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奕派科技的36天:央企转身,不再“大象”
发布时间:2025-08-04 22:48 浏览量:2
6月26日,汪俊君正式接过了东风奕派汽车科技公司总经理的职位,而谈到这段经历时,他说:“记得在正式履职前一天,我正在岚图发布会现场进行彩排,当时手机一直来电话,但为了彩排质量我没有接。后来回过去,才得知要我第二天早上7点开会部署工作,而那一天,我就已经进入到了新的工作角色中。”
整合,放到2025年的汽车市场并不新鲜,但无论是央企身份,还是行业对于央企转型的期盼,以及现实的市场竞争压力,都让东风的转型显得尤为瞩目。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个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军令状”,而选择将这份重任交给一位80后,或许也代表了一种强烈的变革决心。
8月1日,东风奕派科技战略发布会上,新公司向外传递的两个核心关键词,一个是“用户”,一个是“效率”。
在汽车行业,这两个词都并不新鲜了,但东风奕派科技用36天书写的新故事,不太一样。
从6月26日成立至今,东风奕派科技不过一个多月的时间,汪俊君坦言,新企业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将不同板块的5000多名员工真正凝聚成一个整体。
这其实点出了在当下汽车行业普遍“整合提效”趋势下,“整合”真的目的所在:并不是简单地将原先各个业务板块合并为一个组织架构,而是从思想开始改变,继而推动标准、流程的变化。
而在8月1日,东风奕派科技就完整地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战略,并且已经开始执行落地。
总体来看,东风奕派科技提出了“未来之翼”战略计划,包括“技术之翼”、“品牌之翼”、“产品之翼”和“海外之翼”四大战略支柱。覆盖了从技术研发,到品牌与产品发展,以及海外市场的规划。
其实在外界今年感受到了汽车行业整合的强烈信号之前,东风集团的整合早已开始。2023年末,东风公司宣布实施“跃动工程”,成立研发总院,构建“1+n”研发体系。
东风奕派汽车科技公司副总经理程军向我们解释了这一体系,“1”代表集团研发总院,承担着国家队的使命,负责前沿技术研发和国家重点课题;“n”则是面向市场的产品研发,致力于将技术实力转化为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竞争力,同时通过市场反馈优化集团的研发方向。
而此次调任程军从研发总院至东风奕派科技,也有“打通”这一体系的考量,“我和汪总(汪俊君)都曾在集团研发系统共事多年,对集团各版块的资源都非常熟悉,这种深厚的集团背景,将成为奕派科技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撑。而集团调我来负责奕派,也是希望把集团多年积累的技术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市场竞争力。”程军说道。
事实上,我们从“技术之翼”也可以看到这一目的,过去数年东风打造的“天元智舱”、“天元智驾”、“量子架构”和“马赫动力”等技术品牌,将成为东风奕派科技产品的技术底座。
当然,对于用户来说,比这些技术品牌更重要的,是东风奕派科技在产品层面将其转化为汽车的安全能力、辅助驾驶性能、智能座舱体验,可以说按照其规划,2026年即将上车的包括固态电池、车载智能体等技术,会帮助旗下品牌的三电性能、智能化体验达到行业第一梯队水平。
而有了技术基础,东风奕派将东风公司旗下核心乘用车品牌进行整合,重新定位,确立了“奕派向上、风神向新”的战略核心,前者将东风纳米融入,同时塑造年轻、智能、高端的品牌形象,后者则专注于家庭用户。接下来,东风奕派和风神品牌的在售车型,到2028年都将达到10款,每年保证2款以上的新产品投放。
同时,东风风神也将成为东风公司海外市场发展的主力,到2027年,东风奕派科技的产品将达到30多款,覆盖左舵/右舵市场,A0级至C级产品。同时,会参考国内门店的标准对海外门店进行流程再造,提升效率,到2027年增加网点数量到2000家以上。
在整合内部资源的同时,东风奕派科技成为继岚图、猛士后另一个全面“拥抱“华为技术的东风公司品牌。今年1月,东风奕派与华为签署了智能汽车战略合作协议,到了5月,东风集团也与华为签署了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
接下来,双方将合作推出东风奕派智能精品系列车型,首款车型定位高端智能全尺寸SUV,将于2026年上市,之后每半年会推出一款新产品。
作为全程参与了从岚图到猛士,再到奕派与华为合作的主要负责人,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产品企划与项目管理部副总经理张雁军透露了这次合作的关键信息:“去年6月华为主动找到我们,提议开展更深入的合作模式,希望从产品定义阶段就深度介入,共同挖掘用户需求。”
未来双方合作的产品,是从用户需求定义、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到营销推广全过程的合作产物,融合了华为对于终端用户的深刻理解,以及东风奕派科技深厚的造车经验,深度借鉴、双向提升。
过去很长时间,行业谈到大企业的转身,总会用到“大象转身”这个词——面对市场变化会主动进行战略转型与调整,但受制于庞大的体系和长期的惯性,转型又相对缓慢。
但东风希望做出一个不一样的案例。
汪俊君在发布会上用了“效率革命,唯快不破”的形容,对于用户需求第一时间上车,对于复杂问题也要一页纸讲清。甚至对于用户的关切,用了“立即办!立即改!立即上!”这样的语气强烈的表述。
也许用户真正体会到这种变化还需要一点点时间,但敢于在发布会上公开做出这样的承诺,汪俊君一定有他的信心来源。
追求效率的核心,一方面是在产品研发、销售端对于市场变化和消费趋势的快速响应,这需要研发端与市场端建立充分的沟通、融合、反馈机制,而不是“闭门造车”。另一方面则是在营销、服务领域对于用户全生命周期体验的极致满足。
前者,在汽车这种以年为研发周期的领域,销售端对于市场变化的判断,未来趋势的把握,可以帮助研发团队更早地布局未来,同时在开发过程中随时响应最新的市场需求,而改变传统流程上,营销团队只能等车造好后开始想办法卖车的被动。
而后者,则关系到用户的口碑、社交媒体的舆论以及品牌的中长期建设。这既可以帮助销售团队更好地卖车,也可以实现长期的品牌打造。
过去,我们看到太多因为新车上市传播节奏与交付节奏脱节而导致的订单流失;也看到太多因为第一时间没有及时处理、反馈客户问题,而导致事件发酵的案例。
这背后,其实就是传统企业“研、产、销”的运转脱节。为此,东风奕派科技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运营机制,从组织架构、决策流程的优化,到从研发、生产、采购、销售到服务的各个环节的紧密配合,打破“部门墙”,并通过保障措施保证落地。
“我们之所以将研发、生产、采购、销售和服务整合到一个公司体系内,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组织协同的问题。此外还有一个关键变化是DOA授权,从过去很多决策要上报集团总部审批,到新公司成立后的充分授权,大大提升了决策效率。”汪俊君说道。
他还透露,在公司成立后的第一次经营班子会议上,团队讨论的第一个议题就是“什么是最重要的事”,而所有人一致认为,用户口碑必须放在第一位。更重要的是,这不是一个口号,而是指导工作的准则。
具体来说,首先是用户体验的持续优化,产品团队以“死磕精品”的态度打磨产品,让用户用车更舒心;其次,是通过数字化改造和流程优化,降低成本,提升运营效率;最后,则是建立有效的快速响应机制,保证用户意见得到及时处理。
用户型企业,在汽车行业也并不是一个新名词了,但谁是客套,谁是真做,用户其实是有着明确而清晰的感知的。
也许这些感知并不会立竿见影转化为销量,但它会积淀、酝酿,而一旦有合适的产品或机会,马上会成为“催化剂”。而最近,行业的一些趋势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坚持长期主义、坚持用户体验的品牌正在获得认可。
当奕派科技把用户口碑作为“一号工程”,并且打在战略发布会的大屏幕上时,它就不再是一个愿景、口号,而是一家央企向用户立下的“军令状”。
作为新公司成立后的首款上市新车,2026款东风奕派eπ008以17.36万元的限时先享价同步上市。新车升级了高通骁龙8295P车规级芯片,搭载SOA天元智舱、双AI语音大模型、天元T100辅助驾驶等共108项升级优化,但价格与旧款车型保持一致。
其实相比于外观、配色这些显而易见的变化,智能化领域的升级反而有着更高的硬性成本,但保持不涨价,东风奕派汽车科技公司东风奕派事业部总经理余岳峰坦言这是一个很艰难的决定,“我们还是希望向用户展现最大的诚意,也希望通过产品力提升赢得市场认可,而不是参与价格战。”他说。
这是一个鲜明的信号,也是新公司所追求的用户价值第一、整合提效的最直观呈现,“加量不加价”其实就是东风奕派科技相比于整合之前的价值所在。
汪俊君在谈到新公司的经营、发展时,提到了非常多的细节和具体措施,这说明此番整合并非只是宏观层面的象征意义,而是在已经做了充分思考、布局后的水到渠成。
而在岚图、猛士已经扛起品牌向上使命后,东风奕派科技作为集团的主力军,要开始打这场硬仗了。
#华为乾崑再添一派# #在武汉见证奕派科技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