归到应有的轨道上;让“良才”,都能享受到公正的待遇,让公道、正直、包容,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袁树雄的《早安,隆回》这首歌。歌中对人性的赞美,在精神层面折射出的中国力量,正是这首歌曲激励人心的地方。没有“边缘化”?我们将迎接灿烂的曙光;没有“边缘化”?我们将迎接崭新的黎明;没有“边缘化”?将会给我无穷的力量,勇敢地向前行;没有“边缘化”?将会是夜空中最美的星星,照亮我一路前行;没有“边缘化”?将会是生命中最美的相遇,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按照这个的思路,我们可不可以这样想:没有“边缘化”?大家和平相处,这世界将是朗朗乾坤;没有“边缘化”?人人心情愉快,这社会便是清风花开。没有“边缘化”?人人生活很好,这天地会是继往开来;没有“边缘化”?大家齐心协力,这天下都会为我们点赞……
二〇二五年六月二十二日星期日
感谢阅读!
欢迎转发、关注!
愿与君携手共赏更多智慧的光芒!
蒋振远:中共党员,中学特级教师;“适时施教”理论创立者,新中国课堂教学的开拓者(2009新中国百位教育大家);墨子研究学者;中国教育学会“适时施教”课题组组长;山东省滕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原所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任:中国墨子学会职业教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枣庄科技职业学院特聘教授。从教54年,精心致力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悉心努力践行墨子的教育思想。主要著述:《适时施教的艺术》《墨子寓言故事选》《二十一世纪的育人要略》《墨子教育思想解读》《新课程背景下适时施教的艺术》《适时施教的感悟》《墨子教育新论》《执铎弘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