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川县坝顶村:从“留守村”到“生态明珠”的乡村振兴之路

发布时间:2025-06-26 07:18  浏览量:5

夏日的武川县可可以力更镇坝顶村,20余万平方米的坝上居生态园内游人如织。谁能想到,这个如今集餐饮、住宿、观光于一体的“网红打卡地”,几年前还是青壮年流失、产业凋零的“留守村”。

“过去村里只剩老人守着旱地,没有其他产业,现在坝上居生态园开业一年就为村集体带来可观收入,村民人均年增收3万元。”坝顶村民委员会主任王利忠指着墙上的老照片说,“2017年村里常住人口不到80人,60岁以上的占七成。那时全村靠旱坡地种莜麦、土豆,年轻人宁愿进城打工也不愿回来。”

坝顶村的蜕变始于2018年。在市区经营餐饮店的村民赵喜才返乡时发现,村子距市区仅45分钟车程,到哈达门森林公园仅8公里,区位优势显著。他提出的“打造休闲驿站”设想,很快在镇政府“一村一品”政策扶持下落地——2024年6月,总投资700余万元、占地20余万平方米的坝上居生态园正式运营。

坝上居生态园依山而建,记者在这里看到,村内传统民居经改造后焕然一新,既保留了乡土特色,又融入了现代元素。彩色风车组成的“风车长廊”与蓝天绿野相映成趣,构成油画般的景致;数顶五彩露营帐篷散落在草甸上,配套多种娱乐设施,吸引年轻游客体验“与自然同眠”的野趣。

据了解,坝顶村一直鼓励村民参与旅游服务,坝上居生态园的运营为村民开辟了多条增收渠道。该生态园优先聘用本村20余名劳动力,带动10余户村民增收,两名年轻村民返乡创业。一位村民告诉记者:“自从发展旅游后,我家开的农家乐每月能增收3000多元,收入比过去单纯种地多了不少。”此外,坝上居生态园还流转6万余平方米旱地,种植观赏性花卉和农作物,采用入股分红模式,每亩每年保底收益100元,且每年将收益的5%上缴村集体。据悉,2024年该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8万余元。

立足现有资源,坝顶村正谋划“农文旅养”深度融合。王利忠告诉记者,下一步将联动中草药基地、芍药花海及哈达门森林公园等资源,开发“观光+研学”线路;同时探索“乡村养老”新模式,利用坝上居生态园闲置客房改造康养公寓,吸引城市老年人体验“田园养老”。“我们要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王利忠说。目前,武川县已将坝顶村列入乡村振兴示范点,未来将在基础设施升级、产业联动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夕阳西下,坝上居生态园里笑声不断。来自包头的游客李女士边拍视频边说:“没想到武川县藏着这么美的乡村,明年要带父母来常住。”这个曾经的“留守村”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

青山为幕,沃土生金。昔日的坝顶村,如今已蜕变为武川县乡村振兴路上的一颗“生态明珠”。从土窑改造的民宿里飘出的烟火气,到特色产业撑起的致富路,再到文旅融合绘就的田园新景——这片曾经的“山沟沟”,正成为首府近郊乡村振兴的生动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