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纵览 | 白求恩第二临床医学院:博学慎思 精诚致远

发布时间:2025-06-27 14:31  浏览量:5

书记院长寄语

学院概况

白求恩第二临床医学院从悠悠岁月中走来,在新时代阔步向前。深厚的白求恩底蕴、永不磨灭的红色传统,激励着它奋勇前行、永立潮头。学院开设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临床医学“5+3”一体化、临床医学(白求恩班)、临床医学(眼科学特色班)四个专业。2011年通过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2019年通过高等学校来华留学质量认证,2024年通过教育部第二轮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是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属(管)、教育部直属、高校附属,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保健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总占地面积18.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3.9万平方米,在建面积31.5万平方米,设有三个院区,分别是亚泰院区,为疑难危重疾病综合诊疗中心;自强院区,为学院传统优势专科诊疗中心;青年院区,为新兴特色专科诊疗中心。

白求恩第二医学院概况

发展历程

白求恩第二临床医学院的前身是1936年建成的伪满洲国新京特别市立医院;后经长春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长春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军委长春军医大学第二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二学院的几次更名。1954年,与白求恩在晋察冀军区创建的卫生学校,即后来的天津第一军医大学合并,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又经长春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吉林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的几次更名,2000年6月,白求恩医科大学与吉林大学等五校合并为新的吉林大学后,医院更名为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白求恩第二临床医学院)。

师资力量

白求恩第二临床医学院多年来默默耕耘在祖国医学教育事业的沃土,有一大批有担当、有信仰、有情怀的医学教育专家,培养了一大批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探索科研、学风严谨的医学事业中坚力量。学院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办学的第一要义,加快课程思政建设,以学生为中心,以求实创新为办学根本,结合现代教育技术与理念努力培养卓越医学人才。

学院早期有我国妇产科学创始人阴毓璋教授、我国第一位用前房角镜检查青光眼的创始人张文山教授、我国开展稻田皮炎综合防治研究项目的皮肤科孙国范教授等。在他们的带领和指引下,后代人传承和发扬前辈们的优良品德,为今后医院各学科发展做出了更大的贡献。

阴毓璋教授 张文山教授

孙国范教授开展稻田皮炎研究项目

眼科教授董世范、王维兴、刘克非、张晓光、吴雅臻,耳鼻喉科教授卜国铉、许亚辉、郭丽娟、金春顺,妇产科教授闫国来、李守柔、王占东、李荷莲,皮肤科教授张民夫、金学洙、段正芳、庞传超。这些传统学科的带头人治学严谨、医技精良,为医院日后的稳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现有专职教师382人,研究生导师387名,其中博士生导师123名。教授占48.7%、副教授占40.6%;博士占83.5%,硕士占14.7%;35岁以下占0.8%,35-44岁占22.3%,45-54岁占51.0%,55岁以上占25.9%。医院现有外聘杰出教授2人;国家级人才2人;教育部高等学校及教育指导委员会临床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吉林省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优秀青年医师”1人。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1人;国家卫健委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长白山学者1人;长白山人才工程领军人才3人、长白英才计划-吉林省医疗卫生领军人才4人、青年拔尖人才1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26人(含退休1人);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14人;吉林省高级专家4人(含退休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1人(10人退休、1人2024年获得);长春市有突出贡献专家3人;吉林省卫生系统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5人;吉林省卫生系统拔尖创新人才5人;吉林大学“唐敖庆学者”20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高级专家1人,省卫生系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23人,省及省卫生系统拔尖创新人才14人,吉林大学唐敖庆教授11人,省级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支,省优秀教学团队3支。

学科专业地位

依托吉林大学综合性大学的多学科交叉优势,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省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等强势学科为引领,在专业建设方面始终走在国内前列。学院是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现有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13个(心血管内科、病理科、普通外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肾病内科、眼科、骨科、放疗科、妇科、心血管外科、皮肤科、重症医学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长春市“十四五”医学重点专科10个;现有品牌学科8个(心血管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妇产科诊疗中心、眼底病科、耳鼻喉科、关节外科、角膜屈光科、放射线科)、优势学科8个(肾病内科、皮肤科、白内障科、心血管外科、青光眼科、肝胆胰外科、生殖中心、病理科)、培育学科3个(康复科、新生儿科、放疗科)。

学科专业地位

秦彦国教授科研团队在国内最先将3D打印技术引入骨科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完成世界首例3D打印铰链型肘关节假体设计制备及置换术,世界首例3D打印全肩,半肩关节假体设计制备及置换术、世界首3D打印半骨盆假体设计制备及置换术。完成半肩,反肩、肘,腕、踝关节以及关节肿瘤假体,骶骨骨整合人工半骨盆和完整半骨盆等8种世界首例3D打印个体化仿生体的临床应用123例,术后两年随访并发症发生率0%。

书记秦彦国教授

王海峰教授科研团队长期深耕神经损伤与修复领域,聚焦脑损伤后类淋巴系统调控机制及干细胞微环境重建两大前沿方向,致力于攻关炎症失控、神经再生障碍等关键临床难题,推动sEVs规模化制备与NIR-II影像技术产业化,联动区域生物医药资源,培育"再生医学+智能诊疗"产业集群。促进脑损伤诊疗技术的创新与转化,在东北地区率先开展脑损伤评估和脑死亡判定技术,培养和建立了吉林省脑死亡判定队伍,参与我国脑死亡判定标准的制定,推动我国脑死亡判定规范化进展。

院长王海峰教授

教材及课程设置

学院已建设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6门;省级精品在线课程3门;省级精品慕课2门;吉林省高校一流本科课程1门;创新创业在线课程建设项目立项2项;吉林大学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项目立项(第一批)3项;创新示范课7门,推荐吉林省高校“金课”建设计划项目1项;吉林大学学科育人示范课14门;各级一流本科课程共计22门;新生研讨课26门;院级在线课26门;院级数智AI课程15门。

近年来,共参编教材70余部,包含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教材40余部及全国高等学校规划教材近20部。受聘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十轮规划教材第10版数字编委5位,受聘《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国医学教育题库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题库》(第2版)副主编1位,受聘《中国医学教育教学案例库/案例版数字教材》副主编2位,编委1位。

左图-创新人才培养多学科交叉线

右图-院级数智AI课程线上教学

学院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全面提高我院人才培养能力为核心点,在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形成课程思政理念的广泛共识,出版了《临床专业课程教学参考案例集》;建立学业导师制,让学生入学之初就能够接受博导专家的全程指导;建设课程思政案例资源1100余例。

教学成绩

近年来获得教学研究项目200余项;荣获中华医学教育技术优秀成果奖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吉林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获省级教育技术成果奖网络教学资源类一等奖1项;省级教育技术成果奖影视教材类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教学专利2项。

书记秦彦国教授以身作则,以身示范,亲自踏上三尺讲台参与教师讲课比赛,荣获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1项,第七届西浦全国大学教学创新大赛特等奖1项。学院教师还荣获第八届西浦全国大学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1项,第十届西浦全国大学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2项;第三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第四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1项;第六届全国数字创意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第七届全国数字创意数学技能大赛一等奖1项;第四届留学医学本科教育青年教师英语授课展示活动“英语授课教学精英”奖1项,第七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1项。首届东北三省一区新医科临床实践教学联盟教师讲课大赛一等奖2项,第二届东北三省一区新医科临床实践教学联盟教师讲课大赛一等奖2项。

书记秦彦国教授荣获第二届

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

书记秦彦国教授荣获

2023年度宝钢优秀教师奖特等奖

学院教师参加教学创新大赛

2024年学院圆满通过新一轮

国家教育教学审核评估

智者先行,率先在吉林省内5G+医学教育领域做出探索。牵头的“5G+远程重症医疗智慧平台”项目,被评为吉林省唯一一个5G+医疗健康应用试点全国优秀项目。该项目于2021年8月17日获国家工信部和卫健委联合批准立项,是吉林省唯一一家“5G+远程重症监护(ICU)”方向的获批立项,也是吉大二院继被认定为5G+远程重症监护技术要求起草组长单位以及获批筹建“吉林省5G医学应用科技创新中心”之后在5G+医疗健康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

学院成功演示了吉林省首例“5G+医疗”

远程手术指导及远程外科手术教学

数智课程线上启动会

科研成绩

我院现有吉林大学客座教授3人,吉林大学客座副教授1人,吉林大学名誉教授2人,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外聘教授25人。2022年吉林大学中外合作双导师项目获批3人。国际科研合作团队建设计划项目获批1项,特色国际合作平台建设计划项目获批1项。

医院现有中国医师协会二级分会副主任委员1名、中国医师协会二级分会副会长4名、中国医师协会二级分会常务委员10名、中华医学会二级分会常务委员5名、吉林省医学会专科分会主任委员10名、吉林省医师协会专科分会主任委员10名、省级科研平台43个。

近三年(2022-2024年),到账科研经费1.4亿元;以第一单位发表SCI检索论文1068篇;获得科学技术奖18项,其中,吉林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6项、二等奖10项;获得授权专利198项,其中,发明专利129项、实用新型专利67项。

国际交流合作

面对国际化的机遇和挑战,学院坚持多层次、开放式国际化的理念,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和优势,加强与国外医学院校的合作与交流,学习借鉴国外先进医疗技术和管理模式,建立通畅的国际交流及协作渠道,促进人才的联合培养。与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梅奥诊所、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日本秋田大学、冈山大学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每年相继派出临床人员学习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定期聘请海外知名专家来院讲学,并依托学院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吸引高水平海外专家到学院参加高水平学术会议、学术论坛并指导学生。在科研方面与美国、英国、加拿大、瑞典等多国家高校合有着密切的合作,合作伙伴逐年递增。

连续成功申请五期吉大学子全球胜任力培训项目,为学生提供平台与国际知名学府如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等进行深入学习的机会,为学生全球胜任力的培养提供了卓越的平台。同时,积极为学生对接吉林大学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全面协调赴知名学府进一步深造。

学院开展国际交流合作

学院开展国际交流合作

学院成功申请吉大学子全球胜任力培养项目

专业实践及创新创业平台

学院现有吉林大学国家双创示范基地2个。全新建成的智慧医学中心位于我院的门诊楼5楼,占地面积5000平,整体呈L型。

智慧医学中心结合临床实训需求,以实物教具为主,虚拟交互为辅,在部分空间搭建了虚拟仿真交互平台,通过人机交互提高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知理解。是集医疗人才培养、教学方法创新研究、多学科医疗应用研究、教学资源生成、临床医学实践交流和社会医疗普及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交互平台。

全新建设的智慧教学中心

学生活动

学院设有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二临床医学院团委、学生委员会、MM协会、青年志愿者协会、心理协会、辩论协会等学生社团组织及丰富多彩的本科生兴趣俱乐部。学院通过持续开展品牌项目“百期诺贝尔医学‘讲’翻转课堂”“大师面对面创新交流会”“重走白求恩路社会实践活动”及校阳光体育赛事、合唱展演、千人千团进校园、红马甲志愿导诊服务、劳动节主题教育等活动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

翻转课堂合影

王旻副院长招生宣讲

纪念白求恩活动

开展品牌活动百期诺贝尔医学“讲”翻转课堂

学院CBBL-KG教学团队组织案例汇报分享

剑桥大学“大师面对面”交流活动

2016年在国家教育部主办的第七届全国高校医学生临床技能竞赛中,学院代表吉林大学,在116所高校中脱颖而出,荣获全国特等奖,创造了吉林大学参加全国医学教育竞赛新的记录。

学院荣获第七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

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全国总决赛特等奖

2021年在全国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水平测试中,吉林大学全国排名第三,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二临床医学院总成绩通过率、理论总成绩掌握率及平均分全校排名第一,我院50%以上的学生位居全国排位10%,实践技能考核通过率100%。

近5年,学生发表SCI论文53篇,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立项覆盖率达95%以上。培养的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及其他国家级、省部级学科竞赛荣誉110余项。我院2021届、2022届、2023届、2024届毕业生就业率稳步提升,2024年就业率达到90.83%以上。累积3个班级获评校十佳班级,2名学生获评校十佳大学生,2名学生获评校自强自立大学生。

在指导教师张捷、苏晓敏的带领下,由王依晴、冯乐萱、旦增晋美、赵文琪等同学获得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科学探究类)全国一等奖。

获奖合影

专业(类)介绍

临床医学(五年制)

专业特色

临床医学专业首批获国家二类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列入首批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特色高水平专业。本专业按照临床医学宽口径培养,为社会培养白求恩式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良好职业素养、高尚医德医风、初步临床工作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的高素质白求恩式临床医师。学生毕业后经过继续教育能在各级医疗卫生单位从事临床医疗工作,或在医学教学科研机构从事预防、教学、研究和管理等工作。

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核心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原生物学、医学免疫学、药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神经病学、眼科学、耳鼻咽喉与头颈外科学、预防医学等。

主要实践课程(含实验、实习、毕业论文):临床见习12周、临床实习48周等。

修学年限

五年

学位授予

医学学士

就业方向

该专业毕业生须经过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合格后,就业面向各级医院,从事临床医疗、医学科研和医学教育管理等工作。

临床医学(“5+3”一体化)

专业特色

本专业是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的转型,原临床医学七年制培养模式、机制和特色在本专业仍得到部分保留和体现。专业基础教育阶段,实行基础医学整合课程教育;临床教育阶段实行小班制教学,推进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着力培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5年本科培养阶段合格者,进入3年临床医学专业(“5+3”一体化)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

培养目标

本专业通过医学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效衔接和一体化,培养适应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专业素质,掌握坚实的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较强的临床思维、临床实践能力以及一定的临床科学研究能力,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能力,能独立、规范承担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和诊治工作的高素质、白求恩式卓越临床医师。学生毕业后能在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医学教学科研机构从事医疗、预防、教学、研究和管理等工作。

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核心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原生物学、医学免疫学、药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神经病学、眼科学、耳鼻咽喉与头颈外科学等。

主要实践课程(含实验、实习、毕业论文):本科阶段基础类课程实验约占1/2、临床见习12周、临床实习48周;硕士研究生培养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3年。

修学年限

医学本科教育五年+硕士(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三年

学位授予

医学学士、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从事临床相关工作,可报考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成绩优秀的学生可通过推免等直接攻读硕士学位或直接攻读博士学位,或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出国继续深造。

临床医学(白求恩班)

专业特色

试验班围绕国家社会对于复合型、创新型临床医生的需求,依据人才培养总体目标,借鉴国际先进医学教育模式,以临床真实案例为依托,打破现行医学教育体系中学科壁垒,融通“通识+基础+临床+拓展”课程。通过科学规划课程设置,重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资源,优化考核模式,实现临床医学教育本硕贯通、定制化、国际化的医学教学模式改革。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家国情怀、批判性思维、创造创新能力,懂交流、善合作,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人文素养、专业素质和创新精神,掌握坚实的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临床思维、临床实践能力,对基础医学研究,临床医学研究以及学科交叉研究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能力,能独立、规范承担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和诊治工作的高素质卓越临床医师。学生毕业后5年经过专业领域实践锻炼,最终可成长为具有学科交叉思维的卓越医学人才。

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核心课程: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药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中医学、临床医学概论、临床整合课程(运动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生殖皮肤系统、神经精神及头颈疾病系统、消化系统、代谢内分泌遗传系统、血液风湿免疫系统、呼吸系统)等。

主要实践课程(含实验、实习、毕业论文):早期接触临床、临床系统课间综合实习、临床实习(系统融合实践)、社区实习。

修学年限

一般为五年

学位授予

医学学士

临床医学(眼科学特色班)

专业特色

临床医学专业突出厚基础、强能力、严要求,为首批获国家二类特色专业建设项目,首批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省特色高水平专业。本专业按照临床医学实行宽口径培养,为社会培养白求恩式的高素质医学人才。临床教育阶段眼科模块环节实行小班制教学,推进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着力培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与健康个性相统一,具有家国情怀、品判性思维、创造创新能力,懂交流、善合作,具备扎实的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和创新精神,同时掌握眼科学的知识与技能,在眼科学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具有良好职业素养、高尚医德医风、临床工作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的高素质临床医师。

学生毕业后经过毕业后教育能够在各级医疗卫生单位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经过5-10年的实践锻炼,具备主治医师的岗位胜任力,或在医学教学科研机构从事预防、教学、研究和管理等工作。

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核心课程: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药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神经病学、眼科学基础、视光、屈光与斜弱视、系统眼科学、眼科学研究前沿、耳鼻咽喉与头颈外科学、全科医学、中医学、预防医学等。

主要实践课程(含实验、实习、毕业论文):临床见习约12周、临床实习50周。

修学年限

一般为五年

学位授予

医学学士

学院网址:https://www.jde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