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报道《诊室里的坚守》——钱娜的“针”心守护

发布时间:2025-08-05 05:34  浏览量:2

:钱娜是天津市河东区中医医院针灸科的主治医生。今年年初,来到晓德里社区卫生服务站,成为这里的中医师和家庭医生。随着她的到来,社区很多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系列报道《诊室里的坚守》,今天请听记者张歆的报道《钱娜的“针”心守护》:

早晨八点,晓德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理疗室里,已经有四位老人做上了治疗。钱娜端着医用托盘,来到郑奶奶的床前,扶着老人调整姿势:

【压混:来,翻过来,慢慢不着急。腿还那么涨吗?

这块儿黑的。

已经散下去了......】

钱娜的托盘里,放着马上要用的酒精棉球和针灸针。等到老人躺好,她一边乐呵呵地陪郑奶奶唠家常,一边动作利落地给老人扎上针灸:

【录音:你进针要快,手法要轻,她就疼痛感要小。哦扎完了啊,她就觉得挺放松。让你扎特别重又特别疼,她会说哎呦我不想再扎第二次了对吧?】

给郑奶奶扎上针灸,钱娜又问问旁边老人的感受,嘱咐他们有事说话,老人们也都笑着道谢。说起钱娜,他们都竖起大拇指:

【录音:腿脚不得劲,有些关节疼,扎扎缓解了这些症状。

录音:我们都有微信,对我们这些老人,无微不至地关怀,想得特别周到。 】

钱娜是个“80”后,大学毕业进入河东区中医医院的针灸科工作,后来又在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进行两年的医师规范化培训学习,跟诊多位中医名师,拥有十六年的针灸临床经验。

今年年初,钱娜受河东区中医医院指派,来到晓德里社区卫生服务站担任中医师,服务河东区唐家口街道新开路社区和卫国道社区的近万名群众。这两大社区里老旧小区多、高龄老人多,有大量的老年病、慢性病、腰腿疼痛患者。记得刚到社区卫生服务站,钱娜就接诊了一位70多岁的老人:

初次就诊时,老人情绪低落。随行的家属告诉钱娜,父亲原本性格开朗,一天睡醒后突然发现身体出了问题,已经去了几家医院就诊,可是治疗情况并不乐观,如今只能把希望寄托于中医。

在为老人进行诊断后,钱娜心里有了底。在她看来,老人这是风邪入体,可以通过针灸祛风散寒活血化瘀,治疗这样的疾病正是中医的优势。但在治疗前,钱娜先花了点时间,安抚老人的情绪:

【录音:先安慰安慰他,然后就说可能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咱得浅刺,因为有急性期,期间会有加重,我扎的针可能会少,然后也不会太疼。急性期过了扎的针多了,您自个儿恢复了,脸部就会有疼痛感加重,您也别害怕,这是正常现象。沟通好他就把你当自个儿的亲人,他就都放心的就交给你了。】

进行针灸治疗后,老人的病情明显好转,十几次针灸过后,就已恢复正常。在晓德里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长徐昕看来,钱娜能够快速融入社区,得到居民的认可,不仅是有过硬的医术,更跟她的工作热情密不可分:

【录音:咱们这来取药的老病号儿,有时候跟我开药的时候就聊到了,我最近也许是阴天的关系或者什么,我可能最近腰有点不舒服。钱大夫听到了,“没事儿,阿姨您怕针吗?晕针吗?要不您这儿跟徐大夫开着药,我给您来两针,您感受一下。”她马上就能够接上上手,给病人的感受是特别亲切。】

现在,钱娜会在每天早晨7:40来到晓得里社区卫生服务站,提前做好准备。8点一到,就有居民前来就诊。她的患者大多都是社区里的老年人,脾胃病、失眠、湿疹、中风后遗症、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膝关节疼痛等等病症各种各样,钱娜根据他们的身体情况开展治疗,做针灸、拔罐、刮痧、药透,用适宜的方法帮他们缓解疼痛,减轻病症。

一个患者治疗时间在40分钟左右,钱娜一天能接诊二三十名患者,每天的工作都排得满满当当。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的这段时间,钱娜还跟1000多名居民签约,成为他们的“家庭医生”。在她看来,能够发挥自己的专长,让老人们的晚年生活更加舒适,就是坚守的意义:

【录音:社区站是特别特别基层的地方,就像健康圈的一个圆点。来的75岁的,在我们这儿就是年轻的的爷爷奶奶,90多岁100岁的人还有自己来拿药的。说话声音要大,语速要慢,再有点亲和力,把阳光优秀温暖的一面给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