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买家逛6家中国工厂,逢人就问 这能造吗?得到的答案出奇一致

发布时间:2025-06-26 15:26  浏览量:6

最近奥地利木工工具厂商麦克・扬斯基的中国之行火了。

这位欧洲买家带着2000多种标准工具和6000多种特种工具的图纸。

两天暴走上海、嘉兴、昆山、苏州6家工厂,逢人就问“这能造吗?”

得到的回答竟然出奇的一致,

也直接刷新了欧洲人对中国制造的认知。

麦克·扬斯基(中间浅色衬衫)和其他海外买家一起参观工厂

麦克的第一站是上海漕河泾的“机器人超市”。

这里的工厂能把3毫米到15毫米的精密零件玩出花,从航空发动机配件到医疗机器人关节,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做不到。

昆山的东春精密让他印象最深,这家通过ISO9001认证的工厂,数控加工中心、慢丝切割机一应俱全。

麦克递上图纸,厂长解春直接拉他到生产线:“这个公差0.01毫米的零件,我们用五轴联动加工,三天出样!”

这波操作让麦克发现,中国工厂的“能造”真不是不是吹牛。

在接下来的两天里,麦克又逛了三家中国工厂,他拿着图纸逢人就问“能造吗”?而都得到的答案都是:“可以试试”、“能啊”,“三天做出来”等。

麦克惊讶极了,中国工厂怎么会这么轻松就能搞定?

海智在线平台数据显示,2024年平台订单金额达226亿元,70多万家工厂覆盖97个城市。

从长三角到中西部,构建起一张弹性十足的产能网络。

这种能力背后是中国工厂的“三板斧”:


技术迭代快

欧洲工厂还在用老设备,中国工厂早把AI、大数据玩得飞起。

黑湖科技的“产能地图”实时跳动着数万家工厂的数据。

AI优化工艺让模具利用率提升23倍,智能排产把订单响应时间缩短到原来的1/3。

成本控制狠

同样的设备国内价格只有欧美的十分之一。

麦克算了笔账,欧洲工厂报价10欧元的零件,中国工厂3欧元就能拿下。

质量还更好。


响应速度猛

欧洲工厂接到图纸先摇头:“不确定能不能做。”

中国工厂直接开干:“先试做样品,不行再改!”

这种“先开枪后瞄准”的打法,让小批量、多品种订单轻松落地。

而麦克可不是个例。

广交会上,西班牙商人贝尔纳多・阿尔韦尔达・雷内斯带着隐形厨房设计来找中国工厂。

中西工程师折腾三年,把科技藏进台面。

台面能智能识别锅具加热,不用时却和普通岛台一模一样,产品即将出口欧洲四国。

他感慨:“中国工厂不再是代工厂,而是创新合伙人。”

南非航空采购商盯上了中国的五金件和CNC加工;

美国地下矿井设备商带着老式电话造型的通讯设备来“寻宝”;

巴基斯坦 3D 打印公司专门找碳纤维原料。

海智在线第八届破壁会上,20多位海外买家带着图纸现场“验货”,86%的人找到了匹配工厂。

欧洲买家还有个“绿色密码”——CE和RoHS认证。

以前中国工厂被动应付检查,现在直接把环保玩成了竞争力。

贝尔纳多合作的工厂用认证种植园木材替代天然林,电子元件排放降低30%,还把低碳工艺写入欧盟行业规范。

这种转变得益于中国工厂从“成本优势”到“标准话语权”的跃迁。

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

中国已发布绿色供应链国家标准,推动企业从设计到回收全流程绿色化。

海智在线平台积极推动绿色供应链生态建设,帮助工厂满足欧盟环保标准。

2024年绿色订单占比逐年攀升。

当然挑战依然存在。

麦克吐槽中欧物流成本高,铁路快但贵海运慢但便宜。

海智在线创始人佘莹直言:“中国工厂缺的不是制造能力,而是全球渠道和定价权。”

好在中国正在破局。

海智在线的“产能地图”链接全球买家,广交会的“新三样”即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产品成了出口爆款。

更绝的是中国工厂开始反向输出标准。

柔性太阳能板拿到TUV认证,氢燃料电池低温性能碾压欧美。

麦克离开中国前,手机里存满了零部件照片。

他说:“回去就和团队开会,把订单全转到中国。”

这场欧洲买家的“发现之旅”,撕开了中国制造的面纱:

不是“便宜货”而是 “全能王”。

中国工厂从“按图生产”到“定义标准”,全球制造业的格局真的要变了。

信源:“

《【新型工业化媒体调研行】上海 “智” 造先锋:AI 重构工业新范式下的柔性生产》:工业和信息化部

《关于组织推荐 2024 年度国家级绿色制造名单的通知》: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欧洲买家 2 天逛 6 家中国工厂,逢人就递图纸问 “这能造吗”,得到回答都是……》:上观新闻

《【广交会故事】一位西班牙商人的 “广交会进化论”》:广交会官网

《从广交会看中国外贸强韧性:新能源等 “新三样” 产品大放异彩》:南方都市报

《RoHS 认证,企业出口的绿色通行证》: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