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契奇收到访华邀请后,决定在北京与普京见面,特朗普可能也会来
发布时间:2025-08-04 23:35 浏览量:2
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收到访华邀请后,决定在北京与俄罗斯总统普京见面,与此同时,美国总统特朗普也被传出可能也会来华。那么,武契奇为何选择在中国见普京?而特朗普到底会不会现身中国?
9月3日,中国将举行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应中方邀请,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已明确将于9月1日至6日访华,并透露要跟俄罗斯总统普京会晤。从目前透露出的信息来看,武契奇此行的核心目标之一,是推动塞尔维亚石油工业公司(NIS)的股权回收。这家名义上属于塞尔维亚、实则一半以上股份由俄方控制的能源巨头,正因美国制裁陷入生死存亡之际。
今年1月,美方首次将“塞尔维亚石油工业公司”(NIS)列入制裁名单,并明确警告贝尔格莱德,除非俄资完全退出,否则制裁不会解除。此后,凭借与特朗普保持的私人关系,武契奇一度成功争取到美方连续五次延期。然而,第五次延期于7月28日刚生效,美方随即发出信号,第六次延期的可能性极低,留给武契奇的操作空间已所剩无几。
由于时间紧迫,武契奇不得不将筹码押注于中俄。5月莫斯科胜利日阅兵期间,他已向普京提出回收NIS股权的请求,但未获积极回应。此次借访华之机,一方面就是希望获得普京回应;另一方面,中方的“第三方身份”反倒能为这一敏感协商提供帮助。
值得注意的是,塞尔维亚87%的天然气依赖俄罗斯,若无法在支付机制和二级制裁规避上与俄达成共识,贝尔格莱德或将面临比2022年欧洲能源危机更严峻的寒冬。武契奇的困境,本质是欧洲地缘分裂的缩影。一边是欧盟以“入盟进程”施压塞尔维亚疏远俄罗斯,一边是现实能源需求迫使其深化对俄合作,武契奇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
与此同时,普京的访华行程,则展现出完全不同的战略考量。拉夫罗夫直言,“普京访华时维护历史记忆,是阻止西方篡改二战史的关键。”在日本试图淡化侵略历史、欧美淡化苏联贡献的背景下,中俄通过共同纪念活动强化历史正义叙事,实质是构建对抗西方历史虚无主义的战略防线。
这种“历史外交”与现实利益交织,既巩固了中俄政治互信,也为两国在能源、军事等领域的合作提供意识形态支撑。而普京与武契奇的潜在会面,则可能成为能源合作的突破口。尽管俄方不愿轻易放弃NIS这块经营17年的“肥肉”,但在塞尔维亚可能倒向西方的背景下,莫斯科需在股权问题上作出妥协。毕竟,失去塞尔维亚这个关键支点,将加剧俄罗斯在地缘上的孤立。
除了武契奇与普京之外。特朗普可能来华参加9月3日的抗战胜利纪念活动同样引人关注。根据马来西亚总理披露的信息,特朗普已确认将于10月出席在吉隆坡举行的峰会。相比之下,他迟迟未明确是否出席9月初在北京举行的抗战胜利纪念活动,这一时间差恰恰暴露出其一贯的“交易外交”本质。
如果选择在9月访华,特朗普可借历史纪念活动传递“中美共同缅怀二战友谊”的积极信号,为两国关系注入一丝情感温度与历史厚重感。但若将访华行程推迟至10月,则几乎可以确定,他此行的主要动机将转向资源开发、贸易关税、供应链重组等具体利益议题。从他近期对马来西亚关税的延迟宣布操作看,后者概率更高。这也符合特朗普“万事皆可谈判”的商人思维。
总体来看,普京访华已成定局,武契奇也已经确定来华,而特朗普则在“悬而未决”的状态下保持战略模糊。但不管三人是否最终“同框”,这场可能发生在中国土地上的外交互动,本质上是一场利益驱动下的多边投射,有人是为能源、有的是为制裁松绑、有的是为外交布局和重返谈判桌,而中国作为东道主,正用这样一场纪念历史的盛会,为世界各国提供了一个现实与象征交错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