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湖映万象,词笔谱华章——《心谱二十一阕》诗评晨歌

发布时间:2025-08-05 09:02  浏览量:2

心湖映万象,词笔谱华章——《心谱二十一阕》诗评

晨歌

卞文峰、赵秀君二位老师的《心谱二十一阕》,在导师马云峰的指导下,以词为舟,深入心海,完成了一次对人心情感与精神境界的深度勘探与艺术呈现。这组作品不仅数量可观,更因其严谨的结构、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哲思而显得分量十足。写诗的最高境界是写心,能把人之心研究的这么透彻,而且以诗词的形式表达出来更难得可贵。

一、结构精巧,层次分明:

全词以“心”为经纬,巧妙分为四章:

1. 第一章“心澜七叠”:聚焦人心最基础也最强烈的七种情感波动——“动心”、“伤心”、“忧心”、“揪心”、“寒心”、“安心”、“开心”。这七阕如同七块棱镜,折射出人在情爱、别离、期待、失望、慰藉与欢愉中的复杂光谱,奠定了整部作品的抒情基础。

2. 第二章“心境三叠”:情感波澜之后,转向心灵的沉淀与提升。“修心”、“明心”、“问心”三阕,描绘了从喧嚣尘世中抽身,通过内省、参悟(如“悟山中静,壶中趣,梦中迷”、“洗净铅华归本真”、“欲叩灵墟寻本相”)以寻求澄明境界的过程,是情感的升华。

3. 第三章“三心悟”:在沉淀与叩问之后,抵达对核心价值的体认。“本心”、“初心”、“真心”三阕,强调了坚守善良本性(“善根深种”)、不忘最初志向(“莫忘壮志拳拳”、“此心从未迁”)、以及内在光明(“心光皎皎”、“心有明灯”)的重要性,是精神的支柱。

4. 第四章“五心如鉴”:最终指向实践与成就。“用心”、“决心”、“耐心”、“精心”、“留心”五阕,分别阐述了在学问(“推敲字句”、“毫厘意趣”)、志向(“踏碎寒云第一峰”、“要把星河入彀中”)、坚持(“磨杵十年针乃就”、“光阴深处见真章”)、技艺(“匠心原在骨”、“百炼成纯”)以及生活观察(“万象皆藏机栝”、“青萍末处辨来风”)中所需的精神品质,是智慧的结晶与行动的指南。

四章层层递进,由情入理,由内省到外行,由波动到稳定,由迷茫到坚定,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心灵成长与修养的图谱。

二、情感细腻,意象丰赡:

* 情感描摹真切动人:无论是“动心”时“眸含星水意初融”的怦然,“伤心”时“霜欺鬓云零乱”、“孤灯照人无寐”的凄楚,“揪心”时“药烟萦鬓人憔瘦”、“焦!焦!焦!”的煎熬,还是“开心”时“笑捻花枝簪鬓杪”、“沾来满袖晴香”的畅快,都刻画得入木三分,极具感染力。

* 意象选择精妙贴切:作者善用自然景物和古典意象来烘托心境。如以“梧阶滴碎,雁字裁秋”写秋愁别绪,以“浪涌孤舟,暗礁潜波底”喻人生忧患,以“竹影筛窗”、“松涛漫卷”衬内心宁静,以“醉挽雕弓射虎”、“笑骑骏马追风”显豪情壮志,以“茧丝抽尽”、“磨杵十年”表持久之功。这些意象不仅营造出优美的意境,更精准地传递了复杂的内心感受。

* 语言锤炼,词味醇厚:作品严守词牌格律,语言凝练典雅,富有古典韵味。如“鲛泪透绡痕重”、“檀炉烬余冷篆”、“月临松户,风叩禅机”、“玉屑调浆,冰绡裁月”等句,既见功力,又显匠心。

三、哲思深邃,境界超然:

超越单纯的情感抒发,这组词蕴含着对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

* 洞察世情: “世味浓时偏寡淡”、“浮云聚散本由任”、“向来多少营营事,付与江天白鹭飞”、“浮名蜗角几曾斟”等句,体现了对世态炎凉、名利虚幻的透彻认识。

* 追求本真: “洗净铅华归本真”、“守本心、驱散愁烦”、“守住初心寻正道”、“心光皎皎,尘世无纷扰”等,反复强调回归本心、保持真我的重要性。

* 崇尚修养:无论是“修心”章中的禅意与诗情,“明心”章中的洞见,“三心悟”中的坚守,还是“五心如鉴”中的专注、勇毅、恒心、匠意与敏锐,无不指向通过内在修养达到精神的超脱、坚定与丰盈。

* 天人合一:作品中常将人心与自然景象交融,如“松涛漫作水龙吟”、“月冷星稀,心事堆成垒”、“回头见孤月,犹在最高岑”,体现了物我相融的审美追求和哲学境界。

四、艺术特色与价值:

* 以词为谱,拓展题材: 将“心”作为核心主题,以二十一阕词进行系统、多角度地书写,这在词创作中颇具规模和新意,是对传统词体题材的一次有力开拓。

* 情感与哲理的融合:成功地将细腻的情感体验与深刻的人生哲理熔于一炉,情不浮泛,理不枯涩,既有感性的温度,又有理性的深度。

* 古典意蕴的当代表达:在严格遵守传统词体形式规范的同时,所表达的情感体验和生命思考具有普世性和当代意义,是古典艺术形式焕发新生命的佳作。

* 导师指引,薪火相传:体现了在导师指引下,对传统文化精髓的传承与发扬。

结语:

《心谱二十一阕》是一部用心血谱就的心灵乐章。它以其宏大的结构、真挚的情感、精美的意象和深邃的哲思,为我们绘制了一幅波澜壮阔又细致入微的“心”之画卷。它不仅是一次成功的艺术实践,更是一次关于如何认识自我、安顿心灵、修养品性、成就价值的诗意探索。读之既能获得审美的享受,亦能引发关于生命意义的深沉思考,堪称当代词坛以传统形式书写心灵深度的传世力作。